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太南了!」
「2019年就要過去了,第一次,不懷念!」……或許你也有同感,今年的辭舊迎新,朋友圈裡瀰漫著一股焦慮。
我們為什麼焦慮?如果誠實面對自己,焦慮背後的真相恐怕是,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和對自身競爭力的不確信。
而對於父母來說,這種焦慮映射到孩子身上,就是給下一代高品質教育的急迫和對未來社會人才標準不確定間的擰巴。
作為Etonkids伊頓國際教育集團旗下品牌,我們希望站在伊頓18年來學前教育積澱、和國際化視野的基礎上,為更多學齡前孩子提供專業品質教育,讓他們擁有立足未來的核心素養和能力——這就是Kidsplus伊頓環球童學創立的初衷。
對於這個世紀之問,60多年前就已經有權威國際組織嘗試著解答了。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應對21世紀對教育提出的挑戰,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習做事、學會共處、學會成為你自己。這四個「學會」雖然沒有冠以21世紀核心素養的名稱,但卻為回答未來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指明了方向。
進入21世紀後,UNESCO一方面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推動教育機會公平,另一方面開始思考核心素養的問題,並在其一年一度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和其他不定期研究報告中,對教育的培養目標做與時俱進的預判和闡述。
下圖是UNESCO對21世紀核心素養比較完整的一個總結。
(從左到右依次為:批判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及領導力、靈活的適應能力、創業能力、有效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使用和分析信息能力、好奇心和想像力)
我們再看看其他一些國際知名機構是如何定義的。
IBO(國際文憑組織)是世界公認的國際教育的領跑者,IB文憑也受到全球範圍的認可。為了培養出有責任心的終身學習者,IB教育提出了十大培養目標(見下圖),所有的課程設計都是圍繞這一核心開展。
全球最大、致力於人力資源管理的SHRM(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也從需求和就業的角度,列出了最受歡迎的人才需要具備的素養。
不同組織、機構對於21世紀核心素養的解讀和具體指標維度不同,但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相通之處。
下面這張圖是對上面的關鍵元素合併同類項後的結果,這也是Kidsplus伊頓環球童學遵循的人才培養模型。
在這九大素養裡,有兩點容易被忽視。
品格養成——產生正向社會價值的前提
如果將21世紀核心素養比喻成為一個人成長的發動機,那麼良好的品格就是這臺發動機的引擎。
正如馬丁·路得·金所說—— 「智慧加品格,才是教育的真諦」,美好的品格是對社會產生正向價值的前提,否則能力越大,對社會的破壞往往也越大。
多元文化——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羅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講中,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李寧」品牌怎麼就又突然火起來了?
本土化與國際化,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總認為二者的關係是此消彼漲,但事實是,所謂國際首先有國才有際,要提升國際能力,首先要確保具備強大的本土能力,特別是強烈的民族文化的認同。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需要不同的文明各自發展、彼此交流,這樣才能創造出更新、更持續的文明形態。
作為深耕英語教育及出國留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外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曹文教授,也深有感觸:「國外頂級大學青睞什麼樣的中國學生?優異的英語水平只是基礎,真正有競爭力的是那些有中國情懷、對世界關注且有獨到見解的孩子。」
基於21世紀核心素養模型,打造立足未來的課程體系,讓更多中國孩子享受到高品質的中西融合教育,成長為具有「中華情懷、國際視野」的世界小公民!
這是中國立足未來的需要,是中國家庭對於教育的期待,也是Kidsplus伊頓環球童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