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為何急於對朱棣動手?

2020-12-19 穀雨朝陽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做了皇帝,建文帝沒有像其他剛繼位的皇帝一樣暫時按兵不動,用一段時間來觀察形勢,積聚力量,而是急忙對諸王動手,尤其是朱棣。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光是鞏固自己的皇位這麼簡單,那原因到底是什麼?

建文帝對朱棣這個叔叔是最為忌諱,而且從內心深處來說可能有點怕這個叔叔,在沒有做好戰鬥準備的情況下急於動手可能有一下原因。

一是受朱元璋這個爺爺的影響太大。朱元璋在做了皇帝後,拋棄了腥風血雨中共同戰鬥的兄弟,揮起了屠刀,曾經的兄弟已經不是兄弟了,已變成了仇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自己天下得來的不容易,把那些影響自己統治地位的都給殺了吧。建文帝從小耳濡目染,對此是深有感觸的。

二是高估了自己力量。建文帝想像朱元璋一樣一擊定乾坤,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是歷經了無數次的戰鬥,無數次的陰謀詭計而奪得了天下,其自身的能力非建文帝這個毛頭小子可比。

三是低估了朱棣反叛的決心。建文帝想以雷霆之勢擊倒朱棣,但偏給朱棣準備的時間。建文帝並沒有首先對朱棣動手,而是接二連三地向其他諸王開刀,本來朱棣是想謀反的,還沒有機會,結果建文帝給他送來了,還給了他充足準備的時間,建文帝犯了戰略上的錯誤。

