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妹妹今年高考,正在選學校。
妹妹執意要報深圳大學,嚮往「來了就是深圳人」;
這意味著要放棄眾多211,甚至985名校;
朋友不認同,在朋友圈發起投票,期望得到贊同!
01
深圳大學,簡稱深大,位於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深圳。非211,非985,非雙一流高校,非雙一流學科,俗稱「四非」。
就是這個「四非」學校,在大多數省份的錄取分數線超過很多211高校,甚至部分985名校。
以河南高考為例,來看一組數據。
2019年,河南理工一批控制線,502分,深圳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607分,高出控制線105分,最低排位約12858名。文科控制線,536分,深圳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595分,高出控制線59分,最低排位約2584名。
同樣的成績,2019年,還可以有哪些選擇?
理工科,607分
可以選擇蘭州大學,雙一流,985,最低錄取分數線604分,排位14189名。
雙一流,985,中國海洋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606分,排位13279名。
雙一流,985,東北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607,排位12858名。
雙一流,985,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581分,排位27095名。
雙一流,211,華中師範大學,最低錄取分線603分,排位14629名。
.....
雙一流,211,鄭州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585分,排位24522名。
還有不少,不再一一列舉。
至於文科方面,這幾所大學去年在河南的錄取最低分數線分別為華中師範大學600分,蘭州大學598分,中國海洋大學600分,東北大學595分,鄭州大學584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587分,上下浮動在5分之內。
不僅僅是河南,不僅僅是2019年。
從最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看,深圳大學在各省的分數線均在600上下,超過很多211大學,部分985大學分數線,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11大學,全國有112所,大多數都入選雙一流學科建設。
備註: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3所屬軍事系統,不歸類於各省市。
985大學,更是稀少,全國僅有39所,大部分入選雙一流高校。
學科實力上,985大學完勝深圳大學。雖然近幾年某些985大學有沒落傾向,大師被挖到經濟發達城市,但有歷史積澱打底,還是要強於年輕的深圳大學。這點兒毫無爭議,很多數據都能對比到。
教育部每五年發布一次的學科評估相當權威,而A+學科代表著頂尖學科,王牌學科。在A類學科中,老牌985還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
註:數據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不僅如此,甚至在某些企業的招聘需求中,明確表明只要211大學,甚至985大學的畢業生。
好專業!
敲門磚!
這些都不足以動搖家長和考生報考深大的決心!
你不能否認的現實是:四非高校分數線連續多年超過985、211,雙一流。
這並不是深圳大學的個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老牌名校錄取分數線逐年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與此同時,一線、新一城城市,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上海大學、蘇州大學、深圳大學的分數線卻年年飆升。
數據不騙人,這些學校確實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
歸根到底,這是一個選擇學校還是選擇城市的話題。
02
這個話題,每年都在討論,每年都沒有統一的結論。
有人甚至總結了一個略顯粗暴的萬金油,讓大家用來套用。
後續要考研,繼續深造,走學術道路,請優先選擇985學校,學校>城市!
打算畢業之後就步入社會,重視實踐,請優先選擇城市,城市>學校!
這個萬金油還是有些道理的。
什麼情況下,城市>學校?
前幾年,去北京出差,看樓盤,給我最大的感觸不是北京動輒10萬+的房價,不是北京孩子高考相對容易,也不是北京地鐵的通達便利,更不是隨處可見的老景點!
而是視野,是格局。
不止是大人的視野。
孩子的視野,大城市的獨有資源。
國家博物館,當我們嘖嘖驚嘆這些難得一見的國家寶物之時,北京的孩子三兩一組,拿著課本在國博,他們在對照著課本看實物。
詢問後才得知,這些孩子每周都來!
這些都是免費的資源!
這真真令我豔羨啊。
大城市的孩子,一出生接觸到的周圍的無論是物質,精神上都不一樣,這些孩子的視野和其他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相比,也許,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對比小鎮呢?對比大山裡的孩子呢?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大山中的那處免費女子高中,老校長說,我希望我的孩子都能上211,都能上985,都能去北京,去上海!
山外面,有這些孩子沒有見過的繁華世界,不走出大山,不接受教育,也許這些孩子未來只能早早嫁人,或者出去打工...
你選擇的大學,並不只是貼在你身上四年的標籤,也許會直接影響你下一代的起跑線。這個時候,城市要遠遠大於學校。
世界那麼大,為什麼不去看看?
我有個朋友在鄭州工作幾年後,還是選擇去了深圳創業。
之前,沿著珠三角出差,只有深圳這座城市是最親切的,沒有一點兒語言障礙,所有人說的都是普通話,街上到處都是年輕的身影!
