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美學的現代境遇與意義生發

2021-02-28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作者 | 劉紹瑾(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原文標題 | 《 道家美學的現代境遇與意義生發 》

基金項目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華人學者中國文藝理論及思想的文獻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8ZDAZ65)。

本文略有刪減

在中西融通、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歷史背景下,作為傳統重要一翼的道家思想老樹生花,煥發了通向現代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中國現代重要的美學家都不約而同地通過對道家藝術精神、文藝思想的闡釋來為其美學理論找尋據點。道家思想不僅為中國現代美學建設提供了極豐富的傳統資源,還是中西比較視野下接受、引介西方美學理論的「前在視野」、傳譯中介,以及中國美學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包含臺港及海外華人在內的中國現代最有影響力的六大美學家是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徐復觀、葉維廉、 李澤厚,大多數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其中差不多有一半可被歸入現代新道家行列。他們的美學建構,實現了道家藝術精神與西方現代美學的匯通。

老莊思想是中國傳統哲學、美學的重要基礎和主幹,在中國古典時期的文藝批評中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構成了中國美學、中國文論與儒家既對立又互補的重要思想遺產。在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碰撞、融通的20世紀,努力從中國古典文化的深邃海洋中發掘出具有再生性資源並成功有效地植入現代文藝美學的建構中,創造出既有現代思維形態,又具有民族根性的美學理論,就成為許多 20世紀中國美學學者共同致力的方向。

在此歷史背景下道家思想老樹生花,煥發了通向現代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大批受過西學洗禮的美學家都不約而同地通過對道家藝術精神、文藝思想的闡釋來為其美學理論找尋據點。道家思想不僅為中國現代美學建設提供了極豐富的傳統資源,還是中西比較視野下接受、引介西方美學理論的「前在視野」、傳譯中介,以及中國美學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

所以,考察道家藝術精神的現代闡釋及其參與中國美學現代建設的路徑就成為一個極富學術價值的論題。事實上,道家思想的美學意義及它對中國古典美學的影響,曾經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學術熱點,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打通古典與現代,探討道家文藝美學的現代生發、現代影響、現代參與方面的研究,近些年才出現一些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現代美學家對道家藝術精神的闡釋,出現了一些探討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徐復觀、葉維廉等在美學視域下對道家思想進行富有現代意義新闡釋的論文,有關上述美學家的研究專著也大多涉及或立專章探討其與道家藝術精神的聯繫;二是道家思想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因緣的研究,一些研究京派文學團體的論著多牽涉這一問題,這些對具體的藝術實踐的研究,大大豐富了道家思想與中國現代美學關係探討的深度。

上述研究開拓了視野,也引起了人們對於中國現代美學建設中傳統因子、傳統影響的重視。但仍存有諸多不足,缺少把大陸和臺港及海外華人學者的美學建構通觀的理論視野和學術意識,整體的、系統的觀照也顯得不足。本文通過對在古典時期有重要影響的美學傳統現代生發的考察,簡言之,既以道家影響之眼看中國現代美學,又從中國美學的現代建構看道家美學的歷史展開,不僅能揭示出古典向現代轉化及重新生成的價值意義與實際可能,不僅書寫了道家美學意義向歷史展開的新篇章,也不失為思考中國現代美學生成肌理的一條有效途徑。

現代美學史上的現代新道家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華傳統文化戰略地位的提升,道家思想現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不斷發掘,在新儒學炙手可熱之際,作為「國學」另一極的道家也深受青睞,「現代新道家」這一稱謂及其所代表的意義符碼應運而生。如果以上述大中華視野現代美學史觀來看,在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徐復觀、葉維廉、李澤厚堪稱最有創造性、最有影響力的六大現代美學家除李澤厚之外,其他五人都可列入現代新道家陣容之中。這樣一來,中國現代最富創造性、最有影響力的六大美學家,就有五人成為現代新道家的可能人選!這一擬議中的數據足以顯示出道家美學在中國現代美學整體版圖中的分量,足以顯示道家思想對中國美學的現代建構影響之深、作用之大!

