硃砂痣蚊子血,張愛玲啊張愛玲,對於愛情你終究義無反顧!
結識並心屬胡蘭成,是愛玲的宿命,讓人嘆之哀梨蒸食、時不濟運。於愛玲卻謂之絕美。卻實是愛玲的劫數。是胡蘭成的造化,藉此優勝於世間所有男子。
胡為世人所傳送的名聲,才華橫溢,器宇不凡,或是尷尬的不倫不類的敏感身份,都是素談。冠首的卻是愛玲的前夫。有著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燒紅於整個文壇的年輕奇女子,在寫作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卻也敵不住愛情的慘澹眷顧。
初識胡蘭成,23歲的愛玲也只不過是一情竇初開的羞澀小女子。
胡的俊朗的臉,挺拔的身子,闊闊而談的神採,中年男子的才氣,令愛玲神魂顛倒。跨越身份、名位,傾注了一個女人愛上男人的所有精力,終將私心交付。甚至能忽視彌足珍貴的寫作際遇。甚至能面對隨時的亡命天涯。
真的異數突起,世事紛亂,泥菩薩般的胡蘭成遠躲鄉下。移它別戀,不過是胡用情不專的本性,藉助於逃亡的手段,使得男人的猥瑣、濫情更加得以彰顯。即便是顛沛他鄉,也還是要找女人的。
愛玲終究沒有成為胡流亡他鄉的愛侶。愛玲先是不介意胡已成婚的事實,後不管他漢奸的身份,再又對胡逃亡生涯中生活上的接濟。
最後得知胡的藏身之處,千裡迢迢找到他的時候,胡對她的愛早已燒盡。愛玲是眼見為實,心自枯竭,無力能改變什麼,只是告之胡蘭成自將萎謝。萎謝的豈止是愛玲一顆愛男人的心。是所有期許,憧憬,幻象,摯愛的終結。
是一開始就註定了的無止境的絕望和荒涼的回應。女人的婚姻就是女人的幸福,絕世僅有的愛玲也不例外。些時,不世的才華,驚豔的女子,不落俗套的筆路,自甘怨屈的戀情和婚姻,都分別給予或疏或遠的打折和流放。
她曠世奇蹟般的寫作才華亦隨之而逝。往後的日子縱然漫長,她始終沒再寫出像《金鎖記》般悽美的文章。
與所謂漢奸的婚姻只是私人私事,本也無可厚非,在文壇出名原本也是好事,但在後來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也榜上有名,這算是胡蘭成對愛玲愛情的最後也是唯一所賜罷。解放後愛玲卻也只能遠走他鄉。
愛玲再選的異國伴侶賴雅,卻是忠實的共產主義信仰者。賴雅崇尚自由,幫助共產主義戰士為信仰而戰。選擇了大她29歲有過中風史的賴雅,沒有考慮年齡的懸殊,沒有考慮健康對婚姻的意義,義無反顧。
可見愛玲對於身份、政治、黨派是沒有什麼概念的。文化漢奸?不過是時代的誤訛罷了。
第二次婚姻的窘迫、拮据,卻也給了愛玲短暫的依靠。可是當年風度翩翩的詩人、劇作家最終也難免生老病死。張愛玲親眼目睹賴雅去世,她悲痛欲絕。在她這一生中,賴雅是唯一愛她至深的男人,也是她唯一值得鍾愛的人,唯一可以為之付出巨大代價的人。
世間的極品女子,終也難逃生離死別的噩運。自此,鬱鬱寡歡,深居簡出。直至最後,悄無聲息地離開人世。只能說,所有的愛情都是悲哀的,可是即使是悲哀,也依然是我們知道的最美好的事。
愛玲的上半生是多姿多彩的,是華美的袍子。下半生的顛沛流離和孤獨悽慘的晚境,卻似無以寄生的蝨子。
可是我們都不是愛玲,愛玲的愛情也好,婚姻也罷。著什麼樣的袍子,是她自己親力親行,爬什麼樣的蝨子,是她自己的運氣。無論愛玲怎樣選擇,我們都只是旁觀者,我們只能接受。
於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只能是愛玲粉身碎骨的愛情的哀鳴。 於是,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是愛玲生命的真實寫照。於是,究其一生,只不過是一個蒼涼的手勢。
蒼涼之前,或許繁華,或許光鮮。蒼涼之後,轉眼卻是青煙。
或許人生就是如此吧,只有真實的一步步地走過,方知沿途的悲酸苦喜。可是,可是,如果時光真的可以倒流,我們肯定還會做和當初一樣的選擇。小編以為,愛玲也一樣。即使胡蘭成這樣為很多人所不齒,可是愛玲的愛情卻依舊是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