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幼升小 孩子哭著識字|不注意這幾個點,家長用力越大傷害越大

2020-09-05 一畝寶盒



一年一度的幼升小報名開始了,很多家長又陷入了焦慮。前兩天恰巧和浩然媽媽聊起來她兒子,聽她講孩子為了應對幼升小「被逼哭著學中文」的場景,著實讓人心疼。

學前識字800 苦了孩子累了家長

浩然媽媽以前是阿里的一位高管,也是為了能多些時間照顧孩子毅然退出了很多人都羨慕的高光職場。進修兒童教育心理學相關課程,全國到處飛去聽講座,在孩子的教育上,算得上是很用心了。不過面對「學前識字800「這個大坑,浩然媽媽還是栽了個大跟頭。

因為一直比較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沒有提前規劃中文識字學習,直到年前兒子幼兒園大班即將面臨幼升小,她才感受到了突來的壓力,「大家都在群裡比拼識字量,說沒有800-1000個字打底,一年級根本跟不上,我才反應過來哥哥基本沒認過字。」

怎麼教孩子識字、選什麼識字工具?浩然媽媽有些無從著手。跟著大眾選總沒錯, 她開始嘗試時下很火的識字書,「那個過程相當痛苦,識字書講述方式趣味性不強,插畫也沒什麼吸引力,哥哥根本不願意學。但沒辦法,我只能逼著他學,那個過程每天都是流著眼淚讀……」



中文不是母語麼 為啥還會這麼難?

很多媽媽覺得很奇怪,想想我們小時候,哪有什麼學前識字,哪有什麼培訓班,不也小學中學一路正常上了麼?怎麼現在孩子上個小學都這麼困難這麼多事兒。

看看現在的小學一年級課本,可我們那年代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本第10頁:

兩頁書中涉及到的生字不下50個。想像一個識字零基礎的娃,剛剛入學沒幾天,面對一本天書怎麼讀題、做題?不掉隊才怪。

再來看這道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題目,考察的內容有段落句數、多音字、句意理解、信息提取、拓展想像,這可不是簡單的識字了,其中每一樣都需要閱讀能力。

話題再轉回來,學前識字這個鍋家長必須要背,可為啥孩子學得這麼辛苦這麼難?


第一:工具不對

適合零基礎孩子的中文啟蒙學習工具 真的難找

選什麼工具來教孩子識字?親子繪本?字多字小孩子只看圖不看字。識字卡?一遍遍的給孩子看,死記硬背,孩子很容易失去興趣開始反感。識字App?有沒有發現很多孩子感興趣的是遊戲本身而非識字,看似學會了,一看書還是一個字不識。對於零基礎孩子來說,市面上適合他們學習,又兼具趣味性和效果的現成工具實在難找,甚至說基本沒有,這也逼得很多家長各個成了十八羅漢,做字卡、畫繪本、創造各種識字遊戲,甚至天天翻漢語大字典……

第二:方法不對

學中文光有音頻伴讀不行,必須有反覆練習

有研究表明,用中文的人,大腦語言區在靠近運動控制區的布魯卡區(broca-area),而用拼音文字的人,大腦語言區在靠近聽力區的威爾尼克區(Wernicke-area)。這說明,學好中文是依靠多看、多寫、多說,靠「運動」來記憶效果更佳,而學好英文是依靠多聽多說,來學習,效果更佳。


所以,大多數英文分級讀物配備伴讀音頻就夠了,孩子跟著多聽多讀,可以快速模仿記憶。但用同樣的方式學中文,孩子對文字的記憶是十分機械和低效的,記住了也容易忘,並且經常張冠李戴,更談不上深入理解字義。所以學漢字,還是要把每個字講透,讓孩子不僅能進行圖形記憶,還能理解,反覆練習遷移應用,而不能光靠音形對應,死記硬背。


第三:目的不對

為了識字而識字 傷害不是一點點

既然學前要有800的識字量,那就狠抓識字。字卡、軟體、掛圖……管它對不對,先上了再說,一個不行就試下一個。一來二去就會發現了,這種枯燥的學習方式引發的狀況不是一點點。

1) 孩子沒興趣,逼鬆了偷懶不學,逼緊了孩子大哭跳腳索性不學了

2) 效率低,今天學明天忘,字卡App上是會了,回到書上還是一個字不識

3) 每個字都認識,連起來卻不會讀不會斷句,考試依然讀不懂題

其實,面對幼升小800字的識字要求,家長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師要求的不光是識字量,更重要的是閱讀力,除了認字還得正確斷句、連貫的自主朗讀,能夠準確理解含義,甚至能夠分析歸納。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讀得懂題,讀得懂才有可能做得對。

