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牽頭籌建的大灣區生態綠化城市聯盟(以下簡稱「綠化聯盟」)啟動儀式暨2020廣州花展春季系列活動之第27屆廣州園林博覽會(以下簡稱「園博會」)開幕式在城市客廳海心沙廣場舉行。「園博會」開幕,包括花開盛世、花城之眼和瑞鼠迎春等10個公共景觀以及《活力新天河》、《春之聲·南國頌》和《老荔灣·新活力》等24個小園圃正式與市民、遊客見面:鼠年春節廣州再多一個打卡勝地。
廣州成為大灣區生態綠化城市聯盟首屆輪值城市
大灣區生態綠化城市聯盟成員單位包括廣州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林業和園林主管部門。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生態綠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綠化聯盟」旨在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圍繞大灣區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森林生態屏障建設、生物多樣性修復、城市綠化美化、公園體系建設、自然生態環境教育等內容,共同促進城鄉綠化規劃、建設、管理、科技等領域的發展合作和共建、共享,提升城市群區域綠化的系統性、總體性、和諧性,形成區域一體的森林綠地體系,為推進大灣區生態文明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建設,提升城市群生態品質和可持續發展生態承載力,建設與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宜居環境提供支撐。這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的重要部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論述的生動實踐。
當天,廣東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俊光宣布大灣區生態綠化城市聯盟成立及第27屆廣州園林博覽會開幕,並與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經濟師潘偉堂一同為大灣區生態綠化城市聯盟單位授聯盟牌。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代表廣州市作為大灣區生態綠化城市聯盟首屆輪值城市接受聯盟旗幟。嘉賓們在第27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大型立體花壇「迎春」主舞臺前將手持的鮮花拼成了一幅粵港澳大灣區地圖,寓意深化生態綠化合作,攜手共建美麗生態灣區。出席儀式的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來自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嘉賓、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李紅衛、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成教授以及各城市林業和園林主管部門代表和群眾約260人。
在廣州圖書館報告廳舉辦了大灣區生態綠化城市聯盟報告會。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楊國權、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成教授先後在會上做了主旨發言。
楊國權倡議從網絡、品質、空間、協作四個方面加強協作,共同為建設美麗灣區貢獻力量。他表示,大灣區內各個城市和地區同根同源,優勢互補;享有「千年花城」美譽的廣州將虛心向兄弟城市學習,藉助生態綠化聯盟這個平臺,探討協作新路徑,共謀發展新思路,共建美麗灣區。何鏡堂、王成分別圍繞「大灣區人居環境規劃和建設」和「城市群可持續發展的藍綠空間應對策略」展開闡述。在他們的描述中,一幅天藍、山綠、水清的美麗灣區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昨天沒過足癮今天繼續來拍」
