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複習拉開序幕,對於新聞傳播學考研,考生們在基礎階段一定要夯實知識點,廣泛涉略相關書籍,增加閱歷。
一、考試書(必看、必背、必會的最核心書目) 1、《傳播學教程》郭慶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版這本書是每個人必備的最經典的基礎讀本。有的同學都看了七八遍。我自己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這本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深入淺出的涵蓋了傳播學的各個基本領域和基本知識。有人說只要看透這本書就能考90分,我覺得不是假話。聽說有人全書背誦了。例如11年考到的名解「霸權」、12年的簡答「媒介效果研究是什麼?其各個時期範式發展如何?」14年專業一的論述題,「新媒體環境數字鴻溝沒有超越有限效果的範疇。談談你對數字鴻溝的理解」,都可以在這裡面找到依據。
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要說,有的同學為了省錢用的是99版的,雖然從目錄上看起來差別不大,但實際上書裡的材料是有不同的。該節省的錢務必要節省,但是郭書這種超級核心的教材應該買一本新的。
2、《傳播學概論》許靜,北京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出版社這本書是考北大的必讀書目。幾乎每一年這本書都有10分以上的題,又是許靜老師出的,能不看麼?(許靜老師今年也參加複試了。)
比如08年的簡答題第一題「公共服務廣播電視是什麼?我國的政治條件和經濟條件能建立公共服務廣播嗎?意義如何?」、10年的簡答題第二題「豐裕媒介(RichMedia)和匱乏媒介(LeanMedia)」。都可以在這找到。特別是富媒體這個題,好多人說沒見過,這是許書裡面組織傳播裡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啊,我表示震驚。還有好多例子,就不一一舉了,大家務必重視這本書。
3、《傳播學引論》增補版李彬(著)新華出版社這是本入門級的書,我也在糾結這算是必看還是選看,但是實際上這本書有自己的重要性。例如14年名詞解釋第四題考到的「發展傳播學」,就在最後一章。我寫上了薩米爾-阿明和貢德-弗蘭克等人估計會有一點加分。這本書也不難,大家過個五六遍估計也沒問題。讀起來完全沒有難度的。
《新聞傳播學考研複習專題精編·傳播學》楊奕/何偉佳(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雖然有的人認為這本書編者不出名,有的人認為是專為中傳的學生出的,但是我通過對往年真題的分析加上跟前輩的交流,還是義無反顧的把這本書放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上。話不多說,我只能說我把這本書看了不下十五遍。這本書基本涵蓋了上述所有書目的知識點並幫助我構建了理論框架。這本是每年都會考到大量知識點,比如09年簡答題第三題「組織傳播研究的幾大流派」就從這書上可以找到,別的書上基本沒有。另外14年考研的發展傳播學,這裡面有很詳細的介紹。14 年考的簡答題第四題「簡述危機公關的基本原則」,在這裡也可以找到。
總而言之一句話,此書極端重要。
4、《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劉海龍這本書也是我最愛的書之一,但是不適合大家放在前面讀,在暑假中期比較合適。這本書兼具深度和廣度,可讀性也很強,據北大學姐說這本書上了研究生還有人在讀。
有很多人認為這本書純粹是素養類的,但是我感覺這本書還是有很多考點的,比如今年專業二考的第四個名解「現代性」就在這上面有。聽說好多人都是瞎矇的,可能沒看到這個點吧。事實上這本書上很多很小的點很容易被忽略,很可惜。最經典的就是11年專業一簡答題第二題「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指出「人是懸在由他自己編制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請談談這句話對傳播學的意義。」這句話大家都說從來沒見過,在這本書裡就有,就看諸位能不能細心了。
