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月警察尋人成績單:聯合頭條尋人幫14名走失者回家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今日頭條公益尋人項目與多地警方開展尋人合作,共幫助14名走失者回家,其中包括北京一名患有小腦萎縮的八旬老太、泉州一名70多歲進城找兒子的老母親、東莞一名遭遇車禍的六旬老人、宿州一名賭氣離家出走的未成年男孩,甚至還幫助尋找到銀川一對12歲龍鳳胎兄妹等等;目前各地警方和今日頭條合作已累計找到56名走失者。
這是8月警察蜀黍成績單,快來加入我們,幫助更多的走失者回家。
1) 頭條尋人聯手北京警方 一個月幫助兩名走失老人回家
7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向頭條尋人提供一則尋人信息,內容是北京一位患有小腦萎縮的老太不慎走失。經頭條尋人發布尋人消息後,家屬很快便找到走失老太。
原來,老太走失後被醫院救助。醫院的主治醫生恰好向頭條尋人發來了尋親求助,頭條尋人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後立刻認出了是此前發布的走失老太,並通知了家人。據了解,老人患有小腦萎縮,記憶力較差,是出門遛彎時走失。
此外,頭條尋人還聯手北京警方幫助另一名走失老人回家。8月20日,北京海澱區一名65歲老人外出時不慎跟家人走散,家人多方尋找沒有任何線索,於是通過警方向頭條尋人發來求助。經頭條尋人發布消息後,很快就幫助走失老人回家。
信息發布後,一位好心人謝先生在路上遇到了走失老人。謝先生介紹,他在等紅燈時收到了一條今日頭條的尋人彈窗,於是瞧了一眼,之後經過奧林匹克公園北門河邊時碰巧看到了走失老人,於是趕緊通知了家屬。
2)連雲港35歲精神障礙男子走失 好心人看到頭條信息幫其回家
7月29日下午,連雲港一名35歲精神障礙男子不慎走失。7月31日下午,頭條尋人接到連雲港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提供的尋人線索,經發布尋人消息後,家屬很快便找到走失男子。
消息發布後的第二天,家屬便傳來了好消息:走失男子已經找到了。原來走失男子在8月1日下午的時候去了附近一個縣城,有一位好心人之前看到過頭條的尋人信息,隨後在縣城又看到走失男子,便馬上打電話通知了家屬。
3)眉山智力障礙男子在樂山被救助 頭條尋人聯手峨眉公安幫其回家
8月7日,一位五六十歲的男子在四川樂山峨眉山附近走失,幸被峨眉山市公安局濱河路派出所收助。由於男子患有智力障礙,無法說清楚自己的家庭信息。當天,經頭條尋人發布尋親消息後,該男子很快找到了家人。
消息發布後沒多久,頭條尋人便接到警方傳來的好消息:已經聯繫上男子的家人了。原來,信息發布後,一位認識走失男子的好心人看到,並在尋人啟事連結下方留言,隨後與警方取得聯繫,主動提供線索,順利幫助走失者回家。
4)頭條尋人與泉州公安合作 接連幫助3名走失者回家
8月份,頭條尋人與泉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正式開展「尋人」合作,共同幫助走失者回家。一個月的時間,雙方合作成功找到3名走失者,包括7旬老太進城找兒子時走失、患有精神障礙小夥走失以及七旬老太撿廢品時走失。
8月8日,福建泉州一名72歲老太在找兒子的路上不慎走失,家人多方尋找沒有任何線索,於是通過泉州公安向頭條尋人發來求助。經頭條尋人發布消息後,很快便從家屬那裡傳來了好消息:「母親已經找到了!」
尋人信息發布後,一位姓尤的好心人恰好發現了老太,並及時聯繫了老太的兒子。據尤先生介紹,他路過泉州市政府附近的時候,碰巧看到了老太太坐在路邊,就上前詢問了一下老太的情況。因為老太太無法說出家人的聯繫方式,尤先生先是報了警,後來又通過尋人信息聯繫到了老太的兒子,終於讓老太太和家人團聚。
第二位走失者是位患有精神障礙的小夥,因為情緒不穩定走失。8月16日,泉州石獅公安局寶蓋派出所收助了一位走失小夥,經頭條尋人發布尋親信息後,熱心用戶在評論區提供了關鍵線索,警方根據這一線索實地查證,終於成功幫小夥找到了家人。
第三位走失者是位七旬老太,出門撿廢品時走失。家人多方尋找都沒有線索,於是通過泉州公安向頭條尋人發來求助。巧合的是,8月31日早上,頭條尋人又從泉州救助站收到了老太的尋親啟事,原來,老太被救助站收助了!頭條尋人趕緊聯繫了家屬,告知這一情況,順利幫助老人回家。
5)東莞六旬老人遇車禍昏迷 好心人看到頭條信息幫其回家
8月5日,東莞一位七旬老人不幸被車撞傷,隨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老人病情嚴重且昏迷多日,一直無法聯繫上家屬。頭條尋人接到東莞市南城交警大隊提供的線索,隨後發布了老人的尋親信息。消息發布後,一位認識老人的大排檔老闆趕緊給警方提供線索,順利幫助老人找到家人。
原來,好心人楊先生在瀏覽今日頭條時看到了這則尋親信息。楊先生稱,他是做大排檔生意的,受傷的老人和其老伴在附近收廢品,因為常見,所以他都認識,「有一天晚上,老太太告訴我說老伴丟了,我就跟她一起尋找,一直到凌晨都沒有消息」。此次,楊先生看到了尋親信息後認出,趕緊通知了老人的家屬。
6)廣州五旬女子買水果時走失 好心人看到頭條詳細幫她回家
8月13日,廣州天河區一名58歲女子出門買水果時不慎走失,家人多方尋找沒有任何線索,於是通過廣州公安向頭條尋人發來求助。經頭條尋人發布消息後,很快就幫助走失女子回家。是一位好心人看到,幫助老人回家。
