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討厭你!」孩子傷人的言語背後,竟然有這麼多學問

2020-08-27 C媽生活志

前幾天,有一個媽媽和我聊天,她說到自己即將要進入可怕兩歲的孩子,非常執拗。

我會心一笑,告訴她,後面還有恐怖的三歲呢,顯然這種過來人的說法嚇到她了。

事實上,我自己也正在被三歲孩子的語言殺傷力感到驚訝,就是在cici進入幼兒園後,有一次不滿我的決定時,說出了「媽媽,我討厭你!」

還沒等我緩過神來,這句話已經變成她對我不滿的口頭禪了,雖然我知道她只是針對我行為的一句話,只是在告訴我她的意願。

但與此同時,一個普通媽媽依然頂不住這樣的「傷害」,我忍不住問她,你真的討厭我嗎?她非常肯定,但她說,我是討厭你,但我還是很愛你的,聽到這句話,我似乎一下又開心起來。

這樣的心理活動著實有點嚇到我自己,不懂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如此依賴cici了?審視之後,發現我確實很久沒有關注過自己了。

01 迷失自我的媽媽

明則是無私付出型,實際上卻是用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孩子失去自理獨立的能力

在生活中常見的情景:

1、孩子想要自己收拾玩具,媽媽卻嫌孩子動作慢,於是就自己包攬了,孩子就這樣一次次失去鍛鍊機會,也許這個孩子20歲的時候依然不會打掃「戰場」。

2、孩子想要吃西瓜,媽媽心驚膽戰的害怕孩子把衣服弄髒,然後就把西瓜切成小塊,一塊塊餵到孩子的嘴裡,這樣下去也許直到孩子30歲了,這個媽媽依然擔心孩子無法自理吧。

媽媽一邊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卻又一邊抱怨她啥事也不會做;一邊嘮叨,卻一邊享受這樣被需要的感覺

如果有天孩子想逃離,或者表示不同意見時,媽媽就會無比受挫

一心都在孩子身上,在不斷的付出中,她們漸漸淡忘了自己的需求,默認自己就是為孩子服務的,事實上,孩子應該不止一次表示過討厭這樣的行為,可媽媽卻視而不見。

愛和控制差了一個「放手」,但放手的卻是讓孩子成長,而控制卻讓孩子變成了她們口中每天嘮叨的那個「什麼也不會的孩子」。

02 剝奪自我的孩子

某日帶著cici去上藝術課,邊上坐著一個小男孩,整節課下來,聽見他媽媽爸爸說,「不是這樣畫,別搗亂,我來幫你……」

這個孩子看起來參加了這堂課,而又不被允許自由發揮創作。

說實話,我要是那個男孩一定非常難受,為什麼明明是我在畫畫,卻要按照爸媽的意思來畫呢?但那個孩子已經到了三歲的年紀,卻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情緒。

因為不被允許,哪怕是在自己的課堂上都不能隨心所欲的畫一根從天上長下來的海草,他剛剛萌發的自我意識就已經被扼殺了。

在社會生活的無形之中,很多規矩會讓我們忘記了養育孩子是為了讓她成為自己。

在《小歡喜》中,英子要跳海的時候,哭著跟媽媽說,「我沒有成為你希望的樣子」。

她足夠優秀,可依然自卑,因為來自媽媽的控制,讓她的人生,還沒開始,就已經變成了媽媽的延續,什麼是自由,她不懂,甚至連討厭的情緒,都未曾有機會表達過。

03 幫助孩子形成個人意識

為什麼從孩子兩歲起我們常常頭痛他們的行為問題?

因為從這個時期開始,他們不再是個依附父母的孩子了,他們開始意識到「」,這會讓孩子們更願意去表達自我的情緒、自我的感受、自我的想法。

當孩子說出「媽媽,我討厭你!」的時候,她實際上在表達自己不喜歡的是你的行為,而不是你的人,在他們眼裡,討厭和喜歡是可以並存的。

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系統正在高速學習和進步,說出「討厭」的時候發現原來是有殺傷力的。

這就好像在某個嬰兒時期喜歡扔東西一樣的道理,他們第一次明白,自己做出的某個行為,會得到一種反饋時,會重複去嘗試。

我們更應該去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生氣和憤怒的情緒,並且告訴她,你這樣說媽媽是會傷心難過的,同時也引導孩子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剝離闡述出來。

孩子的善良和單純,常常讓我們忘記了他們也會說「狠話」,然而,聽到這些話千萬不可急著下定論,學會附身去傾聽、交流,才能明白她的小心思。

千萬別讓父母的架子淹沒了孩子弱小的聲音,被看見、被理解的孩子才能學會尊重和體諒


END

作者:C媽,能理性寫乾貨,也能走心寫雞湯,帶你走出育兒誤區,遠離焦慮!