「現代新道家」(也有人稱為「當代新道家」或「當代新道學」)這一概念最早由中國科學院的董光璧先生正式提出,1991年董光璧發表了《當代新道家興起的時代背景》一文及《當代新道家》一書。在《當代新道家》中,董先生把注重「闡述道家思想的世界意義」的李約瑟、「論證道家思想的現代性」的湯川秀樹和「推崇道家思想中的生態智慧」的卡普拉看作當代新道家的代表人物,認為他們「發現了道家思想的現代性和世界意義,並發展出它的現代形式」。董光璧雖說是在科學史的背景之下提出這一稱謂的,但甫一提出,便不脛而走,很快延伸到哲學、文學等人文研究領域。

「當代新道家」的身份理論和家族譜系仍在持續的爭論當中,胡孚琛指出「繼承魏源、嚴復、吳虞乃至湯用彤、胡適、陳寅 恪、王明、陳攖寧、金嶽霖、方東美、蒙文通、宗白華、蕭天石等人的道學傳統,形成當代的新 道家學派」。陳鼓應等則認為嚴復、金嶽霖、方東美、宗白華等人可稱為當代新道家;馮友蘭、熊十力等為儒道相兼的哲學家;蒙文通、湯用彤則屬於具有道家情懷的哲學家。在文學上,大作家魯迅、郭沫若、林語堂、周作人和沈從文等都有很深的道家情結,而京派作家更與道家因緣深厚。樊星描述了20世紀80年代道家精神的復興歷程,認為「汪曾祺、賈平凹、阿城、韓少功、李杭育、馬原等作家在當代文壇上喚回了道家精神,……儘管他們不曾對道家精神作過深入的研究,也不曾樹起『新道家』的旗幟,但他們的作品足以確認:『新道家』作為一種文化思潮,已在世紀末成其波瀾壯闊之勢。」

上述「新道家」的提法與提名,由於學科領域不同,論者的著眼點和尺度寬鬆不一,因而略顯混亂。我認為,在中國現代美學史上可以被視為「現代新道家」的人物,主要從以下三點來論其成色:一是其思想體系中道家思想的影響佔有重要份額,二是在道家美學的現代闡釋方面有創造性貢獻,三是極力推介道家美學的現代價值和世界意義,而且這三點是互相聯繫的。

「中國藝術精神」話題對

道家美學意義的彰顯

如果以道家思想影響、參與中國美學現代進程這一視角來看,二十世紀的中國美學有兩個時段(或區塊)特別富有建設意義:一是20世紀前半期,一些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者們不自覺地以道家的思想、語言來翻譯、理解他們所接受的西方美學概念,中國美學的現代建構中富有藝術精神的道家思想實現了和西方現代美學觀念「不期然而然的匯歸」;二是60—80年代的臺港及海外華人美學界,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標誌是出版於 1966年的《中國藝術精神》一書,它所引發的話題,既是此前美學傳統的延續,又對其後整個大中華美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說前一時期現代美學接受道家影響還處在潛在的、不自覺的狀態的話,那麼徐復觀等開創的「中國藝術精神」則是明確的、有意識的理論建構。這是中國現代美學史上一個重要、複雜、貫通性的話題,不僅可由此反觀折射儒道的二分與融合、古今的斷裂與對接、中西的碰撞與匯通,還糾結體現出哲學與美學、藝術與道德的分合際遇。此一話題的提出,極大彰顯了道家美學的意義和價值。

筆者認為,「中國藝術精神」是一個不宜被泛化、不應被濫用的特定話題。一旦被泛化,講起來就沒什麼意思了,就會很容易流於空疏、過於宏觀。儘管之前關於「藝術精神」之類的概念多有出現,如王國維的重要論文《屈子文學之精神》,郭沫若說《莊子》中「梓慶削木為 」的寓言故事 「可以道盡一切藝術的精神」「這沒功利心便是藝術的精神」,宗白華稱漢末魏晉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但作為一個完整概念提出且作出系統的理論闡發並產生重大影響的,還是徐復觀。當然,徐復觀之前,包括宗白華、特別是現代新儒家一些學者(如方東美)做過鋪墊工作,唐君毅更是第一次提出了「中國藝術精神」這一概念。我們應該從現代新儒學的問題閾中去理解「中國藝術精神」的意義。現代新儒家認為,科學、宗教、藝術、道德為文化精神之四維(徐復觀則認為科學、道德、藝 術為文化精神的「三大支柱」),西方以科學、宗教領先世界,而中國則在藝術與道德上具有優勢。

