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望遠鏡在廣州?

2020-12-22 網易新聞

  伽利略望遠鏡在廣州?

  天文學年會透露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可能流落羊城,專家建議尋找

  本報訊(記者譚溪瑩 陳實 通訊員 劉怡 王洪光)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可能在300年前通過廣州傳進中國。昨日,在中國天文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上,國家天文臺宇宙學組的首席科學家武向平研究員公布的這一消息引起了在場數百名天文學家的震驚。武向平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臺史上最早的天文望遠鏡被送出國外。北京天文館的館長朱進博士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若該情況得到證實,要由廣州找起,全力尋找伽利略望遠鏡的「流向」。

  昨日上午,中國天文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在廣州召開。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博士做了《2009國際天文年及2008、2009日全食觀測籌備》的主題報告,其中提到了天文望遠鏡的普及工作。隨後,國家天文臺宇宙學組的首席科學家武向平研究員表示,伽裡略望遠鏡(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很大可能就在廣州,請在廣州找找。

  武向平表示,自己曾經閱讀過一篇學術文章。文章稱,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很可能在300年前通過廣州傳進中國,並且沒有證據顯示該望遠鏡後來被送出國外。據介紹,該文章提到,300年前一名義大利牧師來中國傳播西方科學時,通過廣州口岸進入中國。他將代表當時先進技術的伽利略望遠鏡一併帶到了中國。武向平估計「這位牧師很可能沒有將望遠鏡從中國再帶走。伽利略望遠鏡極有可能還留在中國,特別是廣州」。

  武向平認為,學界的專家可以嘗試通過「尋找這位牧師在中國的足跡」,得到尋找伽利略望遠鏡的線索,據了解,國內的專家手中也有這位牧師的資料。武向平提出的觀點引起在場數百名天文學專家學者的震驚。他們非常驚訝,議論紛紛。朱進表示:「如果真是如此,對天文學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他表示,如果武教授所說的情況得到證實,必定全力尋找伽利略望遠鏡的「足跡」,「由廣州找起」。

  小知識

  伽利略望遠鏡

  1609年,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4.2釐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他是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從1609年7月初製成倍率為3的望遠鏡開始,於1609年11月製成倍率為20的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後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並用來觀測天體,伽利略因此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並親手繪製了第一幅月面圖。

  圖:

