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倫本名張立民,1985年出生於伊春。和家鄉的很多人一樣,他從小接觸二人轉多,接觸相聲少,所能聽到的相聲都來自電視屏幕。20多歲的時候,張鶴倫經營著一家燒烤店。由於愛好表演,他經常隨當地文化局下鄉慰問,清唱過二人轉,也唱過流行歌曲,演完一起吃飯喝酒,也不給報酬,回來接著烤串,過得倒也簡單快樂。
2006年,他從網上看到郭德綱的相聲演出視頻,立刻發現這才是自己一直追求的表演方式。他認為二人轉的表演方式過於狂野,不太適合自己,而相聲則含蓄得多。
張鶴倫從網上看到德雲社招收學員的消息,就提出想到北京學相聲。對此家人、親戚和朋友都極力反對,家裡人說,從這麼小的地方去北京特別不現實,學相聲還不如學鈑金噴漆或廚師美發技術,最起碼還能養活自己。
張鶴倫堅持說自己想試試,無奈之下母親拿給他1300塊錢,用意是你把錢花光就乖乖回來了,也好死了這條心。張鶴倫又湊了一些錢,4月10日揣著2000塊錢坐火車來到北京。坐著第一次見到的三開門大公交車,當天張鶴倫找到大柵欄,住進35塊錢住一晚的小旅館。房間一直漏雨,但張鶴倫還是很興奮,因為第二天他就能見到男神郭德綱。
第二天,廣德樓招考現場門口好幾百人排隊,很多人帶著快板和樂器,張鶴倫排在第77號。對於這次應考,他還是有所準備,因此心裡並不太慌。當天的評委是郭德綱、于謙、張文順、邢文昭和李文山等人,郭德綱問張鶴倫,都會什麼呀?他回答:什麼都會!現在的張鶴倫想起來,當天的這種表現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但當時偏偏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張鶴倫先操著東北口音說了一段《報菜名》的貫口,「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又根據學過的郭德綱的錄音,唱了段太平歌詞《白蛇傳》,接著反串了京劇《紅娘》中的《叫張生》選段,最後唱了拿手的二人轉。二人轉唱畢郭德綱說,「行,這孩子要了。」
這多少有些出乎張鶴倫的意料,沒想到會這麼簡單。郭德綱說,「下周三天橋德雲社劇場有場演出你就來吧」。張鶴倫特別興奮,給天津一個朋友打電話報喜,但他沒想到的是,其實當天隨後評委集體開會,考慮到他二人轉風格過於嚴重,又把他淘汰了。6月28日新學員開課,當天他就來到德雲社劇場,到最後也沒有念到張鶴倫的名字。一個晴天霹靂,把張鶴倫打得倒退三步坐在凳子上,半天沒緩過來。經過苦苦哀求,德雲社這才破例安排他列席旁聽。
旁聽課程的那段時間張鶴倫在北辰當保安,經理看到他上班時間嘴裡總是嘟嘟囔囔地背相聲臺詞影響工作,9月28日把他開除了。隨後的中秋節那天,學員們迎來第二輪考試,可由於普通話不過關,張鶴倫再遭淘汰。情緒低落的張鶴倫花30塊錢買張票在場下看演出學習,晚上11點多散場時公交車已經停運。保安宿舍不讓他住了,也不知道去哪兒,張鶴倫獨自一人在德雲社門口的天橋小廣場露天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五點才坐早班車離開。
兩次慘遭淘汰的經歷並沒有讓張鶴倫心灰意冷,他的心裡還有些不服氣,下決心解決好口音問題。而後他又到某大廈當保安,開始苦練普通話,在宿舍常常一句話對著鏡子練上一千遍。當年12月,張鶴倫又來到德雲社考試,郭德綱一眼認出了他,樂著問,「你怎麼又來啦?」考場上張鶴倫的口音有所改善,還演唱了一段精心準備的京韻大鼓《劍閣聞鈴》。郭德綱和在場的王惠對這段大鼓都很認可,郭德綱點頭說,「看你都三進三出了,我們要了!
張鶴倫的搭檔是郎鶴焱,迄今兩人合作已有五年。郎鶴焱颱風穩重,有時候張鶴倫表演撒得過開,他能找準機會把氣氛壓下來,如果兩人都壓不住,局面就容易失控。經過十年的薰陶和努力,如今臺上的張鶴倫說話除非有意,已經聽不出多少東北口音了。「臺上如猛虎,臺下如綿羊。」這是張鶴倫對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