簡短的儀式後,嘉賓和市民、遊客一同實地參觀了第27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美輪美奐的景觀和風格各異的小園圃讓眾人驚嘆不已。
「我昨天來拍過,但沒過足癮,今天又來繼續拍。」市民紀先生一邊不停地變換角度拍攝一邊和記者閒聊。紀先生告訴記者,19日媒體開放日他藉機「混」進海心沙搶了「頭啖湯」,但因為人少,總覺得自己所拍的照片缺少生氣,所以20日再拍攝的時候專挑景觀人多的時候拍,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就有了生機和活力。
不過,對於景觀管理人員來說,人一多就存在安全隱患。為此,他們特意叮囑現場保安一定要控制人流。增城區參展的《蓮花書院》就是這樣。《蓮花書院》
設計以南粵古驛道文物重大發現——南香山明代蓮花書院遺址和白水寨名勝為主題,以塑山、理水為骨架,通過花、林、泉、洞、亭、崗、溪澗、潭、瀑、洲、渚等多種造園元素疊合運用,兼顧且融合於各個方位的城市背景,巧借光影,從視、聽、嗅覺和時間等多維度、多感官,採用傳統結合現代的造園手法,打造具有新嶺南特色的精美庭園。由於設計了一條登高通道,不少人試圖登高一瞻書院和整個海心沙的全貌,但景觀容納面積有限,保安只得限制人數:每次僅容10人從通道登高望遠。
紀先生和記者是第一批被允許登高的。為此,紀先生很是興奮。紀先生告訴記者,這次參展的景觀和小園圃不僅各具特色,而且做工精緻,講究神韻,值得一看再看,「春節期間我還會帶親朋好友來這裡打卡。」
園博會景觀介紹(部分)
一、公共景觀
(一)花城廣場——花開盛世
花籃造型靈感來自於陳家祠展出的春色瓷雕大花藍,是廣州首次運用園藝手法製作的體量最大的花籃。整體高16米,地面直徑26米,平面擺花500多平方米,作品傳承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大花籃,寓意花開盛世、幸福吉祥。
看點1—百花齊放:花籃的花均為仿真花,直徑超過1米的大花有120多朵,小花有1600多朵,以木棉花為主,搭配牡丹,月季,玉蘭.....,百花齊放,象徵春滿大地。
看點2—花籃身姿:花籃籃身共有六個面,每個面15平方米,採用約11萬株紅草繡植,中間以海棠紋花窗鑲嵌多肉植物,有紅心蓮、帝亞、玉露、玉翁、紫羅蘭、藍蘋果、草冰梅等品種。六幅多肉畫作品承載了新年的美好祝願。
看點3—平面布花:由13000多盆火紅的聖誕花,金黃的金魚草,粉色的矮牽牛構成一朵530平方米盛開的向日葵,寓意欣欣向榮。
看點4—夜景燈光:花籃採用360度的射燈環繞,夜晚與周圍建築夜景燈光相呼應,成為新中軸上一到亮麗的風景。
(二)花城之眼——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
位於花城廣場的「花城之眼」花壇以「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的主題,運用高低起伏的金屬材質立柱構成綿延不斷的背景,配合藝術造型的木棉花朵構架與主題字樣,賦予動感絢麗的燈光效果,像跳動的音律,迎接新春的到來。
(三)二號橋入口拱門——迎春
運用14個12面繡球燈籠造型,搭建成168朵煙花的迎春之門,其中有7個是植物繡植而成,最大的一個使用了18400株鳳仙、海棠繡植而成。夜幕降臨如漫天煙花閃爍,168朵煙花寓意新年紅紅火火,新春大吉的美好祝福。
(四)海心沙中軸入口花壇景觀——瑞鼠迎春
花壇兩側採用新型材料構架搭配綠牆的形式打造紅色大門,層層遞進象徵著越來越好的生活。主景運用年輪的造型,中心為瑞鼠的形象,預示著新的一年來到了,瑞鼠迎春,吉祥如意。
(五)中軸線景觀——月季生態花園
本屆園博會在中軸線星光大道上以生態島的形式營建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六個月季生態花園。共展示超過100多個品種1.5萬株月季(全園應用月季約3萬株),搭配景觀構築、藝術小品、優時花等,營造出景樣的月季生態花園。
品種來自中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地,涵蓋藤本月季、大花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樹狀月季、地被月季等。花色以紅、粉、橙、粉白、黃為主。主要品種有——
大花月季:「粉扇」、「緋扇」、「波子黃」、「紅雙喜」、「火和平」、「蘭河」、「節日禮花」、「彩雲」等;
豐花月季:「北京紅」、「仙境」、「薰衣草玫迪蘭」、「彩虹絕代佳人」、「波萊羅』、「藍色風暴」等;
藤本月季:「夏令營」、「藤彩虹」、「安吉拉」等;
切花月季:「卡羅拉」、「榮耀」、「粉雪山」、「傳奇」、「自由」、「魅影」等。
