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才叫同呼吸!留漢外教遇困難,中國同事發來一串密碼)
走向國際化的武漢,老外越來越多。在抗疫特殊期,不少人國際友人選擇留了下來;提前回國的人也都惦記著這座城。
什麼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記者從武漢一所擁有近百名外教的學校了解到幾個小故事,能夠最直觀的體現。
外教Frank
陌生老師發來一串密碼
送口罩、送菜、送藥是現在常見的善舉。可當武漢楓葉學校外教Frank遇到物資短缺的困難時,同校中國老師王薇送去的是一串密碼。這是王老師家的門禁密碼——人們說傾囊相助,她卻是「傾巢相助」——需要什麼自己隨便拿。
原來,今年寒假,妻子和女兒提前回國,Frank一個人獨自留守異鄉。雖說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經過長時間的隔離,很多生活物資都告急了,小區也已封閉。
此時,正和家人身處香港的308班班主任助理王薇老師,通過了解到Frank和他同住一個小區,馬上跨越千裡伸出援手。
Frank用密碼開門,從王老師家拿了一些生活用品。他感慨道,楓葉學校很大,他之前跟王老師並不相識,她卻如此相信自己,讓他十分感動。解除後顧之憂後,Frank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他的寒假特別行動上——給他帶的三、四年級學生上一對一英語口語課。
為了保證教學效果,他堅持一對一和孩子們視頻,及時發現並糾正他們的發音問題。家長們並不知道,Frank不辭辛勞的原因是,在這困難的時刻,想多和武漢人在一起,多和學生在一起。
「雖然孤獨一度使我悲傷,但困難之中更能看到人道的微光。陌生人之間同舟共濟,不同國籍的人團結一心,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溫暖。」Frank說。
外教Ted
為同事騎電動車去採購
來自加拿大的Ted是武漢楓葉ESL外教團隊的一員。和Frank不同,寒假留在武漢是Ted的常規操作。
他寒暑假經常留校,提前備好新學期的所有課程,並自主研發練習冊。這個寒假,他一如既往地留校,作為九年級老師,他與中方教師積極溝通,提供額外的教學資源,並承擔部分版塊的備課任務。
在學校發出建議住校老師每周外出一次購物的倡議後,他積極響應。然而有一天,Ted卻「違規」了。
原來,Ted老師出門並不是為自己購物,而是為Lucia老師母女去購買蔬菜。Lucia老師帶著九歲的女兒剛來漢不到半年,也沒有交通工具,家裡有基本生活物資,但沒有買到蔬菜。Ted老師知道後,主動提議幫母女倆去購物,因為他有電動車,也知道哪裡可以買到。而且為了保護自己,一大早就出了門,去了一個比較偏的超市。
Ted說,他來武漢比較早,早已把自己當本地人,能為抗疫做一點小小的事很高興。
外教Davia
用英文歌教孩子們洗手
無論何時、何地、條件如何,老師的本職工作都是教書育人,外教也不例外。
疫情發生後,武漢楓葉學校Davia老師每天都要接到幾通家人的電話,但她拒絕了勸她回國的好意,「中國一直都很安全,我相信面對疫情也會很及時防控。」1月17日學校放假,Davia和女兒按原計劃去了鄭州,她們主動開始居家隔離。「宅在家裡,就是為抗擊病毒做貢獻。」她笑著說。
她的貢獻可不只是宅家,這些天她一直在為武漢的學生忙碌著。Davia利用網絡和身邊的素材為孩子們準備教學資料,希望孩子們足不出戶,也能在家學習。
她為高、低兩個年齡層的孩子分別準備了不同的雙語繪本,用故事讓孩子們理解為什麼不能出門,認識身邊的英雄;用活潑有趣地歌曲教孩子如何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在「空中課堂」中外教課程還沒上線時,Davia早早就開始規劃新學期的學習內容,每天都忙著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和線上學習素材。為了幫助孩子在碎片時間鞏固英語,她將英語詞彙的視頻分享給同級別老師,孩子們每天利用5分鐘的時間掌握新詞,增加詞彙量。
Davia說,武漢是一座溫暖的城市,她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回到孩子們身邊。
外教Lucia
凌晨兩點才跟家長溝通完
Lucia老師教的是七年級和八年級,教學任務更重,但她仍主動給自己「加碼」。
楓葉學校的在線課程啟動後,Lucia主動提出要給班上的學生通過QQ進行一對一的口語溝通交流。她制定了不同的時間段表,加入到班級的學生群,讓學生們自行申報,瞬間,她的QQ收到300多條信息需要處理和回復。
Lucia絲毫沒有覺得是負擔,最晚的一次是在深夜2點多和一名家長溝通完。她說: 「我真的很興奮,因為我想念我的學生。」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個人交流,因為他們不用擔心口語不準被同伴嘲笑。更重要的是,Lucia總會讓學生感到放鬆和舒適,她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通話方式,視頻、音頻都可以。
一名家長說,孩子每次和Lucia老師只聊10分鐘,整個人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短短10分鐘,深藏著濃濃的師生情。」
外教Mike
用課程帶學生看外面世界
這個寒假,武漢楓葉學校的不少老師都在國外堅持著教學,七年級Pre-AP和IG班的外教老師Mike就是其中一位。
Mike雖然在馬來西亞,但是時刻關心著學生的學習,儘自己能做的一切,來支持和輔助在線課程。他積極參與到外教在線教學資源的項目中來,包括有聲書錄音和教學視頻製作任務,這讓他幾乎整天不能離開電腦。Mike還要用大量時間處理電子郵件,保持和學生的溝通,布置和批閱作業。
知道武漢的學生們都宅家太久了,Mike在設計課程時想盡辦法給他們帶來「有趣」的內容。
他將自己拍的熱門景點照發給學生,讓他們研究和定位地標。然後,學生們必須找一個關於中國或世界各地的重要地標進行演講。這樣,在線課因為學生們的演講,氛圍熱鬧了許多。
外教Mcknown
主動和學霸朋友保持聯繫
「武漢情況怎麼樣,你和家人都好嗎?」武漢楓葉國際學校高三學生李昌順還記得,武漢封閉交通第二天,Mcknown老師從英國發來問候郵件。
李昌順是班上學霸,上學期放假前就收到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預錄取通知書。他同時通過了這所QS世界排名前十的老牌名校兩個專業評估,分別是俄羅斯研究和東歐研究。
而Mcknown老師正是教歷史的,所以他倆在學校時就像是朋友關係。寒假,Mcknown回了倫敦,從那封郵件起,兩人就一直保持著跨越萬裡的聯繫。
「我們討論歷史問題,討論倫敦的話題,他還特別關心武漢的疫情,總不忘在郵件結尾時提醒我不要出門。」李昌順說,Mcknown每次回郵件從不超過一天時間。
明天,該校的高中外教在線課程就要開啟,Mcknown已經做好了準備。李昌順也能「見到」老朋友了。
李昌順在家上網課
「我們的課都是直播課,老師們真是花了很多心思,製作課件、設計教案、增強互動,為了讓課堂氛圍和線下一樣好,一個個都很拼。」李昌順說,包括他在內,學校有23名高三學生已經拿到世界十強大學的預錄取通知書,但大家都在堅持按時上網課。
李昌順說:「不論外教還是國內老師,在這個特殊時刻,我能感覺到他們和我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