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舉行的第30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上,成都市正式接過會旗,標誌著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進入了「成都時間」。
成都市長接旗(來源於網絡)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下簡稱世大會),其前身為國際大學生運動會,是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限制為17-28 歲)參加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世大會始辦於1959 年,素有「小奧運會」之稱。
2001年,北京舉行了第21屆世大會,2011年,深圳舉行了第26 屆世大會,而成都,是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世大會主辦權的城市。
為了迎接這一全球矚目的體育盛典,成都早已緊鑼密鼓地開展了各項籌備工作,其中,場館建設作為籌備的重點,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成都世大會場館建設目前進展如何呢?7月17日,本報記者前往建設現場進行探訪。
位於龍泉驛區的東安湖體育中心被確定為世大會主場館,將承擔世大會開、閉幕式任務及遊泳、體操等比賽項目。在東安湖體育中心施工現場入口處,施工方立起倒計時牌,標明工期。
效果圖
東安湖體育中心由一場三館組成,其中「一場」為4萬座綜合運動場,「三館」為1.8萬座多功能體育館、5千座遊泳跳水館和綜合小球館。賽後,東安湖體育中心按計劃將被打造為國際一流體育文化綜合體,除承辦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外,還可滿足大型演藝、綜合展會、群眾健身、體育培訓、旅遊觀光等多種功能要求,讓全體市民共享大運成果。
建設現場立起電子屏,可通過航拍及時顯示施工動態
東安湖體育中心主體育場於2019年5月底正式開工,目前已完成樁基施工,正在進行基礎施工,計劃於2021年4月完工;「三館」於2018年10月25日全面開工,多功能體育館、綜合小球館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遊泳跳水館原設計功能為綜合運動館,現已按要求完成方案優化調整,正在進行土方施工,計劃於2021年2月完工。
除了體育中心,大運村的建設也是成都籌備工作中的重點。此次成都大學大運村按照「開放、融合、綠色、智慧」的規劃設計理念,規劃分為住宿區、國際區、運行區、交通區、賽訓區、輔助區6個部分,將為運動員提供居住、餐飲、體能恢復、交通、信息、生活、文化等各項服務,幫助運動員為比賽做好身心準備。預計將有170多個代表團、1.1萬名運動員及代表團成員入住大運村。賽後,大運村各新建和改造項目可轉為學校辦學場所。
大運村沙盤(部分)
目前,大運村項目已完成立項,正在有序推進融資、招標等工作,各子項目施工圍擋安裝、地勘、文勘等工作基本完成,計劃於2020年12月完工。
在此次世大會場館配置方案中,確定了世大會比賽、訓練及備選場館共49處,我省教育系統承擔了其中22處的場館建設任務。例如距大運村僅20分鐘車程的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該校體育館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建成後將滿足大運會排球訓練的要求。該體育館於2018年11月5日開工建設,計劃於2020年1月30日竣工。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體育館正在施工
此次世大會的場館配置方案遵循「功能為本、交通便利、高校優先、注重效益」的原則,將新建場館12處,改造場館37處。每一個施工現場都是塔吊林立、機聲轟鳴,繁忙而有序,各場館業主單位都倒排工期計劃,明確時間節點,力爭為籌辦一場精彩的大運會打下堅實基礎。
文/圖 | 葛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