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並不苦情,參與慈善也可以很好玩。近日,由白雲區慈善會、白雲區志願者協會、金沙街道辦事處主辦,金沙街社工站、廣州市慈善會金沙街社區慈善基金承辦的福寶慈善市集--慈善徒步活動掀起一陣熱潮。
本次活動分為慈善集市及慈善徒步兩大部分,慈善市集聯合了金沙匯商場和社區內外多個單位組成多個慈善攤位,來一場「吃喝玩樂做慈善」,宣傳慈善理念之餘也讓更多社區居民可以參與到慈善當中;慈善徒步主要是組織親子家庭遊覽橫沙村古蹟、了解廣州古村落文化,旨在促進親子家庭互動的同時讓更多居民了解到廣州的傳統文化、提升文化保育意識。
在徒步環節,金沙匯廣場上,各親子家庭徒步隊、志願者、合作攤位陸續進場。上午8點55分,隨著預熱活動的開始,廣場上人潮湧動、熱情高漲、熱力四射。
上午9點,福寶慈善市集-慈善徒步活動正式啟動。徒步起點金沙匯,途徑橫沙村歷史悠久的招氏大宗祠、大仙廟等多個文化遺蹟,在榕樹底下傾聽體會古時勞動人民的辛勤,鑑賞橫沙村的歷史人文與風景。
粵韻粵謳,白雲區非遺項目粵謳的鼻祖正是橫沙村歷史名人招子庸,粵謳是什麼?橫沙村招氏老人說,粵謳其實是廣東曲藝說唱之一,起源於疍歌和鹹水歌,被譽為「粵語情歌」。粵謳多由女子彈唱,以粵方言譜,月下飛觴,水上聞曲,成為珠水兒女感懷身世的「解心曲」,可以說是很有生活氣息、雅俗共賞的說唱文體。
行至尚賢坊,無聲的石柱與石柱牆體上的斑駁文字,向往來市民遊客述說「一門七進士,四代五鄉賢」的歷史智慧之光。遠處的高層住宅與眼前的一列古祠堂形成獨特的新老對比,別具一番魅力。
位於金沙洲的仲山招大夫祠裡,非遺白眉拳潛藏於此,學功夫的人素有南拳北腿之說,白眉拳勁道有力,是我國傳統武術南拳的拳種之一,是白雲區級非遺。
金沙洲大橋建成之前,當地居民出行全部依靠船隻。大仙廟所在之處,正是一個古老的碼頭,當地人稱之為錦魚嘴碼頭,是舊時當地人氣最旺的地方。
原本是財神廟,供奉的是財神爺。到了光緒二十七年,這個廟開始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因此民間俗稱這裡為大仙廟,或者尊稱為呂帝廟。
本次徒步終點站——家風家訓主題廣場,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無不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詩禮傳家、耕讀傳家、精忠報國等家風代代相傳,融入了每個人的血脈。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和諧。
在集市環節,居民深入了解社區慈善基金和應急服務的具體情況,也更能了解社區慈善基金是什麼,目前在做的是什麼。各個攤位在為金沙街社區基金籌款,你可以通過直接捐款或者購買慈善助農產品等方式,支持社區慈善。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通訊員:黎積添圖 受訪者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