  伽利略手制望遠鏡。 資料圖片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伽利略是怎樣發明天文望遠鏡的?
    當時伽利略是帕羅瓦大學的教授,1609年以前他通過和友人(可能是薩爾皮)的通信獲知瞭望遠鏡的消息,但並未在意。這年7月中旬,一個荷蘭人來到威尼斯,向當時的威尼斯大公推銷望遠鏡,伽利略可能在威尼斯看到了(也可能是當面和薩爾皮交流知道了關於望遠鏡的更多的信息),他返回了帕多瓦,用一個晚上的時間猜出瞭望遠鏡的製造秘密,大約在7月22日製造了第一支屬於自己的望遠鏡。
  • 伽利略的發明與發現
    伽利略發明了第一座望遠鏡伽利略並沒有發明望遠鏡——它是荷蘭眼鏡製造商發明的—但是他對它做了重大的改進。在了解了荷蘭的發明後,他自己開發了自己的一個發明,自學了如何磨削鏡片。他的第一個版本把遠處的物體放大了三次。到了那年秋天,他可以生產出放大20倍的鏡頭。
  • 科學泰鬥伽利略的故事
    第二件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威尼斯,45歲的伽利略走進了一家眼鏡鋪子。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 伽利略的新發現
    伽利略於1564年誕生於義大利比薩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也是傑出的數學家。1581年17歲的伽利略考入比薩大學,遵從父命學醫。在大學裡伽利略愛上了數學一天傍晚,伽利略與同學們一起來比薩大教堂禱告。他看到教堂裡懸掛在空中的大吊燈被點燈人扯到一邊加滿燈油點著了燈,然後放開了手。
  • 木星亡靈——莎士比亞與伽利略的陳年往事
    本文材料來源於科學記者丹·福克的著作《莎士比亞的科學:重審劇作家的宇宙》,先為您講述伽利略得到望遠鏡、發現新天體的過程,以及當時社會對這些新發現的巨大反響;而後揭示莎翁作品中隱寓的伽利略新天文學,展現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密切聯繫。
  • 物理趣味故事——望遠鏡
    圖片來源於網絡後來發現望遠鏡的消息就不脛而走了,伽利略聽說這個消息之後自己也製作了一個。因為第一臺望遠鏡只能把物體放大3倍,而伽利略製作的卻可以放大8倍,後來製作的更是達到了20倍,甚至30倍。圖片來源於網絡伽利略利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發現了月球表面不是光滑的而是高低不平的,發現了木星的4個衛星和太陽黑子運動,並做出了太陽在轉動的結論,望遠鏡對人類觀察太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西洋望遠鏡
    資料顯示,當時的伽利略在聽說了「荷蘭望遠鏡」(利珀希申請專利,而後荷蘭政府大量製作的望遠鏡)製作原理的幾天後就設計出了他自己的版本。小編不禁感嘆,天才啊~▲Justus Sustermans《伽利略肖像》c.1640,86.4×68.6cm,國家海事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伽利略的望遠鏡可以將觀察物體放大32倍,他將自己設計的望遠鏡展示給了威尼斯參議院,參議院因此聘請他擔任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的終身講師。
  • 4個伽利略的事實,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
    1.伽利略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鐵球實驗」1971年8月2日美國太空人在月球表面重現伽利略物體自由下落實驗,伽利略著名的「鐵球實驗」,是他在比薩斜塔上用兩個鐵球進行自由落體的著名實驗,該實驗證明物品的下落速度與重量無關,並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 仰望星空的人,伽利略與克卜勒
    1610年1月7日,在一封給安東尼奧·德·美第奇的信中,伽利略簡要講述了自己從1609年夏末起使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的事情。信件的結尾是當日的最新消息:「今晚我看到木星是被三顆固定的星星圍繞著,由於體積太小,肉眼完全不可見。」我們可以理解他語氣中帶著理所應當的自豪:「我們可以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早從如此近的距離如此精確地觀測到天體的人。」
  • 西媒:伽利略400年前被禁止捍衛哥白尼學說
    伽利略在17世紀初明顯支持日心說的立場使其與學術界的亞里斯多德學派產生了持續且強硬的對抗,招致現義大利北部地區各大學部分教授的批判。報導稱,其次是伽利略同神學之間的衝突。在發現沒有足夠的哲學論證來推翻伽利略的理論之後,亞里斯多德學派企圖將衝突轉移到神學上,認為日心說與《聖經》的某些段落有衝突。
  • [多圖]400年來14具最著名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上榜
    以下是這14架最著名的望遠鏡:   1、伽利略折射望遠鏡伽利略折射望遠鏡   伽利略是第一個認識到望遠鏡將可能用於天文研究的人
  • 科技日曆|36年前的今天,伽利略「異端邪說案」平反
    1983年5月9日,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宣布,撤消350年前宗教法庭對伽利略「異端邪說案」的判決。伽利略的偉大貢獻已舉世稱頌,羅馬教廷的「平反昭雪」不過是追認了幾百年來盡人皆知的常識。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20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1609年,伽利略創製了天文望遠鏡(後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並用來觀測天體。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並親手繪製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圖。
  • 新書| 《宇宙的奧秘:克卜勒、伽利略與度量天空》
    他們一人在威尼斯透過望遠鏡觀察星辰,另一人在布拉格發現了行星運動定律。託馬斯·德·帕多瓦以至今較少受到關注卻扣人心弦的通信往來為基礎,首次講述了兩位如此不同的科學家之間不對等的關係,以及他們如何在同樣的時刻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星辰的奧秘。
  • 伽利略開啟了天文學新時代
    當年11月30日,伽利略把一臺新奇的機械對準夜空,看到了一些地心說無法解釋的現象。1608年,在荷蘭的小眼鏡店中,一位叫做漢斯·利博西(Hans Lippershey)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透鏡放在了一起。在某個角度和距離下,他發現遠方的物體變近變大了,這就是世界上第1臺望遠鏡。
  • 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偉大人物之 伽利略 義大利物理學家
    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伽利略400年前曾親手繪製月面圖 真跡首次重見天日
    新快報訊人類登上月球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但早在400年前就已經有人首次用望遠鏡看清了月球表明的真面目,他就是大科學家伽利略。日前,伽利略親手繪製的5幅月球表面水彩真跡在失蹤4個世紀後首次重見天日。
  • 自製照相機、望遠鏡
    今天,我們將利用課堂所學,自製一臺可調焦的簡易照相機或望遠鏡。       凸透鏡的成像原理是一個很重要,也很基礎的知識點。我們在運用時要懂得靜態的用,即物距位置告知後可知像距的範圍和像的大小、正倒和虛實。此外,我們還要懂得動態用,簡而言之,物向左動 ,像就向左動;物向右動,像就向右動。
  • 伽利略手指牙齒再現 崇拜者從遺體上切割而來(圖)
    這顆牙齒和這兩根手指,連同另一根手指和一段脊椎,是在1737,也就是伽利略去世95年後的葬禮上,被他的崇拜者從伽利略的遺體上切割下來。後來,伽利略的遺體被埋葬於佛羅倫斯的聖十字教堂,位於米開朗琪羅的墓地對面。不久之後,三根手指中的其中一根被收回,收藏於佛羅倫斯科學史博物館裡。脊椎則一直保存在帕多瓦大學,伽利略曾在那裡任教多年。佛羅倫斯科學史博物館館長保羅?
  • 崩壞3:伽利略,會觀星的寫書人才能成為科學大佬?上篇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出於對未來就業和「錢景」的考慮,在伽利略17歲的時候,他爹把他送進比薩大學學醫。可惜,伽利略對醫學完全不感興趣,在枯燥乏味的學醫過程中,伽利略「一不小心」對物理學和幾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就有了傳世的「1583事件」。
  • 456年前的今天,是自然科學奠基人伽利略的誕辰
    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02.15-1642.01.08)。義大利物理學家、科學家、科學家,科學研究**的先行者。伽利略創造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表,在科學研究上為人們做出過卓越貢獻,是近現代試驗科學研究的創立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