識字不是目的 閱讀才是

回望中國幾千年來的蒙學教育,識字從來都不是孤立進行的,《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笠翁對韻》、《聲律啟蒙》、《千家詩》……孩子們從來都是在循序漸進的篇章閱讀中完成文字的積累。這些蒙學經典,並不僅僅是「識字書」,而是由文韻、倫理、歷史、自然等百科知識建構的完整知識結構。

中文進入到白話文時代,漢字的表義效率降低了,就是說,要講清楚一件事,需要更多的文字。所以,為識字量零基礎兒童編寫可讀性強的文本,變得更加困難了。如果遷就常用字表,寫出來的句子缺乏美感;如果追求美感,用字量大,孩子讀不懂。所以,人們簡單地理解為必須先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積累識字量,等識字量到達800之後,才能讀書。特別是幼小銜接的強烈剛需,推動了「識字啟蒙」的市場,所以識字卡、識字App、識字視頻,各類識字產品十分豐富。然而,這樣孤立而機械的認字,事實上損害了兒童對文字的真正理解,也失去了在閱讀中體會漢字表意之美的機會。

「識字啟蒙」無法代替「閱讀啟蒙」,識字不是目的,閱讀才是。在閱讀中積累字詞,依然是中文學習的正途。

學前識字難題 到底該如何破?

說到這,幼升小萌娃家長們開始迷茫了,那到底要怎麼做,學前識字還要不要教?閱讀力到底要怎麼培養?如果我們感到單純以識字為目的是不對的,那又該如何做呢?有沒有可以一招制勝的方法?


經歷幾年的雙語課堂實踐,對比成熟完善的英語分級閱讀體系,西學東漸,我們逐漸沉澱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文分級閱讀」教學體系。實踐證明,它不僅能夠讓識字和閱讀同步啟蒙,而且如果精心設計,兒童還能同時收穫更多。當我們集合資本力量,把這些成果升華為一個教育產品之後,就誕生了你所看到的「一畝寶盒」。



· 從識字的第一天開始就能自主閱讀

一畝寶盒由中文分級閱讀叢書+配套App私教課組成,孩子通過App聽繪本故事、完成繪本內生字的學習和練習,最終實現這本書的自主閱讀,給繪本錄音。這種融合創新方式能幫助孩子「從識字的第一天開始就能閱讀」!讓孩子在繪本閱讀的語境中識字,遷移應用,逐漸積累,同時獲得閱讀的成就感,這樣,識字量的積累與自主閱讀都會水到渠成。

· 科學分級,讓自信成為學習的發動機

不建立自信心的教育就像「踩著剎車卻讓車快跑」,無論學什麼,挫敗感將成為孩子學習的最大阻力。獲取閱讀自信,是一畝寶盒研發過程中的首要目標。它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支撐,按照兒童的閱讀能力,由易到難逐步提升,用每一級的小進步給孩子建立成就感。當孩子卸掉壓力,消除挫敗感,進步自然最快。

· 給孩子「有理有據」的「真」知識

中國文字的發展源遠流長。市面上主流的識字App往往擔心造字法和漢字的起源太過複雜,而不去講解「真」知識。一畝對App裡的每個漢字的起源去粗取精,用兒童聽得懂的語言把這些」真「知識告訴孩子,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讓孩子愛上中國文化的「真正「精髓。

· 遊戲化學習 少糖但不能無糖

我們的私教App和很多輕教育產品一樣,採用了遊戲化學習的方式輔助教學。有一些做遊戲的業內人士曾經建議我們,把遊戲做的更刺激好玩一些。但這就好像給孩子做麵包到底該放多少糖呢?放少了不甜,放多了傷害身體。說實在的,在這一點上我們也一直在拿捏這個分寸,但總的來說,我們設計的是一個高頻使用的工具,所以我們更傾向於「少糖」,避免讓「玩遊戲」過多佔據學習的動因,但絕不能「無糖」,因為遊戲的趣味性是讓孩子主動學習的重要驅動。

· 「全配方奶粉」培養「全面通識」兒童

飲食單一很容易營養不良,閱讀也是一樣。作為第一套自主閱讀叢書,兒童早期的分級讀物必須是「營養全面「的精品紙質書。我們的每本分冊都有一個通識教育主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個體發展、傳統文化、文學藝術……分級叢書讓孩子從自主閱讀的第一天開始就明白「閱讀能帶來新知,讀書為了明理」,從而幫助兒童搭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成為一個「全人」。