相關焦點

  • 朱棣登基後,為何瘋狂尋找建文帝?以至於都把張三丰給請出來了
    在洪武二十九年,建文帝的長子朱文奎出生,哪料朱元璋看完這個孩子後卻說「日月皆終,大兇之象」,兩年後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登基!至今沒有史料解釋,為何朱元璋會給朱文奎,這麼一個瘮人的評價?所以只能從事後來推斷,朱元璋應該感覺到了什麼,最起碼也是感覺到了建文帝這個皇上不把穩。
  • 已然成為大明的帝王,為何還要苦苦追尋建文帝?朱棣有什麼苦衷
    朱棣進入皇宮,但卻看不到建文帝的影子,《明史》記載:「皇宮中大火突然升起,建文皇帝不知道去哪兒了」朱棣有些慌了,畢竟他的即位不是當朝正統,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欽定的皇位繼承人,是所有朱元璋的兒子都首肯過的繼承人,畢竟當時的朱棣也是形式上表示了認可,如今如果建文帝沒有死在皇宮裡,那麼必然會對朱棣的朝廷構成巨大的威脅。
  • 朱棣不害怕活著的建文帝,反而對消失的他非常擔心,為什麼?
    朱元璋死後,孫子朱允炆登基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剛剛做皇帝就開始削藩,最終朱棣不服開始造反,靖難之役幾年後,朱棣打進了南京,取代了自己的侄子,做了皇帝。於是,朱棣在位幾十年的時間裡,一直在不遺餘力的尋找建文帝。關於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歷史上眾說紛紜,無法定論,甚至連鄭和下西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奉命前去尋找朱允炆,看看他是不是到了海外。朱棣也在皇位上不安了數十年,直到自己死的那一刻才得到解脫。
  • 大明風華: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見了面,歷史上有無此種可能性?
    考古發現建文帝古墓據說,建文帝得知叔叔朱棣攻入南京城,便打開朱元璋給他的保命香囊,從地道逃出了皇城,且朱元璋還準備了僧衣,讓建文帝化妝改扮來掩人耳目。後世傳說建文帝是跑到寺廟做了和尚,這也符合建文帝的性格和做派。
  • 朱棣奪取侄子皇位只用了4年,建文帝為什麼不堪一擊,差在哪?
    他朱允炆可是朱元璋生前就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其實細細分析就會發現,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是註定的。影視作品中的朱棣其實建文帝朱允炆,也算得上是位悲催的皇帝了,掌握天時,地利,人和的他,卻依舊未能鬥得過自己的皇叔朱棣,究其原因不外乎這幾點。
  • 朱棣靖難成功後,建文帝的兒子下場如何?小兒子被幽禁長達五十年
    在持續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過後,建文帝朱允炆不僅弄丟了皇位,就連自己也給弄丟了。而朱棣雖然最終奪取了皇位,但由於其乃是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按理來講靖難成功之後是要將皇位還給朱允炆一脈的,由此其實不難推斷,靖難之役後朱允炆的子女下場不會太好。
  • 失蹤39年的建文帝在明英宗時現身,背後有何隱情?
    建文帝的下落,迄今為止依舊是中國歷史學界的未解之謎,不過,在野史裡面卻存在這樣一種說法:建文帝失蹤39年後回到了皇宮,並且得到了當時的皇帝明英宗的熱情款待。那麼問題來了,建文帝既然流亡39年,為何會在晚年的時候回去見明英宗?
  • 建文帝的豬隊友,這貨直接家門口送人頭
    建文帝使用耿炳文也是正確的,如果建文帝一直用耿炳文,就是天天在那耗著也能將朱棣給耗死!可歷史沒有太多的如果,建文元年七月,朱允炆撤下耿炳文,換了個沒頭腦的人上場,加上朝中兩個白痴在輔助,開啟了自己自我毀滅的模式。今天,歷史君就和大家說說建文帝身邊的三個沒頭腦的豬隊友。
  • 徐桂喜:深度解析建文帝所犯三大致命錯誤及其原因
    回顧建文帝與叔叔的較量,雖然,建文帝當時權傾天下,手握重兵,卻屢屢犯錯,導致失敗。 (一)建文帝三大致命錯誤 其一是操之過急。 他登基才一個月,就開始了削藩。根本顧不了自己當初的想法:如果叔叔們有異心。
  • 建文帝到哪兒去了?明成祖曾派人尋找,最後知道了他的消息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明太子朱標的兒子,因朱標早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後,即位為帝,年號為「建文」。後因削藩激化了矛盾,其皇位被其四叔明成祖朱棣奪走,在位僅四年。帝位被奪走了,建文帝到哪兒去了?據官方記載,燕軍攻陷南京後,「遂闔宮自己焚燃。
  • 江蘇丹陽市民家譜顯示其先祖曾找到建文帝(圖)
    史載建文帝於1402年下落不明,戴壁城根據墓志銘的敘述推斷,戴瑞珊在建文帝失蹤那年就開始尋找,當年若見到建文帝,應是在1432年,當時建文帝應為55歲(建文帝生於1377年),而朱棣死於1424年,這也意味著戴瑞姍是在朱棣死後找到了建文帝。  戴壁城說,根據家譜記載,戴瑞珊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回到浙江,一個留在丹陽,「我是戴瑞珊留在丹陽的第21代子孫。」
