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匠心「妝」字號產品宣傳療效涉嫌虛假宣傳 仁和集團旗下產品...

2020-12-20 財經網

中國網財經11月16日訊(記者 譚夢桐)「家有兒女,常備優卡丹」 、「洗洗更健康」等廣告詞,曾幾何時傳遍大街小巷,同時也讓仁和藥業家喻戶曉。但從彼時延續到今天的,不只是仁和藥業的廣告詞,還有其「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仁和藥業披露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2670.68萬,僅佔營業收入比例的0.9%,銷售費用5.04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的17.05%。有報告顯示,國內藥企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平均約為2%-3%,而仁和藥業研發費用佔比僅為國內藥企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到。

由「重營銷輕研發」的經營策略延續而來的,還有OEM的銷售模式。這一經營模式在讓仁和藥業乃至仁和集團賺的盆滿缽盈的同時,也導致仁和旗下產品口碑良莠不齊,有的產品甚至涉嫌虛假宣傳。近日,有用戶向中國網財經記者報料稱,某電商平臺上一款仁和旗下的「HP牙膏」就打出了「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抗幽門螺旋桿菌正品」等宣傳描述,而其產品生產許可證號為「妝」字號(蘇妝20160173)。

根據《廣告法》第十七條、《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十四條均規定,化妝品不得以暗示方法使人誤解其效用的,不得使用醫療用語、宣傳醫療效用。一位律師告訴記者,該牙膏的宣傳已符合引人誤解的程度,涉嫌虛假宣傳。

此外,近日還有媒體曝出,仁和集團旗下「仁和匠心」套用仁和藥業品牌售賣產品。這些不斷「透支」品牌價值的行為也導致仁和藥業控股的公司屢遭監管處罰。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2019年底,江西製藥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分別被南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監管部門行政處罰12次。

仁和HP牙膏宣傳「幽門螺旋桿菌牙膏」功效或涉虛假宣傳

中國網財經記者從電商平臺上發現,仁和HP牙膏商品名稱中存在「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抗幽門螺旋桿菌正品」、「抑菌殺菌」等字眼。在商品介紹中存有「適用HP易感人群」、「HP牙膏活性成分可平衡口腔微生態,減少口腔致臭菌」等描述。

對於牙膏是否對幽門螺旋桿菌有功效,北京市某三甲級醫院一位內科醫生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單純靠牙膏是殺不死幽門螺旋桿菌的。牙膏中的乳鐵蛋白也許能增強口腔黏膜或牙齒的抵抗力,對幽門螺旋桿菌不起作用,也談不上任何治療、清除的作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醫師徐泉8月在《健康報》撰文中也指出,對於攻克口腔中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目前還都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

仁和HP牙膏宣傳有關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功效,以此應適用QB/T2966-2014功效型牙膏標準。而記者從電商買家秀中發現,仁和HP牙膏執行標準僅為GB/T 8372。GB/T 8372—2017標準適用範圍僅為清潔及護理口腔的普通型牙膏,並不具備某些特殊功效。

此外,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查到,仁和HP牙膏生產許可證號「蘇妝20160173」對應許可項目僅有「一般液態單元(護髮清潔類);膏霜乳液單元(護髮類、護膚清潔類);牙膏單元(牙膏類)」等。

《廣告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並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化妝品的廣告宣傳不得有下列內容:(一)化妝品名稱、製法、效用或者性能有虛假誇大的;(二)使用他人名義保證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誤解其效用的;(三)宣傳醫療作用的。

北京市鑫泰洋律師事務所趙東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品牌牙膏的宣傳已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六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等方式銷售商品,並且不得誇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信息誤導消費者。

「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經營者對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宣傳的,除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還可能遭受有關部門作出的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構成犯罪的,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趙東律師表示。

貼牌、套牌現象不斷「吞噬」品牌價值

中國網財經記者發現,仁和HP牙膏實為仁和旗下的OEM(代工)產品。仁和HP牙膏外包裝顯示,其生產企業為揚州信諾日化有限公司,委託方為叮噹好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仁和HP牙膏商標為「仁和匠心」。仁和大健康官網顯示,仁和匠心是仁和集團旗下子品牌,不過記者並未在仁和大健康官網「仁和匠心」產品專區中找到該款牙膏。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顯示仁和HP牙膏的生產企業揚州信諾日化有限公司在2018年曾因「新建廠房及沐浴液及洗髮液生產線未取得相關環保審批手續」被處罰。

例如仁和HP牙膏這樣「貼牌」生產的,在仁和集團中並不少見。在電商平臺上,包括中西藥品、護膚等,「仁和」無處不在。仁和藥業曾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回復投資者,「公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產品上市,這主要得益於OEM產品。」

