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工有個「美思樂」;「美思樂」是一個傳說,自八十年代中期,一直流傳至今,還被後人添加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冠以了諸如昆工「黃埔軍校」等高大上的名號。
作為自稱為「美思樂」第一人的我,有必要將我所知曉的那一段「美思樂」開頭的故事記述下來,作為昆工野史的小一部分,讓「美思樂」的傳說延續下去……
原昆明工學院男生宿舍一棟旁的那一間小吃店是何年何月開張的,我不知道,1982年我進校時就已經存在了,從灶臺上、桌椅上糊著的厚厚的油垢判斷,應該是開了許多年,並且,生意紅火了許多年啦,同學們私下裡都稱之為「鏖糟館」(「鏖糟」古語、昆明土話:骯髒之意),「鏖糟館」由幾個老太太經營,平日裡就賣點米線、麵條、饅頭、包子之類的昆明本地小吃。
1984年的暑期,時任院學工部部長陶恆昌、院團委書記彭增華等率院系學生幹部代表遠赴大西北考察,院團委工作由時任副書記的李江老師主持,我作為院學生會留守幹部協助工作,開啟了昆明工學院勤工助學活動的序幕……
新學期開始,雲南省高校學生勤工助學經驗交流會、學生社團工作經驗交流會相繼在昆工召開,給予昆工勤工助學和學生社團工作充分的肯定。
為了讓勤工助學活動能常態化穩定發展,我和趙偉(材料81)、莫寧(機制80大專班)、姚志華(採礦82)、袁琦(採礦82)、蘭雲華(採礦82)等人謀劃,申請在昆工青年路(男生宿舍與女生宿舍之間的那一條小路)一側建蓋商鋪十餘間,記不住是誰提出建蓋商鋪需要時間,不如先把那幾個老太太經營「鏖糟館」奪下來……
李江老師帶著我先找到了當時分管後勤的秦玉臻副院長,秦副院長爽快地答應了青年路建蓋商鋪的計劃,卻不同意將「鏖糟館」轉交學生會經營的構想。
第二天,我帶著幾個死黨來到「鏖糟館」叫了幾碗米線,從廚房小窗把米線端到桌上,隨手在桌面上一抓,將手裡的蒼蠅扔到碗裡,旋即高聲叫到:哎,這碗米線咋個有個蒼蠅!聽聞,一個老太太急忙像往常一樣應道:毛叫了,給你換一碗!往日,此舉只是為了能多吃一碗,在第一碗即將吃完的時候,才會抓只蒼蠅扔到碗裡,即使蒼蠅還漂在湯汁裡拼命地蹬著腿,也能換到一碗。今日卻是別有用意,很快,這碗漂著蒼蠅的米線就呈現在了秦副院長和分管學生工作的張維庸副院長的眼前……
幾天以後,學校院務會議正式決定:由學校在青年路建蓋十三間商鋪及將現有小吃店修繕之後移交院學生會經營,支持勤工助學活動。
三十多年過去,當年的那幾個老太太或許早已作古了,在此,真誠地向幾位老太太道歉!我想她們要是聽完了其後「美思樂」的故事,以及「美思樂」對當時所有參與者的人生影響,估計是會原諒我們當初的頑皮與不尊。
眼看著「鏖糟館」隨著修繕工程的推進,舊貌換了新顏。我們幾個人商議之後,決定由「原上文學社」創始人趙偉、副社長葛躍(自控82)負責發動「原上文學社」的秀才們為新館起一個響亮的名字——美思樂。由姚志華作為第一任總經理組隊籌辦開張事宜。
是日,鞭炮聲中院團委李江副書記與雲南省知名作家米思及共同揭開了店門頭遮蓋著的紅布,由米思及題寫的「美思樂」牌匾在陽光映射下,分外奪目!
「在遙遠的中南半島,有幾個小小的村落,有一群中國人在那裡生活……」這是八十年代流行的一首校園歌曲《美斯樂》的歌詞,臺灣歌手費玉清演唱,地處泰國北部深山之中的「美斯樂」引起了世人的關注。拋開別的因素,「美斯樂」頑強不屈的鬥志與勤工助學所倡導的自強自立精神高度契合,為了規避「美斯樂」可能造成的不必要之敏感,而取「美思樂」之名。同時,在我們幾個人的內心也期望「美思樂」能像「美斯樂」一樣是一個三不管的自由自主之地。
新開張的「美思樂」原意是將之打造成學生聚會的沙龍,兼售小吃、酒水、咖啡、零食……姚志華在他的「朋友圈」裡集資籌集到了開業所需的部分資金,親自蹬著三輪,頂著烈日到龍泉路昆明啤酒廠賒來了散裝的「白龍潭」啤酒,開張的當天生意異常火爆,還不到晚上九點,啤酒就已經售罄了……
我本人並未直接參與「美思樂」的具體經營,只是作為院學生會首任勤工助學部部長,每天晚上都會帶著女朋友去「檢查工作」,白吃白喝之後,抹著嘴角的殘油,發表幾句以鼓勵表揚為主,加上少許挑刺批評的指示,以彰顯領導駕臨是為了深入實際,促進工作的……此事,現在想來都還會後脊梁發冷,感謝上蒼有眼,讓我混到現在都還沒撈到一官半職,否則,從那時就已經貪腐的我,今天寫下的就不是回憶錄,而是懺悔錄了!