這是中華民族建立文化自信、自立世界之林的基石。「所謂道德藝術精神與科學宗教精神之不同,即主觀(我)與客觀(物)之和諧融攝關係,與西方所謂主觀與客觀之緊張對待關係之不同。科學精神為主觀之自覺,去了解客觀自然或社會之精神。宗教精神為主觀之自覺,去信仰皈依客觀之神,而祈求與之合一之精神。藝術精神為主觀之自覺,欣賞客觀之境相,或求表現意境於客觀媒介如聲色文字之精神。道德精神為主觀之自覺,自己規定支配主宰其人格的形成之精神。」

 

現代新儒家有一個共同的思想,那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和顯相就是藝術精神。錢穆就認為《詩經》中的比興「即是人生與自然之融凝合一,亦即是人生與自然間之 一種抽象的體悟。此種體悟,既不屬宗教,亦不屬科學,仍不屬哲學,毋寧謂之是一種藝術」,「中國文化精神,則最富於藝術精神」。方東美亦言:「中國人總以文學為媒介來表現哲學,以優美的詩歌或造型藝術或繪畫,把真理世界用藝術手腕點化,所以思想體系的成立同時又是藝術精神的結晶。」面對西方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將中國傳統的儒和道作整體通觀,而一旦具體深入到中國藝術的時候,他們又自覺不自覺地注重於儒、道的分辨。

道家美學影響史研究的啟示

研究道家美學的影響史,是一項複雜、艱難的工作,主要是因為影響發生的現場是複雜的而非單線的、有時隱含的而不一定是明確的。就道家思想與中國現代美學而言,本文認為以下三點表現得非常明顯:

1.中西美學的中介作用

一部道家的現代美學影響史,同時也是一部道家思想與當紅的西方美學思想的連結、比較、匯通史。道家思想不僅為中國現代美學建設提供了極豐富的傳統資源,還是接受、引介西方美學理論的「前在視野」和傳譯中介。

2.隱型影響與顯型影響

道家美學的現代影響、老莊藝術精神與西方美學思想的匯通,還表現出那樣一種重要特徵,那就是由於「美學」這一概念、它所指稱的學科,以及圍繞這一學科而建立的名詞系統,來自於西方。而富含藝術精神的老莊原典卻不是以藝術為對象進行理論探討的哲學著作,其深刻影響到的中國古代藝術批評,也鮮有自覺的、系統的理論闡發。在「歐洲中心論」思維強勢、中國學術實現現代轉型的二十世紀,外來的西方理論就處在一個顯在的位置,而老莊道家的影響,則表現為隱型 狀態。研究道家思想與中國現代美學,就要讓人深信,在中國美學的現代建構中,除了處在顯型位置的西方影響外,還存在深厚而強大的本土淵源,道家是最重要的一極。而且,道家思想與影響到 的西方思想具有可溝通性、可互釋性。正是由於這些,許多中國現代美學家很自然「匯通」了中西!

3.研究、闡釋與理論建構的統一

研究與闡釋都屬於廣義的「接受」。然而從現代學術史上講,20世紀前半期的道家美學的研究,都還處在一種「潛研究」狀態,即道家美學尚未作為獨特個案受到系統的「研究」,很多有價值的解說多屬旁涉的、零散的。這些「潛研究」儘管沒能達到具有現代學術研究的規模,但對道家思想的美學意義的闡釋,卻使道家美學的現代意義得到了彰顯,並且有力地融合到這一時期的美學建構中。在以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為代表的美學研究中,既以主要源於西方的現代美學觀念對老莊思想進行了極有價值的現代闡釋,又把這一闡釋融匯到其美學理論體系建構中,因而體現出來的是道家美學的現代闡釋與其現代美學建構的統一。