首次展出的新品種有「波萊羅」、「紅色達文西」、「米蘭達」、「桃香」、「瑞典女王」、「魔力光輝」等;經過研究篩選適應華南地區的品種有「真宙」、「粉色莫奈」、「藍色風暴」等;大花品種「彩雲」花徑達25cm;可用作造型的藤本月季「光譜」等。
(六)海心沙中軸末端拱門——花開好年
拱門造型以「花開好年」作為主題,運用綠牆的形式配置觀葉觀花植物,製作可供遊客通行的綠牆式拱門,流暢自由的線條構成讓遊客身臨其境,感受時間的腳步,新年的到來,寓意新的一年也如花般繼續絢麗綻放。
(七)海心沙碼頭對出立體花壇---新年快樂
海心沙碼頭對出的立體花壇造型用五朵盛開的木棉花,每朵木棉花採用15000株穴盤海棠繡植而成,顏色鮮豔,配合背景流暢自由的曲線,構成繁花似錦的畫面,配合新年快樂的主題標語,表達了對人們美好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像木棉花一樣鮮豔美麗。
二、小園圃參展作品
(一)天河區——《活力新天河》
綠雕形似傲霜盛放的菊花,更似澎湃激起的浪花。波浪起伏的地形、卵石灘景、海石、貝殼、海鳥和花境等,共同構成了浪湧傾瀉繁花盛放的獨特風景。借景廣州塔為燈塔、巨型帆屏為風帆,寓意天河區改革之花遍地盛開,發展成就屹立潮頭。在明燈指引下,繼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二)白雲區——《春之聲·南國頌》
該設計的主題為「南國頌」,設計中加入了白雲山、木棉花、絲綢貿易等元素,主體框架為取型木棉花綻放姿態的大型綠雕。綠雕下懸掛著按白雲山山脈輪廓排布的風鈴,風吹鈴鳴,演奏著人與自然共同譜寫的「春之聲」。 作品整體畫面中有山有水,飛鳥相伴,正是對粵府風光、南國萬象、山河秀麗的讚頌。
(三)荔灣區——《老荔灣·新活力》
方案以「老荔灣·新活力」為設計理念,將粵劇與嶺南剪紙傳統藝術相結合,採用創新的造景技術,打造了粵劇剪紙光亮背景牆、銀幕水簾、電動蓮花等新穎景觀,賦予了傳統嶺南園林新的活力。粵劇大舞臺在層層疊水和繽紛花海的映襯下,仿佛一幅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交融的畫卷,展現了新時代荔灣區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四)越秀區——《繁花盛景、一城一會》
越秀展園設計以現代園藝表現手法再現千年花市門樓、花市檔口和逛花市等場景,並融入仙人拇跡等越秀歷史元素,引起市民對花市體驗的共鳴,呈現越秀歷史文化韻味和展示當代精緻的造園工藝,綻放活力,共賀瑞年。
(五)海珠區——《騰飛·綻放海珠》
本設計以珠水繞城的景觀格局象徵海珠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繁花簇擁盛放於其中寓意著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綠雕飄帶高低落差結合廣州塔形成背景,飛鳥環繞盤旋而上為海珠區獻上發展祝語。
(六)花都區——《蝶舞花澗》
設計以「蝶舞花澗」為整體構思,提取「月季花」為主題原型,通過分解與重構,形成由鮮花與立體綠雕構成的花好月圓綠雕,月季枝伸出框外,引來蝴蝶嬉戲。組景山石通過傳統青綠山水圖抽取提煉,塑造了祖國的秀麗山川,營造花好月圓景色秀美的人間仙境。展園體現花都區重視生態保護與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七)澳門——《盛世蓮花》
設計採用「盛世蓮花」的主題。運用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地標「盛世蓮花」作為主體,「盛世蓮花」主體部分由花莖、花瓣和花蕊組成,共16個造型,採用立體綠化的形式,種金色植佛甲草,基座部份由不同材質的廣告材料相迭組成。雕塑總高6米,花體部份最大直徑為3.6米。周邊種植月季花海,點綴配合活潑生動的熊貓立體與色彩繽紛的花球造型,整個園圃附有朝氣與活力,蓮花盛開象徵澳門永遠繁榮昌盛。
(八)香港——《幸福列車》
一列滿載幸福和歡欣的列車在軌道上緩緩行駛,所到之處欣欣向榮,萬花爭妍。幸福列車把世界每個角落的人民連繫起來,建立友誼。田野的後方架起了溝通、和平與希望之橋,與大會主題相呼應。列車下方擺設的繡球花正是2020年香港花卉展覽的主題花,盛開時豔麗奪目。繡球由許多小花組成,開花時小花互相依靠,喻意人民齊心協力,各展所長,共同創建美好的未來。
文/信息時報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穗林園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