原來,鄭先生的母親因為低血糖暈倒在路邊,被好心人發現後將其送去醫院治療。巧合的是,後來這位好心人又在今日頭條看到了她的尋人啟事。據鄭先生介紹,母親平時就有些低血糖,容易頭昏體乏,當天因為走得太久,體力不支就暈倒了。「好心人不僅把母親送去了醫院,還幫忙墊付了一些費用,看著她沒有大礙後才離開。」
7)銀川龍鳳兄妹犯錯後不敢回家 好心人看到頭條消息幫家屬找到孩子
8月20日,寧夏銀川一對12歲龍鳳胎兄妹因為犯了錯誤,怕被父親責備,外出補課後一直不敢回家,家人多方尋找沒有任何線索。8月21日,頭條尋人收到了寧夏公安發來的尋人求助,經頭條尋人發布消息後,許多好心人向家屬提供線索,很快就找到了兄妹二人。
據孩子父親介紹,今日頭條發布了孩子們的尋人啟事後,他先後接到了70多個好心人的來電,有很多好心人曾看見孩子,並提供了線索,還有一些好心人希望幫助一起尋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在第二天凌晨找到了兩個孩子。據了解,兩個孩子下課後不敢回家,但是也沒敢走遠,因為晚上天氣較冷,孩子們就躲在一個小棚子裡休息。
8)宿州17歲男孩賭氣離家出走 好心人看到頭條消息幫他回家
8月16日下午,安徽宿州一名17歲男孩和家人生氣後離家出走,家人多方尋找沒有任何線索,於是通過宿州警方和藍天救援隊向頭條尋人發來求助。8月19日,經頭條尋人發布消息後,很快就幫助走失男孩回家。
消息剛剛發布不久,頭條尋人的工作人員便收到宿州警方發來的微信:孩子已經找到了!宿州警方介紹,8月19日晚,走失男孩家人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自稱是送快餐的,說看到一個小孩像是頭條尋人啟事上的,孩子就在北二環的某網吧內,家人在得到消息後立即前往沿途網吧尋找,最後在網吧裡找到了該男孩。
9)連雲港七旬老人走失三天 好心人看到頭條信息助其回家
8月26日早上,江蘇連雲港一名71歲老人從家中走失,家人多方尋找沒有任何線索,於是通過連雲港警方向頭條尋人發來求助。經頭條尋人發布消息後,很快就幫助走失老人回家。據了解,老人患有老年痴呆,是離開家後走失的。
信息發出後,一位好心人碰巧遇到走失老人。8月29日早上七點左右,家住連雲港市小興莊的李先生發現家門外有一位獨行老人,「看起來像走丟了」,李先生說。碰巧的是李先生當天上午剛剛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一則本地老人走失的尋人啟事,李先生將照片上的老人和家門口的老人對比之後,發現是同一個人,立即通知了家屬。
10)31歲精神障礙女子走失一周 頭條尋人與蘭州警方共同幫助其回家
8月22日下午,甘肅蘭州皋蘭縣一名31歲女子外出走失,家人多方尋找沒有任何線索,為了尋找走失女子,皋蘭公安在頭條號上發布了尋人信息;8月28日,經頭條尋人推送該消息後,一位公交車司機正好看到並向家屬提供線索,很快就幫助走失女子順利回家。
「姐姐走失已經一周了,家人特別著急」,據走失女子的妹妹張女士稱。頭條尋人發布信息沒多久,便收到了蘭州警方發來的信息:人已經找到了!據蘭州警方介紹,8月29日,當地一位公交車司機羅師傅在看到頭條尋人消息後,發現上面要尋找的人和自己在傅家窯高速路上遇見的一位逆行的人很像,於是就通知了家屬。很快,家屬便在傅家窯附近找到了走失一周的女子。
今日頭條尋人公益項目是由今日頭條於2016年2月中旬正式發起的,針對全國的一個公益尋人項目。尋人藉助精準地域推送技術,對尋人或尋親信息進行精準的定向地域推送。
所謂精準地域彈窗,簡單說,就是人在哪裡走失,我們就把尋人信息彈窗到丟失地點附近的頭條用戶手機上。截至2017年8月底,今日頭條在全國已有7億下載量,頭條尋人共彈窗18237例尋人啟事,覆蓋290多個城市地區。目前,已幫助3000餘人回家。頭條尋人之所以能在短時間成功幫助眾多走失者回家,離不開與公安機關的良好合作。
因此,頭條尋人開始嘗試與各地公安合作。去年11月,今日頭條接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目前,頭條尋人與北京、天津、南京、濟南等30餘家市公安局開展合作,共同幫助走失者回家。
尋人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及時性,如果人員走失的消息能第一時間彈窗到走失地點周邊,會大大提升尋人成功的概率。我們發現,失蹤人員中主要有三類自我保護能力差的人員,包括60歲以上的老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精神智力障礙患者。我們在不斷與家屬溝通中也發現,家屬發現家人走失後,將會第一時間向警方救助。
所以,公安機關可以第一時間搜集到最大量的人口走失信息,且這些信息絕對真實可靠。如果頭條尋人期望與各地公安部門建立合作,實現及時的失蹤人口信息共享,將警方接警的走失人員信息及時推送給相應區域的頭條用戶,可能會讓更多的失蹤人員、尤其是那三類弱勢群體人員更快回家。
今日頭條利用人工智慧分發和精準地圖彈窗優勢,啟動「頭條尋人」公益項目,可協助警方尋找走失者。已有案例證明精準彈窗有較高的成功率,現面向全國開放,助力司法機關破案。
(責編:易瀟、楊虞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