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望遠鏡在廣州?
天文學年會透露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可能流落羊城,專家建議尋找
本報訊(記者譚溪瑩 陳實 通訊員 劉怡 王洪光)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可能在300年前通過廣州傳進中國。昨日,在中國天文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上,國家天文臺宇宙學組的首席科學家武向平研究員公布的這一消息引起了在場數百名天文學家的震驚。武向平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臺史上最早的天文望遠鏡被送出國外。北京天文館的館長朱進博士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若該情況得到證實,要由廣州找起,全力尋找伽利略望遠鏡的「流向」。
昨日上午,中國天文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在廣州召開。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博士做了《2009國際天文年及2008、2009日全食觀測籌備》的主題報告,其中提到了天文望遠鏡的普及工作。隨後,國家天文臺宇宙學組的首席科學家武向平研究員表示,伽裡略望遠鏡(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很大可能就在廣州,請在廣州找找。
武向平表示,自己曾經閱讀過一篇學術文章。文章稱,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很可能在300年前通過廣州傳進中國,並且沒有證據顯示該望遠鏡後來被送出國外。據介紹,該文章提到,300年前一名義大利牧師來中國傳播西方科學時,通過廣州口岸進入中國。他將代表當時先進技術的伽利略望遠鏡一併帶到了中國。武向平估計「這位牧師很可能沒有將望遠鏡從中國再帶走。伽利略望遠鏡極有可能還留在中國,特別是廣州」。
武向平認為,學界的專家可以嘗試通過「尋找這位牧師在中國的足跡」,得到尋找伽利略望遠鏡的線索,據了解,國內的專家手中也有這位牧師的資料。武向平提出的觀點引起在場數百名天文學專家學者的震驚。他們非常驚訝,議論紛紛。朱進表示:「如果真是如此,對天文學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他表示,如果武教授所說的情況得到證實,必定全力尋找伽利略望遠鏡的「足跡」,「由廣州找起」。
小知識
伽利略望遠鏡
1609年,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4.2釐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他是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從1609年7月初製成倍率為3的望遠鏡開始,於1609年11月製成倍率為20的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後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並用來觀測天體,伽利略因此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並親手繪製了第一幅月面圖。
圖:
伽利略手制望遠鏡。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