不過OEM也是把「雙刃劍」,在產品線不斷擴張的同時,有多家媒體報導稱,仁和藥業及其母公司仁和集團對OEM產品供應鏈、銷售渠道把控不嚴,導致產品質量、口碑稂莠不齊,甚至涉嫌虛假宣傳。

此外,近日還有媒體曝出,仁和集團旗下產品存在「套牌」的現象。

一款名為「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的產品使用仁和藥業品牌在抖音等平臺投放廣告,宣稱高效祛痘。實際上,該產品與仁和藥業並無直接關聯,實為仁和集團旗下「仁和匠心」產品,但該產品在宣傳中大量使用上市公司「仁和藥業」的logo。

無論是「貼牌」還是「套牌」,透支品牌價值的後果不僅使仁和藥業口碑下滑,同時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控股公司屢遭監管處罰。

天眼查顯示,2017年至2019年底,仁和藥房網(北京)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被豐臺藥監局、食品藥品稽查總隊行政處罰3次;2018年8月,仁和藥房網國華(北京)醫藥有限公司被豐臺藥監局警告;2019年10月,江西江制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被江西省藥監局行政處罰;2016年至2019年底,江西製藥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分別被南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行政處罰12次。

記者就仁和HP牙膏的功效問題、誤導消費者的文字,以及「貼牌」、「套牌」相關問題等聯繫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在記者表明採訪需求後,拒絕與記者進一步建立溝通聯繫。記者向仁和集團公司郵箱發送了採訪函,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重銷售輕研發 仁和藥業研發投入比不足行業平均水平一半

10月29日,仁和藥業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58億元,同比減少16.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0億元,同比減少15.8%;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1億元,同比減少8.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10.47%。

「重銷售輕研發」是仁和藥業一直以來被外界詬病的策略。疫情期間仁和藥業加大了新品研發,卻又似「臨渴掘井」。合併報表第三季度研發費用538.69萬,同比減少26.84%,佔營業收入比例0.53%。銷售費用1.8億元,同比減少3.44%,佔營業收入比例17.81%;合併報表前三季度研發費用2670.68萬,同比增加4.64%,佔營業收入比例0.9%。銷售費用5.04億元,同比減少16.11%,佔營業收入比例17.05%。從第三季度報告來看,前三季度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雖有增加,但佔整個營收仍低於1%,遠低於銷售費用佔比17.05%。而且單看第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減少26.84%。

中為諮詢行業調查報告顯示,國際大型製藥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佔銷售總額的15%-20%,而國內製藥企業的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平均約為2%-3%,而仁和藥業研發費用低於平均水平。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重營銷輕研發容易導致企業對生產端的忽視,特別是對於產品質量監管與安全效用評價等方面的缺位。企業在各環節對中藥材及產品的質量重視程度、能力把控、監管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產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0年4月,我國醫藥製造企業達到7342家,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其中多數企業以生產較為成熟、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仿製藥為主,但研發能力較弱,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市場競爭嚴重。

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醫藥行業,重營銷輕研發的「仁和」品牌該如何繼續書寫醫藥老品牌這本難念的經?中國網財經將持續關注。