5、《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美]羅傑斯(著)殷曉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這本書嚴格來說應該歸於素養類型。但是大家仔細研究近幾年的考題,就可以發現幾乎兩三年甚至一兩年就會考個範式演變的問題,學派發展的問題,這本書的思路還是蠻管用的。14年考研就凸顯了這本書的重要性。專業一簡答題二直接考了個「《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一書的基本觀點與內容」。我就碉堡了,寫了一大頁,幸虧我記得清楚。有人推薦阿芒-馬特拉的《傳播學簡史》,我覺得完全選看就可以了。那本書基本上是從從批判的角度來講的,很多是為了批判學派申辯的,可以了解,但不作為核心必備。
6、《社會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研究方法可把我看的死去活來的,直到最後我都很擔心這一塊,的確是很枯燥。根據往年的經驗來看,大家只看前十三章就可以了,當然後面的會偶爾考到,但是機率相對較小。這個研究方法歷年在北大佔得比重遠超其他學校,特別坑爹的,據說人大和中傳只考幾分的方法。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最近幾年北大經常靠傳播學方法論,比如14年「何為定量研究?定量研究研究哪些類基本問題?」,越來越涉及宏觀。具體的方法可能考的差不多了,主要涉及名解。這也體現了北大對學生的高要求。我記得劉德寰老師說過「讓死記硬背的學生進到北大就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所以宏觀微觀大家都不能丟。
7、《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陳陽著\《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李琨著這兩本我感覺其實都可以。但是因為有人說李琨老師經常從自己書裡出題,也經常參加面試,所以大家還是準備李琨老師的好了。但是我感覺這兩本可以交叉看,李琨老師主要定性,但是陳陽老師定性定量都有,互相補充吧。今年專業二名解第一題考的紮根理論,袁方書上就沒有,我是從這兩位老師書上看的,楊伯漵老師曾經還專門寫過紮根理論的論文。
8、《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利薩.泰勒(著);吳靖、黃佩(譯)北京大學出版社這本書是絕對要看的,我就是看的少了心裡不踏實。每年吳靖老師基本都在這裡面出題,基本出的都是些名解。例如今年的新自由主義什麼的。還有考過書裡的「互文」等等。大家可以好好注意一下名詞解釋。
9、《傳媒批判理論》潘知常林瑋著個人感覺這本書的水平一般,自身也處於考試類和素養類之間,但是由於批判類型的的教材不多,所以可以當作考試類的教材來看。其實主要的知識點精編裡都有。
10、《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謝新洲\《網絡傳播概論》彭蘭謝新洲老師的這本書其實已經很老了,相對來說我比較推薦彭蘭老師的書。但是據說複試經常會考「沉默的螺旋」在網絡語境下的應用,在謝新洲老師書上,大家可以適當關注一下。個人感覺這兩本書其實都不太可能作為考試重點,但是有一些比較重要的點大家可以注意下。
二、期刊學術類的我主要看了三本,非學術類的不要太關注,比如《南風窗》和《新周刊》《南方周末》什麼的,社會熱點刷刷微博就好了,業界熱點關注一下北大新媒體微博,那是北大新媒體研究中心的官方微博,還有一些相關科技網站,例如36氪,胡泳老師也很關注。
1、《國際新聞界》月刊,人大新聞院出的鑑於北大和人大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本期刊我翻了好幾遍。但是我感覺對於期刊來說抽出主要知識點就可以了,看得太細緻了沒什麼用,太浪費時間。今年專業一論述題的第一題「大眾傳播學不同的發展階段與代表理論」就可以在期刊上找到答案。可能有人會說很多書上都有啊,但那上面演進的分期基本都是以研究重點為標誌。這本期刊上有一個是以研究方法為標誌來介紹的。我兩種都談過了,我還提到了伯格和查菲,相信有加分。
這本期刊光看傳播就可以了,新聞的不要關注。
2、《現代傳播》雙月刊,中國傳媒大學學報這個比較偏重實務,太過於技術類的,新聞廣告類的都可以不關注。複試的時候,我抽了一道題是國家如何對自媒體進行管理,我就看過其中一篇關於三種規制方法的文章。
(實習編輯:劉佰萬)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