  • 朱元璋欽點六元及第狀元 為何被朱棣做成「草人」斬首
    他可謂是中國千年科舉史上最霸氣的一個狀元,是朱元璋欽點的大明朝唯一的六元及第狀元,為何自殺後慘遭滅門,又被朱棣做成「草人」斬首?此事數百年之後,想來仍令人唏噓不已!然而這位霸氣的狀元為何會出現這種悲慘的人生結局?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滿身書生氣的建文帝朱允炆,終不敵鐵血皇叔
    滿身書生氣的建文帝朱允炆,終不敵鐵血皇叔明朝的第一個皇帝朱元璋,他以前是一個小和尚,本應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過著貧窮的日子。卻靠著自己的智慧和一幫願意幫助他的文臣武將,硬生生攀上了皇帝的至尊寶座,不得不說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是實實在在的逆襲。由於前半生都在為了生計甚至活命而奮鬥努力,根本沒有摸過紙筆,鬥大的字都不認識。
  • 朱棣篡了朱允炆皇位,為何其他幾十個藩王不反對,對皇位沒興趣?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在皇位的繼承人上一直糾結不斷,他不知道該傳給孫子朱允炆還是四子朱棣。但如果傳給朱棣,他害怕二子、三子會出來爭奪皇位,最終還是傳給了朱允炆。但在建文帝削藩後,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以「清君側」名義當上皇帝,讓人奇怪的是,為何其他幾十個藩王不反對呢?他們對皇位沒興趣嗎?一、馬皇后生了幾個兒子,朱棣就是四子,而長子英年早逝,二子、三子因數次犯錯受到了責罰,且他們在靖難之役前就離世了。如此來看,朱棣是嫡系,還是眾多藩王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因此大家都擁護他。
  • 「兄死弟及」歷史不乏先例,為何方孝孺寧滅十族也不接受朱棣?
    「燕賊篡位」,種子滅絕數十日後,燕王朱棣高坐堂上,接受下面的文武百官的朝賀,其中儼然有不少面孔正是當時建文帝身邊之人,此時磕頭磕的正歡,朱棣呵呵大笑道:「罷了,都給本王......給朕起來吧,那位方先生怎麼還沒請到?朕的即位詔書還著落在他身上呢。」
  • 建文帝失蹤600年後,朱姓老農捧出神秘大印,揭開他失蹤之謎
    明洪武三十一年,大明朝創建者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長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繼位後,為推進帝位開始了撤藩,這立即造成 了全國各地的諸侯王不滿意,坐鎮北平的燕王朱棣反應更為猛烈。你敢撤藩,我要奪了你的皇位,朱棣進行了「靖難之役」。
  • 建文帝唯一的兒子,被監禁五十五年,一生悲慘
    所以朱元璋非常的無奈,直接將他的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文,可是沒想到的是朱元文在繼位沒多久之後,朱棣就篡位了,也成了歷史上唯一成功篡位的王爺,建文帝也是歷史上唯一失蹤的皇帝。歷史上的皇帝一般都會斬草除根。可是朱棣並沒有趕盡殺絕,他並沒有殺掉建文帝的兒子,在京城被朱棣攻破之後,朱棣兩歲的兒子朱文圭還在皇宮中,而面對這個孩子的時候估計還是心軟的留了他一條生命。
  • 廣西上思巨石棺與帝陵異曲同工 墓主疑似建文帝
    讀過明史的人都知道,發生在600多年前明朝的那場「靖難之役」,明太祖之孫史稱「建文帝」的朱允炆因實行「削藩」政策引起其四叔燕王朱棣的反叛。建文帝在位四年後便被推翻,從此不知所終。數百年來,歷史學家們都在苦苦尋覓,至今沒有一個結果,這成了明朝史上一大謎案。  橫縣《橫州志》及《徐霞客遊記》有關建文帝曾「住持」於橫縣的「佛壽寺」十五年後,「恐有覺,復遁去」的記載。
  • 因說錯一句話斷送萬裡江山,建文帝朱允炆有沒有後悔
    朱允炆可謂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皇帝了,雖然他在位時間只有短短4年,他出名並非是因為自己有作為,而是因為他的皇位很是逆天的被自己的叔叔朱棣給搶奪了。我為啥說這個皇位被奪有點逆天了,因為當時的情況是就算放頭豬在建文帝的位置上,以當時建文帝手上的實力,也是有很大勝率戰勝朱棣的。
  • 福建有座上金貝古墓,據說埋葬的是建文帝朱允炆,是真是假?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朱元璋偏偏就在長子朱標去世後,把皇位隔輩傳給了孫子朱允炆,這個決定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滿,最終間接導致了靖難之役。…… 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這裡的「上」代指朱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朱棣入城之前,朱允炆已經在宮中縱火自焚。這種說法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很多人認為這顯然是朱棣編造出來的,目的無非是告訴天下人建文帝已死,自己繼承大統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