(編輯:許偉)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仁和藥業身陷「迷霧」:母公司旗下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多個電商平臺...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為0.05億元,佔營收比重的0.49%;銷售費用1.8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7.8%。   未來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凌萌)兒童藥企仁和藥業近期風波不斷。此前,有媒體報導出仁和集團旗下的一款「HP牙膏」涉嫌虛假宣傳。
  • 仁和集團售賣祛痘產品消耗老字號仁和藥業口碑 律師:涉嫌消費欺詐
    其生產商不僅與仁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仁和藥業母公司)無直接關聯,也並非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產品。  仁和凍乾粉並非仁和藥業旗下產品 商標歸屬仁和集團  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的廣告宣傳頁上,仁和藥業的品牌LOGO十分顯眼,「大藥房有售」、「高效祛痘」等字眼均出現在廣告宣傳頁顯眼位置,不免讓人把該款產品與仁和藥業聯想到一起。
  • 「益掌通」消字號產品違規宣傳療效涉虛假宣傳 華北製藥回應「2019...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6月3日訊(記者 凌薇 林溪)近日,一款名為「益掌通草本抑菌液」的「消」字號產品(衛生消毒類用品),不但違規宣傳治病療效,還打著合作方「華北製藥」的國企旗號為背書,發展多層級代理,遭到消費者大量投訴。
  • 消字號產品卻宣傳有「輔助治療」作用!濟川藥業涉嫌虛假宣傳
    近日,濟川藥業宣布旗下「消字號」首款新品蒲地藍可炎寧抑菌含漱液、蒲地藍可炎寧抑菌口噴上市。環球健康發現,這兩款產品為「消字號」,但在對外宣傳中卻稱可以「輔助治療」、「預防疾病」等。面臨主打產品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銷售下降、有退出醫保目錄風險等壓力,濟川藥業2019年上半年業績增速明顯放緩。
  • 海藍之謎涉嫌虛假宣傳,還能在雅詩蘭黛集團扛起大旗嗎?
    海藍之謎(La Mer)再一次佔據美妝產品討論圈的C位,然而,這一次卻是因為涉嫌虛假宣傳。近日,一位美妝博主對雅詩蘭黛上海公司提起訴訟,理由是該集團旗下產品海藍之謎宣傳並不存在的修復功效、欺騙消費者。海藍之謎是雅詩蘭黛旗下的高端產品,在過去為雅詩蘭黛集團貢獻了大部分收入。根據雅詩蘭黛公布的2018財年年報顯示,護膚品部分銷售額同比增長24%至55.95億美元,按品牌劃分,雅詩蘭黛,海藍之謎和倩碧等品牌是增長的最大貢獻者。營業收入方面,雅詩蘭黛和海藍之謎是主要帶動者,其中,海藍之謎的年銷售額超過了10億美元。
  • 北京幽美生物科技遭趙麗穎起訴:旗下品牌被曝虛假宣傳與涉嫌傳銷
    曾被曝涉嫌傳銷與虛假宣傳2018年,據中國質量新聞網報導,有消費者向本網投訴北京佳合家美產品涉嫌虛假宣傳,以及該公司的獎金制度涉嫌傳銷。消費者說,自己的母親因看到佳合家美活力霜廣告之後信以為真,便買了佳合家美活力霜與平衡霜,說是能治頸椎病,但是產品包裝上面許可證只是「妝」字號,並沒有「藥」或「健」字號,因此對這個品牌的產品質量和銷售手段產生質疑。這位投訴者表示,後來在網上搜索發現這個品牌產品的多條負面新聞,被指是「傳銷產品」。因此求助媒體幫助調查。
  • 消字號產品宣稱能治病,蕙之魅涉嫌虛假宣傳害人不淺
    美商社ID:NewMSS專注於美妝新零售。更前沿、更理性、更深度的行業內容,盡在美商社。最近偵探發現一款名叫蕙之魅的專業為女性服務的健康產品,該品牌的明星產品就是「蕙之魅納米銀婦潔抑菌凝膠」。從宣傳上來講,這款凝膠聽起來像是一款藥物,可偵探並未在藥監局查到該產品的備案信息,在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偵探也只查詢到一款名為蕙之魅婦用抑菌洗液。根據淘寶賣家詳情頁介紹來看,這款洗液的功效幾乎涵蓋所有婦科問題,比如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糜爛,甚至人流後、懷孕中、生產期以及婦科手術前後都能使用。
  • 仁和藥業:子公司銷售劣藥又遭罰 溢價74倍向實控人轉讓虧損資產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5日,公司子公司中方醫藥因銷售通宣理肺片劣藥遭罰,被沒收違法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免除其他行政處罰,這並非公司子公司第一次被罰,此前,公司子公司因涉嫌虛假宣傳、產品抽檢不合格、銷售劣藥等原因多次被罰。
  • 消字號和妝字號械字號藥準字產品有什麼不同?怎麼看產品的字號?
    最近的大頭娃娃事件中,嬰兒就是因為使用了(閩)衛消證字許可證號的產品才會這樣,而消字號產品是不能和皮膚直接接觸的。那麼消字號妝字號械字號藥準字等產品有何區別?消字號產品使用時要注意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 【虛假宣傳】微商品牌「極尚」爆紅朋友圈的背後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微商品牌「極尚」爆紅朋友圈的背後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近日,有網友張珂(化名)爆料,微商品牌極尚在朋友圈宣傳時涉嫌虛假宣傳,並宣傳「消炎、抑菌」等醫療作用,希望清揚君關注一下。
