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生什麼病都不給孩子吃藥,全靠自愈,顯然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寶寶疾病的發展和多方面是有關係的,如病原微生物的數量、致病力以及人體的抵抗力等。寶寶平時生病感冒,多數是病毒感染,一周左右大部分都會自愈。但是,大部分並不代表全部,並且很多其他疾病前期的表現往往和感冒很類似,有時候醫生判斷上都有很大困難,更不用說家長了。
昨天早晨門診看見一位小寶寶,由爺爺帶過來的。因為前邊有就診的寶寶,讓他在診室外等候。在外邊後候診的時候,聽見寶寶咳嗽很深,聽咳嗽聲音感覺這個寶寶肺部應該有點問題。等到他們的時候,爺爺說你給拿點消炎藥。詢問病史知道孩子咳嗽有1周多,今天突然出現發熱,體溫也不高基本都在38.0攝氏度以下。仔細聽了聽肺部,右肺底部聽到細小的溼羅音。判斷寶寶可能出現肺炎,為了明確診斷及炎症程度,讓寶寶拍一個片子和血常規。爺爺說平時孩子感冒咳嗽吃點藥就行,你給拿點藥。大爺態度堅決,給開完藥後,注意事項告知大爺。
今天一早門診,大爺領著孫子又來到診室,說孩子今晨體溫突然到39.5攝氏度,沒有昨天活潑了。告訴大爺寶寶有可能是肺炎。片子結果提示右肺炎症,血常規也明顯異常。
因此,有的時候寶寶生病單純以自己的抵抗力是很難痊癒的。
即使普通的感冒,家長不注意也會引起很多併發症
1、急性鼻竇炎。如果寶寶流濃涕長時間不見好轉,出現發熱,頭疼等症狀,要小心鼻竇炎的可能。不要當成普通的感冒治療了。
2、急性中耳炎。兒童鼻部特殊的結構,咽鼓管短而平,長時間感冒,較成人容易引起中耳炎。嬰幼兒可能不典型。如果寶寶感冒症狀不緩解,出現發熱、撓耳朵、頻頻搖頭等情況,要注意有無中耳炎情況的發生。
3、急性咽、扁桃體炎。寶寶咽炎、扁桃體炎分為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症狀往往比較輕。如果時間久了,繼發細菌感染,寶寶症狀往往比較重。咽部充血明顯,有明顯的膿性分泌物。血常規往往提示明顯的細菌感染指徵。
4、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感冒一般都是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狀,但是有些特殊的病毒,也會導致下呼吸道的感染,進而引起支氣管炎及肺炎的情況。如果寶寶流鼻涕之後出現發熱、咳嗽劇烈,甚至是有膿痰的情況,一定要注意感冒引起下呼吸道的症狀。
寶寶疾病的進展與侵入人體病原微生物濃度、致病力和人體抵抗力有關
有的家長發現,寶寶去幼兒園,有一個寶寶生病,就會出現其他寶寶生病,但是並不是全部的寶寶。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如果濃度不足以達到致病量、致病力差,呼吸道等屏障作用足以清除微生物。即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寶寶複雜的免疫機制被激活,很大一部分微生物也會被清除,進而避免寶寶生病。如果寶寶抵抗力下降,而病原微生物濃度高,致病力強,寶寶很容易中招。嚴重的時候,如果沒有外界的幹預,寶寶很容易引起併發症。
總結
寶寶生病,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不吃藥等著自愈,但是也不是寶寶生病了就馬上吃藥,這都是不可取的。寶寶再觀察後不見好轉,應該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