原文首發於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9期。

音 頻 | 鄺安琪

圖 文 | 鄒雅嘉

審 核 | 孫升雲

點擊閱讀原文可下載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美學與西方現代符號學
    設計美學作為一門實用美學,首先堅持的是設計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才能談得上有意義的原創風格。歐盟1995年度的《創新綠皮書》指出,創新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內成功地生產、吸收和應用新事物。就在現代我們開始強調設計作品與欣賞者、設計者與觀看者之間的對話時,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美學早已提出「對話」的思辨融會型審美觀,主張天人對話、人人對話。
  • 現代柴燒茶器與茶道美學
    《茶經》從茶的起源到煮茶、飲茶的器具,分別論述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使飲茶品茗符合老子所說的「道」,得源自然,返樸歸始,揭示其內在的規律,具文化美學之格調。茶道自產生以來即與禪宗、道家、儒家思想密不可分,是時代文化、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 簡聖宇 | 論葉朗的現代意象美學建構
    首先,如果中國的現代美學體系缺少中國視角和本土原創性,不能體現出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中國精神內涵和話語特徵,而僅僅是亦步亦趨地跟隨西方現代美學的腳步,成為西方現代美學在中國的「移植品」,那麼這種被同質化的「中國美學」是無法引起國際學術界重視的;其次,如果中國現代美學體系不能超越傳統美學那種「自說自話」的局限,以現代學術話語和思維打破既往古典美學慣性帶來的束縛,那麼以那些本身就含混難譯的範疇及理論就很難參與當代國際對話
  • 道家倫理的精神哲學意義
    道家與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尤其與中國人的倫理精神相始終,是不證自明的事實。道家在中國道德哲學體系中的結構性意義,在理論與精神兩個層面都得到確證。理論的層面,道家始終與儒家哲學、儒家倫理相互動,構成中國道德哲學體系的辯證結構;精神的層面,道德倫理精神無論在任何時期、對任何社會階層的成員來說,都是基本的和必要的精神結構。
  • 道家的意義治療智慧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是現代社會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不少心理疾病乃是道德問題與心理問題交相纏繞而產生的併發症,故須從心理與精神兩個層面進行綜合治理。在這方面,奧地利著名心理醫生弗蘭克的意義療法(Logs油erapy)是富有啟示的。
  • 萬物無言獨化:道家美學的事事無礙之境
    道家覺得,這些特權的分封,尊卑關係的訂定,不同禮教的設立,完全是為了某種政治利益而發明,是一種語言的建構,至於每個人生下來作為自然體存在的本能本樣,都受到偏限與歪曲。老子從名的框限看出語言的危險性,語言的體制和政治的體制是互為表裡的。道家對語言的質疑,對語言與權力關係的重新考慮,完全是出自這種人性危機的警覺。所以說,道家精神的投向,既是美學的也是政治的。
  • 現代新道家:湯用彤、蒙文通、胡適、陳攖寧、陳寅恪
    「現代新道家」可以劃分為兩個層面:較高的標準是,凡認可而且實踐道家理念,並在新時期建立新體系,使之得到運用的人。從比較寬泛的意義上講,凡崇尚自然和自由精神,願意遵循自己的本真天性來生活,也尊重別人按其本心自性生活的所有現代人,都是新道家。
  • 什麼是中國美學
    稻田龜男承認,他所說的東方美學理論,指的是融合佛家和道家思想的美學理論,這也是他與蘇源熙不同的地方。蘇源熙的研究多限於儒家的解釋學傳統,稻田龜男的研究偏重佛家和道家的形上學傳統。如果說從儒家的角度來看,東西方美學的差距並沒有那麼明顯的話,那麼從佛家和道家的角度來看,東方美學的獨特性是顯而易見的。
  • 美學情感對現代動畫創作的影響
    摘 要:美學情感是現代動畫創作中必不可少的意象元素,不僅是現代動畫構圖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現代動畫在繪畫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環,其對促進動畫形象展現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美學情感在動畫的融入既可以增強現代動畫繪畫的藝術性,也可以增強現代動畫的形象魅力。
  • 康德目的論美學的重大意義
    《判斷力批判》目的論美學的意義關注比較少。康德目的論美學在西方美學史上至少有這樣兩個重要意義:一是它體現了美學研究從以神為最後目的到以人為最後目的的轉向,表現出美學研究的人本主義精神;二是體現出某種從知識至上到知識批判的現代立場,對西方現代非理性色彩的美學具有一定的影響。 目前,中國大陸研究康德美學,一般只講其上冊的內容,而對於其整個後半部的目的論美學,基本上不怎麼提。