深圳的地理位置真的太優越了。
朋友公司就有深圳大學的本科畢業生。
她的親身經歷,騰訊、華為、大疆這些大公司,對深大的學生都很友好。她去應聘過實習生,面試過幾次,同場競爭的全都是哈工大、清華、港大的畢業生。
甚至有人開玩笑:騰訊深圳只有兩類實習生,知名985的研究生和深大本科生。
財富500強中,深圳以7家企業高居榜首。
在深大,想去大公司實習並不難!
而且,你應該知道,近兩年,深圳大學上升勢頭相當兇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就引進了眾多名校,財力的支撐是最主要的因素。
哈工大深圳校區
在大學的建設上,深圳政府相當大方,不僅給地皮,還給資金。
有大師的大樓才叫大學,沒有大師的大學只能叫大樓。大師向東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的流動,從來就沒有停滯,也不會停滯。
沒有經濟的振興,教育早晚會很危險,這個時候,城市就顯得無比重要!
03
什麼情況下,學校>城市?
今年,湖南留守女孩兒鍾芳蓉考出了676的好成績,她最終選擇的就是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很多網友擔憂專業冷門難就業,認為農村的孩子不應該選擇沒「錢途「的專業,應該像眾多狀元一樣,選金融,學計算機。
但她對自己的未來很有規劃,以後要讀研深造,要做考古研究。
這個女孩兒相當冷靜,她清晰得知道自己未來要幹什麼。
正如她給樊錦詩的回信,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
你怎麼知道,她不會是下一個樊錦詩?
這個時候,學校是一定大於城市的,專業是一定優於城市的。
即便這個專業不在北大,不在北京,在滿目荒涼的城市,我相信,她依然會堅定初心。
我還有個朋友是蘭大畢業的,她很多同學,考研都還是選了985。而她選擇去了上海大學。
你認為這是城市的魅力?不,是大師的魅力!她要跟的導師是上大的。
沒想到吧,就是這麼直接!
這個問題沒有我們想得那麼複雜,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世俗。
這個時候,學校也是一定大於城市的,專業是一定優於城市的。
有個學長20年前在蘭州大學讀書,現在在全球TOP10外企,他說,周圍同事基本上都是985的,清華北大的比例也不少,從未覺得蘭大的就業和發展不如沿海,甚至在全國範圍內,很多大企業招人只要985。
註:配圖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而且,讀了985高校,不一定就要留在本地。
買張高鐵票,分分鐘都可以選擇要去的城市。很多一線城市的大公司,很多員工都不是本地的吧!
當下,人才流動早就不受到地緣的影響了,應聘,還得需要過硬的文憑和真功夫!
即便退一萬步,講人脈!
大城市的人脈也不那麼好蹭。
舉個例子,總部在深圳的華為,每年都要從華中科技大學招收300名左右的畢業生。不完全估計,華為高層有超過六個人都是來自華科,從華為的發展來看,華科人一直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華為終端高校演講的第一場就選擇了華科。
甚至有人開玩笑,華科=華為科技大學!
對了,最近年薪200萬+的華為天才少年就來自華科!
還有,馬化騰畢業於深大,騰訊深圳公司對深大的畢業生格外友好!
這不是一線城市的人脈資源,這是校友圈的人脈資源。這個時候,學校也是一定大於城市的。
有強悍的校友圈,甚至優於你所謂的大城市人脈。
所以,好學校哪兒都認,優先考慮好學校的好專業。如果你的成績足夠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985大學,那麼還是首選985。很多城市、企業,985的招牌都是一塊最快捷的敲門裝。
如果你對未來的規劃是考研,繼續深造,那還是首選985。985學校的老師科研能力還是相當強的,學術影響力也相當高。985的口碑在學術這條路上還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考研,部分院校還會優先調劑985學生。
一所好大學對你的滋養,遠不止你自己所能感受到的!
最近新聞上有倆熱搜,引發了爭議。
一個就是農村留守女孩兒高分報考北大考古系,做研究,做學問;
還有一個是江蘇狀元,選擇港大,讀金融!
還有一個五年前,遼寧高考狀元從港大退學復讀考上北大!
這些孩子的選擇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有被嘲,選的是沒有錢途的專業,有被嘲,奔著錢去,一心扎到錢眼裡,還有被嘲讀書讀傻了。
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想,沒有人比他們更有發言權!!!
無論選擇城市,還是學校;
無論選擇前途,還是錢途;
....
自己過硬,才是真道理。
已經上了大學的你,是否有新的領悟?
畢業多年的你,是否有全新的認識?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