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客戶端1月5日訊(記者肖煜 通訊員趙振傑)今天,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做客河北文學館,為百餘名文學愛好者帶來一場主題為「文學的正途」的精彩講座,同時拉開了河北文學館讀書薈2019年名家講座的序幕。
1月5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做客河北文學館。圖為劉醒龍為文學愛好者闡述「文學的正途」。 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肖煜攝
劉醒龍,現任湖北省文聯主席 ,《芳草》文學雜誌主編,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著有長篇小說《聖天門口》《天行者》《蟠虺》《黃岡秘卷》等,出版中短篇小說集30餘部。其中篇小說《挑擔茶葉上北京》獲首屆魯迅文學獎,長篇小說《天行者》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文學的任何實踐都離不開傳統。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把握中國文學傳統的正脈,只有塑造出賢良方正的中國形象,才能為世界文明發展注入更多激情與活力。」劉醒龍結合自身多年的創作實踐和文學思考,以作家的獨到視角,從文學與現實、文學與時代、文學與社會、文學與地域、文學的繼承與創新等多個維度,深入解讀了當代現實主義文學創作中的路徑,指明了文學的正途。
1月5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做客河北文學館。圖為劉醒龍為讀者籤名。 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肖煜攝
劉醒龍表示,任何佳作都是作者所處時代的產物,只有真誠地面對我們的時代,才能寫出時代中的我們。作家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深刻理解時代,才能堅定文化自信。而經典文學藝術恰恰是文化自信的產物,對經典作品的認定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他認為,作家應該具有家國情懷,在成為歷史與時代的記錄者的同時,時刻不能忘記自己也是這部史詩的親歷者和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