  • 姚明代言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被起訴 已立案
    原標題:姚明代言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被起訴   因認為自己購買的湯臣倍健魚油軟膠囊存在虛假宣傳問題,日前,市民馮長順將經銷商北京百姓陽光大藥房有限公司及該產品代言人姚明告上法庭。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了解到,該案已正式立案。   魚油軟膠囊有多大功效?
  • 貝貝拉姆集團與仁和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12月4日,貝貝拉姆集團與仁和集團在中國藥都·樟樹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就大健康領域產品達成戰略合作。貝貝拉姆創始人邢品玲與仁和集團聖和生物總經理鄭俊雲籤訂合作據了解,貝貝拉姆是國內知名的母嬰新零售連鎖集團,總部位於上海凌空soho。
  • 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
    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原標題: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 從微信萌芽到崛起,微信生態中一批又一批的微商挖掘出了自己的電商之路。微商們帶貨能力爆發式增長,於是微商在15、16年進入野蠻生長期,也使得該行業從業人員常與一夜暴富等關聯起來。
  • 消字號產品當藥賣 益掌通被疑虛假宣傳和拉人頭傳銷
    原標題:消字號產品當藥賣?益掌通被疑虛假宣傳和拉人頭傳銷近日,標註為華北製藥生產的益掌通草本抑菌液(下稱「益掌通」)產品被多位消費者質疑存在虛假宣傳和涉嫌傳銷等問題。當記者提出,為什麼益掌通申請的不是藥字號時,上述經銷商解釋稱,益掌通是由華北製藥生產研發,擬進軍國內網際網路大健康市場,由於藥字號產品國家不允許個人銷售,因此益掌通申請的是消字號。言下之意,該產品有「藥」功能。
  • 「緣生源」實行雙總部運作,商城旗下多款產品或涉嫌虛假宣傳
    關於公司背景,還有一種說法是:緣生源公司隸屬於香港新淳國際集團旗下,並由香港新淳國際集團董事長於在新擔任公司董事長。關於香港新淳集團,有資料介紹這是一家涵蓋礦產,影視,健康產業,生物科技及網絡科技等多元化發展的集團企業,成立於2017年,公司致力於有功效的輕奢侈保健品,養顏產品,和科學系統營養諮詢服務,不斷滿足會員的多元化健康需求。那麼,於在新又是何許人也?
  • 旗下品牌LAMER被指虛假宣傳 雅詩蘭黛公開回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有著「面霜之王」之稱的LAMER(海藍之謎)近日被某美妝博主指其廣告涉嫌虛假宣傳,該博主表示LAMER宣稱「奇蹟修復」而實際功效與宣傳並不相符,並以此將雅詩蘭黛中國告上了法庭。截至記者發稿,圍繞海藍之謎是否涉嫌虛假宣傳的討論仍沒有停息。資深商事行政法律師、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曹竹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事件中LAMER面霜廣告是否為虛假宣傳應從其具體的廣告內容分別看待,而雅詩蘭黛中國官網的產品介紹中提及的「具卓越的修護能力」是有可能構成虛假宣傳的。
  • 消字號產品當藥賣? 益掌通被疑虛假宣傳和拉人頭傳銷
    近日,標註為華北製藥生產的益掌通草本抑菌液(下稱「益掌通」)產品被多位消費者質疑存在虛假宣傳和涉嫌傳銷等問題。  根據經銷商宣傳資料,益掌通主要調理病症為老寒腿、肩頸套、腰肌勞損、強制性脊柱炎、牙痛、神經性偏頭痛等不下40種病症。
  • 佳合家美活力霜宣傳能治多種疾病並涉嫌傳銷
    近日,有消費者向本網投訴北京佳合家美產品涉嫌虛假宣傳,以及該公司的獎金制度涉嫌傳銷。消費者說,自己的母親因看到佳合家美活力霜廣告之後信以為真,便買了佳合家美活力霜與平衡霜,說是能治頸椎病,但是產品包裝上面許可證只是「妝」字號,並沒有「藥」或「健」字號,因此對這個品牌的產品質量和銷售手段產生質疑。
  • 仟佰寵被曝虛假宣傳 瘦身產品影響生理期
    眾多微信公眾號虛假宣傳  該知情人士解釋說,眾多個人公眾號和以企業註冊的公眾號在宣傳、推廣神首微商的產品時,都使用了大量的虛假宣傳、療效性宣傳。  有法律人士認為:仟佰寵產品如此宣傳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條 食品廣告的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廣告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廣告法》第四條 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
  • 合肥市仁和佳園幼兒園開展《民法典》宣傳知識講座
    為了切實推進《民法典》學習宣傳實施,合肥市仁和佳園幼兒園把《民法典》學習宣傳列入幼兒園重要工作。為增強全園教師的法律意識,不斷提升教師的法制觀念,增強教師尊法、守法、學法、懂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12月4日上午,仁幼全體教師和幼兒齊聚操場認真聆聽星和幼教集團園長張蒞蓓憲法晨讀並進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