相關焦點

  • 小學老師建議:孩子幼升小,這5點家長越早明白越省心
    經過這一年的親身經歷,我給孩子即將上一年級的家長提5點建議。家長大可不必為了孩子能跟上一年級,而瘋狂讓孩子刷題。但必要的幼升小準備還是要有的。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做「幼升小」的準備。去年開學,一四班有個叫行行的男孩開學兩個星期,上課除了玩,不聽課,不寫作業,無論老師怎麼教育,可這孩子就沒有上課的概念。
  • 幼升小銜接:不學怕跟不上,家長關心的是該怎樣「學」
    恐慌的原因便是孩子幼升小銜接的事情。大致有兩種聲音:一、支持方:把孩子送去幼升小銜接班吧,到了一年級孩子跟不上,就後悔莫及了。很多「過來人」看來,他們家孩子在小學的時候跟不上,就是吃了沒有銜接的虧。甚至,在他們看來,上了幼升小銜接,好處多多,最主要的兩個就是:1,行為習慣:幼升小銜接是按照小學的作息時間來安排課程的,兩個月的暑假銜接,可以讓孩子的作息時間向小學靠攏,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的節奏。
  • 「幼升小」備戰媽媽獨白:家長學位焦慮症瀰漫
    一年一度「幼升小」(幼兒園升小學)的腳步已像春風一般撩動王靜的心,火爆程度不遜於「小升初」的「幼升小」開始升溫。 在廣州,許多像王靜一樣為給孩子謀求一個好的小學學位的中年家長們,就像在準備一場「暗戰」。「到底怎樣才算不辜負孩子的未來?」「到底怎麼才算好學位?」從平靜瞬間陷入焦慮,王靜也不知道裹挾著自己的到底是什麼。
  • 鄭州幼升小英語如何銜接?避開這"3個坑",孩子成績一路飆升
    今年的幼升小政策出來了嗎?什麼時候開始報名?這些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現在,終於等到了!8月16日上午,鄭州市發布各區小學入學政策,今年鄭州市區小學入學仍然堅持免試、相對就近原則,保證6歲4個月的兒童全部入學,不過今年新增網上報名渠道。
  • 鄭州幼升小英語如何銜接?避開這「3個坑」,孩子成績一路飆升!
    今年的幼升小政策出來了嗎?什麼時候開始報名?這些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現在,終於等到了!8月16日上午,鄭州市發布各區小學入學政策,今年鄭州市區小學入學仍然堅持免試、相對就近原則,保證6歲4個月的兒童全部入學,不過今年新增網上報名渠道。那到底該如何報名呢?
  • 鄭州幼升小政策公布!英語如何銜接?避開這「3個坑」,孩子成績一路...
    今年的幼升小政策出來了嗎?什麼時候開始報名?這些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現在,終於等到了!8月16日上午,鄭州市發布各區小學入學政策,今年鄭州市區小學入學仍然堅持免試、相對就近原則,保證6歲4個月的兒童全部入學,不過今年新增網上報名渠道。
  • 福州鼓二小校長關於幼升小講座記錄,聽完家長們更焦慮了
    現在已經3月份了,距離幼兒園畢業,也只剩下幾個月時間,關於幼升小的準備工作,估計大家都早早開始進行了。這次幼兒園請來福州鼓樓區第二中心小學的校長來給我們大班年段的家長做幼升小的講座。聽完講座,坐旁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越來越焦慮了。
  • 又到開學季,孩子幼升小後,家長需注意哪些問題?
    每逢開學,孩子們都會出現「開學症候群」、各種不適應,今年的超長假期更是讓適應的難度增大,在這其中,最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就是幼升小的孩子們。而入學後的最初幾周是適應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對學校的態度並不穩定,對學校的好奇和興趣很可能因為一時的不適應轉變為牴觸情緒[3],因此家長一定要格外注意。
  • 「幼小銜接」到底需不需要?這4個幼升小的底層學習能力一定要掌握!
    所以一般從孩子上大班開始,媽媽們就盤算著怎麼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到底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該不該送孩子去幼小銜接班……很多「過來媽」都知道,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之間在校英語成績的差距非常非常小。三年級之前,在校的數學成績也基本拉不開差距。而有比較大差距的竟然是語文。
  • 家長嗓門越大,孩子越不聽話?你的暴躁才是孩子「變壞」的元兇
    家長嗓門越大,孩子越不聽話?你的暴躁是孩子「變壞」的罪魁禍首之前送孩子去上學,看到學校門口有位「特殊」的母子。母親聲嘶力竭,孩子無動於衷,旁邊站著的似乎是恨鐵不成鋼的老師。三方對峙,孩子卻不落下風,無論母親如何嘶吼,怒罵,他都只是一副神遊天外的樣子。
  •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甚至叛逆,家長應該知道的3點原因