C媽生活志,分享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親子漫畫。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討厭媽媽太傷人?看繪本《我討厭媽媽》學著和孩子溝通
    《我討厭媽媽》繪本講讀視頻(關注我的西瓜視頻):封面上的小兔子支稜著長耳朵,交叉手臂,氣呼呼的盯著桌子上面的餅乾,到底媽媽做了什麼事,才讓小兔子這麼討厭她呢?讓我們一起讀下去吧!我們聽到小兔子吐槽了這麼多討厭媽媽的理由,可是大家看看時間,才過去了五分鐘。這張圖應該就是上一張圖的延伸,小兔子躺在媽媽的腳下,他說出了討厭媽媽最重要的理由是:媽媽不跟小兔子結婚!.這幅圖是整個繪本的高潮,之前討厭媽媽的原因很實際,而這一次的討厭,卻是&34;,完全是一個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說著討厭,其實心裡卻是對媽媽滿滿的愛。
  • 《我討厭媽媽》告訴你有多愛媽媽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有關媽媽的繪本——《我討厭媽媽》。這本繪本吸引我的原因在於它的名字,孩子一般都很愛自己的媽媽,為什麼他會討厭媽媽呢?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本繪本的作者。這張圖片就開始解釋了小兔子討厭媽媽的原因,因為她"說生氣就生氣"。看看髒亂的浴室,滿地的水和泡沫,水龍頭還在開著,水池裡好像有一個孩子的玩具,而媽媽正把小兔子提到外面,小兔子耷拉著耳朵,手上和身上還有泡沫,再仔細看看媽媽的右手,攥著一個大拳頭,仿佛要發火揍小兔子了呢。
  • 「媽媽,朋友討厭我」當孩子第一次直面「討厭」,你的回答很重要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庭中有小孩子的人,經常會帶著小孩子一些人多的地方去玩耍,讓他們接觸更多的人。孩子在接觸這些人的過程中,逐漸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受到他所接觸的人的影響的。
  • 有時候言語的傷害比刀子更傷人,男人討厭的話,你知道是哪些嗎?
    文原創侵權必究有句話叫禍從口出,指的是自己不當的言語道出很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但同時也能表現出謹言慎行的重要性,比起良言一句三冬暖之類的說法更需要大家去親身體會。而不是當作耳旁風,聽聽就算了。同時也代表著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與什麼樣的人相處,都是需要一些言語上的技巧。
  • 讀繪本幫孩子發洩情緒:《我討厭媽媽》
    誰說孩子不記事呢,你看這隻小兔子交叉手臂,氣呼呼地盯著桌面上的餅乾,紅鼻子氣得更紅了。那媽媽又是哪裡讓兔寶寶這麼氣鼓鼓呢,以至於發出討厭的吶喊? 這是一個周末的早上,小兔子寶寶一個人坐在餐桌邊吃餅乾,而兔媽媽還在睡大覺!時間是10點35分的樣子。他想啊想,怎麼媽媽有很多讓人討厭的事情呀!
  • 真正為了孩子好,就要聽得了孩子說「我討厭媽媽」
    讓孩子在成長中漸漸學會克制自己,明白有些想法是不可能被滿足的,明白亂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酒井駒子有一本《我討厭媽媽》,曾經入圍過2007年的「父母必讀&紅泥巴優秀童書排行」。媽媽為了孩子付出這麼多,從小到大他多少願望,媽媽都竭盡全力地去滿足,為了他,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可到頭來,孩子竟然會因為一個無理的要求沒有被滿足,而說出「媽媽,我恨你」的話來。
  • 「臭媽媽,我打死你,你真討厭!」孩子撂狠話時,你的回答很重要
    然而,現在的孩子,看著天真活潑,但是說出來的話,就不是那麼悅耳了。小惠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平時都很乖巧聽話,但是最近這段時間,女兒在言語上面,經常有過激的現象,這讓媽媽非常擔心。直到有一次帶著女兒去逛街。
  • 當孩子說:「媽媽,我討厭你」,家長不重視,小心孩子不知感恩
    任由孩子怎麼央求,都無動於衷,將孩子的整套畫具,全部丟到了樓下的垃圾桶裡。最終,她被母親關在房間,再加罰了2套試卷。第二天,母親回家後,看到女兒在門板上用粉筆寫下了一句話:「媽媽,我討厭你!」這句話就像是一根刺,狠狠的扎進了媽媽的心裡!
  • 「媽媽,我討厭你!」「我知道,但是我愛你!」
    「我該怎麼辦?孩子居然說討厭我!」幾天前,有個媽媽的求助,讓原本平靜的育兒群炸開了鍋。因為不想去幼兒園,小寶貝和媽媽鬧起了彆扭,小傢伙衝著她大喊:「我討厭媽媽!」「我討厭你,永遠都不想理你了!」「我再也不要跟媽媽好了!」
  • 《我討厭媽媽》,從「小題大做」探尋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是繪本《我討厭媽媽》的開頭。接下來,小兔子數落起了討厭媽媽的理由:喜歡睡懶覺,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怎麼也睡不醒就知道看電視劇,不讓我看動畫片說生氣就生氣就知道催我快點快點,自己卻慢吞吞的……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嗎?