  • 現代中國美學的自我理解及其理論困境
    其次,由於「美學」是對西文aesthetics一詞的譯名,中國本無現代學科意義上的「美學」,要在中國建立美學這門學科,是否意味著把美學視為如數學那樣的普遍的學科,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完全可以照搬?也是一個問題。中國美學的這個困境類似現代中國哲學的困境。
  • 儒家跟道家的區別與互補,這對我們的現實人生又有什麼指導意義?
    中國的讀書人都知道,儒道兩家都是在尋找人生的出路,尤其是道家,是為解救現實人生於苦痛之中而尋找的一條解脫之路,但道家最後卻走向了虛無。我個人的理解是,儒道互補,儒道為一。儒是人生的出發點與歸宿,道是人在入世之中無法實現人生的社會意義時的一種緩釋、緩衝、緩和。至於「超前」之說,我很久以來都認為這種想法,是我們現代人的自以為是。中華文化是圓形構造,不像西方那樣呈線形發展。圓形構造就如同滾雪球,越滾越大,越滾越實,越滾堅硬,尤其是球心,會成為堅實的核。
  • 道家哲學對現代醫學的啟示,有研讀價值!
    現代醫學模式固然產生於現代社會和現代醫學實踐,同時它也可從道家哲學和東方傳統醫學中吸取辯證思維模式和中國醫學智慧。在現代醫學模式的轉型中,道家哲學和以它為指導的中國傳統醫學,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靜功還是動功,都是根據道家的氣學理論,用以「養氣」的重要方法,中醫學的行氣導引療法是以道家的氣學理論為哲學基礎的,氣學理論與行氣導引療法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理論。這一獨特的醫學理論與實踐,對於現代醫學模式的構建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 讀葉朗主編《現代美學體系》
    葉朗教授主編的《現代美學體系》是近來重寫美學聲浪中湧現的第一朵閃放出光亮的浪花,儘管它還不是那麼晶瑩璀秈,玲瓏透剔,但它以近五十萬字的厚重的「體積」,展示出這樣一種道理:重寫審美學(按流行說法叫美學),既很必要,又有可能性,已有「實績」。  葉先生日前對我說:不敢說這本《體系》有多麼了不起,但對現行美學教科書的衝擊是最有力的。
  • 形而上的美學意義
    「形而上」,「內美」,不追求形似,追求神韻,我們通常講的「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也因人而異,因個人學養、認知、認識不同而不同,沒有一個具體的、具象的標準來衡量。這就需要我們首先認識什麼是「心」,什麼是「道」。心,佛家講的「心即是佛」,書法講的「書者,心畫也」,心是形而上的。道,技進乎於道,技、道相互生發。
  • 道家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道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湧現出的一個學派,因以「道」作為其學說的核心而被稱作道家。
  • 九章別墅 | 現代新貴族的空間美學
    縱然貴族階層曾經呈現斷層的局面,但其精神的內核卻延續在現代新興貴族的身上。他們延承的不僅僅是老派貴族的世家財富和修養,還有在現代意識薰陶之下,對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產生的更高標準。空間美學鑄就雅豪生活別墅,承載了貴族的核心生活,成為了最彰顯貴族審美品位和情趣的物質呈現。從蘇軾的雪堂到王安石的半山園,均顯露出中國早期貴族士大夫的生活方式。
  • 超越死亡的道家生死哲學觀!
    中國古代哲學中關於生死之論,不乏智者和睿者,其中道家生死哲學,以其豐富的理論內容,深刻的思想內涵,脫俗的不凡見解和獨特的美學意境,格外醒目的凸顯了出來,為中國乃至世界生死哲學理論寶庫書寫了不可或缺的一筆,對後世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 中華美學學會2019年年會會議綜述
    中國人民大學陳劍瀾教授認為對康德美學進行研究的旨歸在於追尋現代審美主義的源頭。康德的體系構想是把現代問題的不同面向置於同一個主體哲學框架中來處理。批判哲學論題的擴展,從內部看是為了解決之前批判留下的疑難,在外部則是由一個逐漸開啟的總體視野引導的。《判斷力批判》旨在通過反思判斷力的批判,尋求自然概念領域與自由概念領域統一的超感性根據。
  • 美學情感對現代動畫創作的影響,你是怎麼看待和理解的?
    二、美學色彩在現代動畫造型與場景中的應用  現代美學除了有人文思感之外還有著濃重的色彩情感,色彩不僅表現著動畫的情緒,同時也表現除了動畫強有力的視覺衝擊力,有著完全意義的現實表象作用,同時現代動畫的色彩運用還在動畫的象徵和寓意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在創作者自由想像的基礎上將場景資源進行全面的升華,全面的塑造出動畫角色的個性特徵和生態動作特徵,表現出動畫角色的個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