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出演電影男一號了,功夫片,還有李連杰等一堆功夫大咖影星做配角,要在雙十一首映!」
主創名單:李連杰、劉承羽、鄒市明、朝青龍、洪金寶、甄子丹、馬雲、吳京、袁和平、託尼·賈、程小東、向佐
以上這些話還有這個海報,近來我們常常聽到,並在耳邊不斷縈繞。素有「國民乾爹」稱呼的馬雲「爸爸」,如今在自己的「全棲藝人」之路上發展的如火如荼:演小品、dancer、cosplay、當歌手,如今又將自己的「娛樂事業」發展到了電影領域,做了一把名副其實的男演員。
馬雲要拍電影,首次就來男一號,那他究竟要怎麼演?會垮掉嗎?這個故事在講什麼?這應該是我們多數人的迷思。帶著同樣的疑惑,頭條君剛剛提前體驗了一下《功守道》的院線完整版。以下來聊聊我的觀後感受。
這或許是史上最短的「院線電影」!
短,是頭條君對《功守道》影片的最初體會。正片時長20分鐘,片尾5分鐘,按照我們的標準,它連部網絡大電影都算不上,只能歸為一部微電影。但它著實又在院線進行了公映,公映城市分布在北上深杭,電影票採取淘寶超級會員積分兌換形式,沒有付費影票出售。
為什麼會這麼短?影片在上映前期,李連杰先生在一次介紹會上給出了答案:「很抱歉你們關注的是一部電影,但成品其實是一場賽事。」這句話裡的「賽事」現在看來有兩層含義:一是影片內容上,以男一號馬雲打擂通關為故事線進展,本身像一場賽事;二是,「功守道」這個概念提出,背後是將以「功守道」作為一種功夫比賽進行商業化運作,其中運作賽事背後的策劃及執行人就是馬雲、李連杰以及陳氏太極傳人王佔海等。並且本月11月15日,將會是功守道比賽的第一場。
「如果大家將一個人打的太極拳視作1.0,兩個人的太極推手是2.0,「功守道」就是3.0。在這個賽事上,會有一個1.5米的擂臺,一對一競賽,誰把誰推下去就算贏。我跟馬雲先生說你看『攻守道』,『一攻一守』對應太極中的『陰陽』。後來有一次筆誤,被馬雲先生看到了,他認為「功」比「攻」更好。「功」更符合農耕文明培育下中國人中庸、平衡的處世哲學。功守道,就是「用功夫守住自己家園之道」。中國武術不是以進攻為根本目的,而是要用功夫來守住家園,傳承我們的文化。」李連杰說。
這樣看來,電影《功守道》更多的意義停留在對賽事的推廣宣傳上。
「素人」馬雲熒幕首秀足夠精彩 離不開背後強大的電影工業!
影片的內容在此不過多的劇透,只劇透下除了海報上的幾位,影片最後佟大為、李晨、黃曉明、邵曉峰四人出來客串了下警官。其餘的就給大家觀影留些念想(12日0點優酷線上首播)。
頭條君看完《功守道》最大的感受是:雖然是馬雲的電影首秀,但從劇情、表演到畫面效果都有模有樣,不失水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產生?大家會說因為馬雲有錢,有錢就能買到一切。但我看來,這恰恰反應了我國電影的工業成熟化。當然,錢是讓電影工業鏈條轉起來的燃料。但必須有工業基礎,才能使燃料燒的動。
影片製作時的幾個細節:一,劇本篩選了兩輪共計21個版本,最終選上了演員文章的本子;二,李連杰是本片監製;三,「12天12小時」,這是李連杰給馬雲提出的硬性時間標準。
這些看似簡單的條件組合,最終促成了馬雲出演電影的心願。也正是這些組合背後,完整的體現了我們電影運轉鏈條的成熟程度可以說是配合你演出的我們在盡力表演。但還有一點不可忽略的是,馬雲以及李連杰自身的影響力,讓這麼多功夫大咖配合演出可是要建立在金錢之外的關係上的。
以此做個擴展,以後企業家拍定製化電影會不會成為一個新潮流?
馬雲、《功守道》、雙11,誰成就了誰?
最後聊聊本次事件在傳播上的感受:馬雲和他的雙11,如今又帶來了自己的電影《功守道》。
其實在上個月大部分媒體都在熱聊《功守道》的時候,頭條君就在揣測這個點出現這個事件背後的「奧秘」:起初推斷是阿里上市第二年的雙11,需要更精彩的數據支持,馬雲帶著自己的大電影來,就是為了給雙11帶來更多的流量。但流量就流量,不止於把半個功夫圈的明星都喊來助陣,隨著李連杰先生的賽事計劃公布,這個「奧秘」也就開始水落石出了。
雙11的流量及資本+馬雲的家國擔當+李連杰的功夫夢,最終造就了今年的11月11日,也希望後續的功守道賽事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