    今天給大家討論的是,讓父母又擔心又生氣的一個現象,就是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甚至叛逆。比如你讓孩子去收拾一個東西 ,好像一副都不關他的事一樣,一動也不動。問他一個問題,孩子有時也不理會。這些現象真的讓爸媽很生氣而且苦惱。那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長大不是應該更懂事嗎?我們來看一下以下3個原因。
  • 為了快樂教育拒絕學前識字!媽媽的選擇是尊重孩子還是耽誤孩子?
    起初一切都很美好,兩個孩子一點點在書香中長大。然而到了哥哥幼升小的時候,現實給了小雨媽媽重重一擊。因為沒有提前識字,哥哥入學的時候識字量很有限,也就100個不到。結果一年級一上來就傻眼了,課本上生字量很多,老師講課進度又很快,很多字都不認識,看課本跟看天書一樣,哥哥完全跟不上節奏。
  • 「幼升小」識字3000未必有優勢 專家解四大素養
    原標題:「幼升小」識字3000未必有優勢 專家解四大素養調查還顯示,父母的焦慮心情仍在:雖然入學前家長最希望孩子掌握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但仍有70%的家長表示「會教孩子認讀拼音」。   「幼升小」該做哪些準備?
  • 孩子幼升小 不適應難壞家長 專家支招:要正面鼓勵
    開學一周了,「豆丁」們背上書包,正式成為小學生,記者也在不少小學校門口發現,清晨,有不少孩子哭著喊著拽著父母衣角,拒絕去學校,家長連哄帶騙拖著才進門。孩子這邊擰頭揮手,一副「可憐樣」,家長那邊依依不捨掉著淚,類似這種「開學苦情大戲」阻隔了幼升小兩個學段。
  • 為了快樂教育拒絕學前識字!媽媽這個選擇是尊重孩子還是耽誤孩子
    三歲就開始識字 是在扼殺孩子天性? 小雨給大家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是因為媽媽發在微信群裡的幾段視頻:睡前故事時間,小雨突然拿起一本繪本跟媽媽講「這是封面,這是封底,這是書脊」;媽媽上班,自己一個人朗讀繪本,書上的字全都認識而且聲音超級自信洪亮。
  • 寶寶的這4個部位,越大證明越有福氣,你家寶寶中了幾個?
    寶寶的這4個部位,越大證明越有福氣,你家寶寶中了幾個?現如今,養娃已經成為家家戶戶必談的一個話題了。寶寶自從出生之日起,就成為了全家的希望。一般來說,新生兒的手腳越大,證明寶寶長得越高、體重越重。而手腳大的寶寶,往往也會比較的"有福氣"。受到父母的基因影響,手腳大的寶寶,只要正常的餵養,長大之後個頭一定不會小!但是,做家長的也要注意給孩子加強營養和鍛鍊,否則孩子一樣不會長高的。經常喝純牛奶,也有助於孩子的身高增長。
  • 不知道這幾點,繪本讀的越多,對孩子傷害越大
    孩子在出生十二個小時以後就會辨認媽媽的聲音了,這個時期叫前語言發展時期,此時給孩子聽覺上的刺激,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系統。經常讀繪本的孩子,會聽到日常生活裡不太經常聽到的詞語,越早聽到,聽得越多,越有利於孩子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系統。
  • 這幾種禮貌傷害孩子的身心,家長為了面子傷害孩子,太不值
    用孩子撐面子的常見做法就是這幾種禮貌,可是家長要知道這幾種禮貌傷害孩子的身心,家長為了面子傷害孩子,太不值。你是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這句話出現的頻率何其之高,不管是家裡的親兄弟姐妹,還是在外碰到小朋友。很多家長為了顯得自己教育有方,讓孩子懂禮貌,就會說你是大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
  • 本年度幼升小回顧,2021幼升小家長要關注這幾點
    2020幼升小,是否有令你記憶深刻的片段呢?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回顧,看看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注意的!★展望2021:如果不出現太大意外情況的話,明年的幼升小政策發布、報名時間將回歸正常。>★展望2021:網上報名省時省力、效率高,相信這也是往後幼升小報名的趨勢,今年開展網上報名的這些區,明年幼升小也極有可能繼續採用網上報名。
  • 洪恩識字、叫叫識字哪個好?10歲以下孩子識字多少合適?
    今天我們就來測評一下關於識字的幾個app,分別是洪恩識字、悟空識字還有叫叫識字,看看悟空、叫叫、洪恩識字怎麼樣吧。,不過洪恩根據學齡前、幼升小、一年級的識字量分為了以下3個階段。魚sir看了叫叫識字的課程內容,內容設定主要圍繞「冒險」展開。值得一提的是,一節課除了6個漢字會進行重點學習以外,會根據這幾個漢字進行詞組拓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幫助理解所學的漢字的含義,另一方面也能拓展孩子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