  • 「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更傷人,你的一句話,帶給孩子多少傷害
    相信這句話在每一個成年人心中都能引起共鳴,其實很多不諳世事的孩子,也能深刻體會到父母的愛,但是今天要說的小軻,卻完全不這麼想,他認為,自己的媽媽是最討厭的人,也是最討厭自己的人。小軻是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他媽媽對他的管教非常嚴,從生活起居,到衣食住行,全都給他安排好,而且小軻只能服從。
  • 「媽媽,我討厭你!」孩子每天說好幾遍討厭我,我該怎麼辦
    「討厭哥哥,討厭媽媽,討厭爸爸!」每天我家二寶不知道要念叨多少遍「討厭」兩字,哥哥惹到他了,或者我們批評他了,他都會說討厭,沒有招惹他,他也會說。每當二寶說「討厭哥哥」時,大寶都會回嗆他,「討厭弟弟」,於是,哥倆就會爭吵起來。
  • 孩子大喊「我討厭媽媽」,大多數人的回應都錯了
    叫她起床,她說:「我不喜歡你!」叫她吃飯,她半天不動,再叫,又來了:「我不喜歡你!別叫我了!」我早聽煩了。吼到:「你以為我喜歡你嗎!」她一聽,哭得更厲害了,尖叫一聲跑到過道上躺著,大喊:「我不喜歡媽媽!我討厭媽媽!」那一刻,我身心俱疲,感覺特別挫敗。以前那個動不動就說「媽媽,我最愛你」、「我要永遠和媽媽在一起」的果果哪裡去了?
  • 「媽媽,我討厭你!」孩子說狠話時,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你家孩子說過狠話嗎?前兩天遇到一位寶媽,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這位媽媽的女兒3歲多,前幾天到睡覺的時間了,可還是還是想要接著玩遊戲,媽媽不答應,抱著孩子回臥室。結果孩子卻使勁拍著媽媽的手:「臭媽媽,我不喜歡你,討厭死了!」聽到孩子這樣說,這位媽媽真的非常非常的難過,甚至覺得她「狼心狗肺」,自己辛辛苦苦每天照顧她,卻得到了她的一句「討厭」。
  • 《不隨便說傷人的話》關於言語傷害,不怕被嘲笑也不言語傷害他人
    你可能聽過一句諺語:「棍棒和石頭會打斷我的骨頭,但言語永遠不會傷害我。」但事實上,不管說話的人有意還是無意,言語也會傷人。雖然孩子們往往待人友善,但他們仍然需要大人的指引、教導和示範,才能明白自己的言語舉止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 「討厭媽媽,我要打死你!」當孩子放狠話時,高情商父母怎樣回復
    孩子對媽媽大放狠話,媽媽機智回答閨蜜小靜有一個4歲的兒子,最近一改以前乖巧懂事的樣子,動不動就「罵」家裡人,小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是有一天兒子要吃雪糕。小靜說天氣太涼了,不給他吃,兒子立刻仰著臉蹦出一句:「不給我吃就打死你!
  • 當孩子說「媽媽,我討厭你」的時候,你知道該如何回應嗎?
    哈嘍,小朋友們好啊~今天象老師要給大家介紹的繪本叫做《我討厭媽媽》,光聽名字是不是就嚇了一跳?封面上一隻小兔子交叉著手臂,氣呼呼地盯著桌上的餅乾,到底媽媽做了什麼,讓小兔子氣成這樣了呢?其實是愛媽媽!有時候我覺得媽媽,好討厭!
  • 快手歌曲《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的背後竟然有?
    快手歌曲《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的背後竟然有?時間:2020-03-13 15: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快手歌曲《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的背後竟然有?時過境遷,仿佛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有些朋友好多年都不曾聯繫,仿佛都是過去的人和事,最近聽到一首歌《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又把很多回憶拉了回來,仿佛回到小時候跟孩童時的玩伴,在村子裡的麥秸稈上摸   原標題:快手歌曲《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的背後竟然有?
  • 兒子:媽媽,你小時候姥姥是不是也一直罵你啊?
    一股無名之火就這麼升起來了,尤其是到家後怎麼也叫不醒孩子。便大聲吼了孩子:「你快給我起來。」等媽媽進房間,輕聲問:「媽媽,今天還有晚安故事嗎?」面對孩子渴望的眼神,媽媽突然升起一種強烈的愧疚感:困了就要睡覺啊,大人做不到的事情我為什麼還要孩子堅持呢?
  • 說實話,你曾經討厭過自己的孩子嗎?
    但是,「討厭自己的孩子」這件事你認為正常嗎?可是討厭自己孩子的母親,都該被指責嗎?我覺得未必。首先,她們為什麼討厭孩子,為什麼後悔當母親,背後的原因很重要。比如,她們回憶在養育這件事情當中,發現孩子父親很少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