「美思樂」的生意真是火到了爆,日日人流如織,夜夜觥籌交錯。實際上,從「美思樂」開業的第一天,就成為了許多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了。一個月以後,在眾多社團頭目的鼓譟慫恿下,院學生會社團部部長楊成軍(材料82)正式向院團委提出為了解決各社團活動經費不足,要求由各社團來輪流經營「美思樂」,既保證了以「美思樂」為標誌的勤工助學活動,又將大力促進學生社團工作云云。當時,勤工助學和學生社團是學校學生工作的兩個新亮點,他們總算是找到了一個令人無法反駁的理由,加之楊成軍與我都住在四棟二樓,中間就只隔著一間房,一直是非常好的哥們,無奈,「美思樂」仍歸屬勤工助學部管理,經營權移交給了社團部。
不知是出於公心,還是為了避嫌。楊成軍並沒有讓他所創辦的「智力開發協會」來接手「美思樂」,而是由創辦了《校園之聲》小冊子的「音樂愛好者協會」來辦理易主之事,至此,姚志華下崗,蒲忠信(自控81)成為了「美思樂」的第二任老總,其後,還有「原上文學社」、「管理愛好者協會」、「智力開發者協會」……
姚志華等人經營「美思樂」究竟賺了多少錢,我不知道,只記得移交之後,老姚很仗義地私下分給了我好幾百塊,這對於每個月只有三十元生活費,還含著夥食費、戀愛經費等所有費用的我來說,這真是一筆巨款!誠然,這也難以洗脫利用職權謀取不當利益之嫌。
雖說,「美思樂」由各社團來輪流坐莊,我還是「美思樂」名義上的第一領導,仍舊可以帶著女朋友到此「檢查工作」,只不過「檢查工作」的頻次不敢再像過去那麼多了,深感沒有實權的領導,不好當啊!好在不久,青年路上的商鋪已經建好了兩間,我謀劃著要拿出一間來開一個當鋪,平日裡,誰要是沒錢了,沒煙抽了……都可以拿東西來當,老生畢業時,把他們不要的東西以「舊衣服換雞蛋」的方式收來,稍加翻新,新生入學時再加價賣出去……
我母親家祖上就是開當鋪的,記得小時候在建水老家還看到過一塊一米多寬的整木牌匾上,刻著鬥大的一個鎏金當字。我深知開當鋪利潤豐厚,例如,計算器到了工作單位肯定要發新的,畢業生誰還會把它帶走,最多只需一包「春城」就可換到一臺帶函數計算的了,即使以低於市場價50%賣給新生,那也將會有若干倍的利潤啊!正當我沉浸在繼承祖業,再造榮光,幻想著大把大把地掙鈔票的時候,新入院學生會的徐國林(機鑄84)拎著一大瓶「清酒」來找我,「魚皮花生」伴著一堆恭維的甜言蜜語下酒,在我舌頭大了的時候,徐國林轉述了已經是院團委書記的李江老師指示,由徐國林接任院學生會勤工助學部部長,我擔任顧問指導工作……
我這人啊,有個毛病,當時我自己並不知道,還是參加工作若干年以後,我影視職業生涯上的老師,雲南省著名的詞作家蔣明初發現的,他說: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抓到共黨分子,不是使美人計,就是上老虎凳,最終也就只有蒲志高之類的立場不堅定者招了,要是抓到曹瑋,只要來上一瓶酒,喝到差不多的時候,他就有問必答全都招了,末了,甚至還會主動問,要不要我給你們帶路……
哈哈,這是現代版的「杯酒釋兵權」,昆工學生會的套路深啊!我就這麼稀裡糊塗地「退居二線」,告別了「美思樂」白吃白喝的好日子,也碎了開當鋪發大財的美夢。
我與「美思樂」的故事結束了,然而,「美思樂」的故事卻仍在更為精彩地繼續著……
我的發財夢,也在我畢業之前小小地實現了一下。我與時任機械系團總支書記張志敏(機制80)、集郵協會會長鄭義明(選礦82)合作搞「畢業紀念冊」的生意,在那個「萬元戶」就已經很牛B的時代,帶著近三千元現金昂首離開了昆明工學院……
備註:據不完全,也不嚴謹的統計,曾經參與過「美思樂」的校友,現在國企的有:姚志華(雲銅集團副總經理)、蘭雲華(昆勘院副總)、楊成軍(雲白藥地產總經理)、許雷(雲城投集團董事長)、楊煜文(紅塔集團副總裁)、趙春明(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廠長)……自主創業的有:莫寧(雲南雲鼎影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趙偉(麥田原咖啡創始人兼總經理)、蒲忠信(瑞麗市文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葛躍(雲南7號胎庫創始人兼總經理)、袁琦(日日新清洗保潔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薛寶峰(聯縱智達諮詢顧問機構首席諮詢師)、徐國林(香港德恆投資集團總裁)、周華(彌渡商會秘書長)……據說,後續參與過「美思樂」工作的校友,現任國企老總、民企老闆的還有幾十人,「美思樂」後面的故事,只有待後人來續啦……
供稿:曹瑋(地勘82) 麒麟國際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裁
編者按:自古野史比正史更有趣,傳說比記述更鮮活!昆工的歷史絕不僅僅是校史館裡那些冰冷的文字,「美思樂」後續的故事,太陽隊的傳說、洛陽紙貴的《校園之聲》、「原上文學社」、食堂裡的交誼舞、矗立在廣場的毛主席像、學生幹部版納行、課間操時的大包子……希望廣大校友打開塵封的記憶,向我們講述你心底最美好的昆工、你最難忘的青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