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即將到來,不少家長驚喜地發現家門口添了新學校。近年來,北京市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增,通過名校建分校、集團化辦學、原有學校改擴建以及新增九年一貫制學校等方式,為孩子們又增添了一批新學校、新校區,進一步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正值中小學入學和升學季,下面就來看看你家門口又多了哪些好學校。
東城區
永外地區將添優質中學資源。在最近的區長信箱中,東城區透露,匯文中學和文匯中學都將在這裡設置新校區。
匯文中學將在永外地區設立匯文中學初中部南校區,進一步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匯文中學初中部南校區與匯文中學初中部實行大年級組制,統一學籍、統一師資、統一教育教學活動、統一學業評價標準,統一升學方式;幹部教師將按組織程序與學校管理辦法由匯文中學統籌安排使用;校區幹部由校長任命、學校校務會通過,報經區委教育工委組織部備案後履職。2021年4月,按照入學招生工作方案落實各項招生工作計劃,發布入學相關信息;關於工程建設方案,區教委與學校將根據進程擇期公布。
文匯中學將在永外地區設立文匯中學南校區,用於文匯中學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原十一中分校今年停止招生。從今年7月開始,文匯中學南校區將開始招生。調整後的文匯中學南校區將實現與本校區學生學籍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教學質量監控統一。學校以大年級組制整體協調教師隊伍,實現兩校區學生的全面管理,確保教學質量優質均衡發展。
為了進一步發揮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輻射帶動作用,東城區今年在和平裡地區建設了北京二中分校北校區。早前報導的消息顯示,二中分校北校區主要對接史家實驗學校畢業生和部分和平裡學區的學生,跟二中分校一體化辦學,將在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
西城區
2020年,西城區為了進一步提升教育優質均衡度並保障學位充足,將新增義務教育學位不低於5000個,其中中學項目9個,新增學位不低於1000個;小學項目52個,新增學位不低於4000個。
在西城,百年老校161中學南遷在近年備受關注。為了優化區域的優質教育布局,拓展辦學空間,位於西長安街1號的161中學中校區和位於北長街113號的161中學北校區,全部搬遷至城南(西城區南橫西街94號),而位於前門西大街43號的161中學南校區,則決定在原址上重建。
新校址建設被列入西城區重點工程,於2018年8月完成了改造。因為161中學新校區所處的是原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的校址,北京衛生職業學校是北京市一所高職院校,擁有較為充裕的實驗室空間。高達十層的實驗樓號稱是目前北京市中小學樓層最多、實驗室數量最多的。改擴建之後,新建了領操臺和看臺,翻建了400米標準跑道的操場及足球、籃球、排球場地,大大拓展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活動空間,並完善了各類配套設施。
從今年開始,北京市鐵路第二中學變身九年一貫制學校,其新建的小學部即將與北京小學、京華實驗學校一起,同時在北京市西城區範圍內招生。
北京市鐵路第二中學小學部為公辦校,坐落於月壇西街5號,位於中學部內。校區內設有學生餐廳、風雨操場、室外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桌球臺;學生教室設備完善,配備了科技、形體、美術、音樂等專業教室;共享中學部圖書館、閱覽室、心理園地、機器人專業教室、通用技術教室、人工智慧教室、專業實驗室、多功能廳等校內資源。
根據規劃,北京市鐵路第二中學小學部建制為24個教學班,今年將面向符合西城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招收4個班的學生。每個班的學生不超過35人。
朝陽區
今年,朝陽區已經有3所新的民辦學校和2所公辦學校確定在秋季學期招生,民辦校分別是人大附中朝陽分校小學部、人大附中朝陽分校東壩校區、北京致知學校三所民辦校;公辦校分別是清華附中望京學校和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高中部。
人大附中朝陽分校於2014年正式開學,是朝陽區教委為了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朝陽區教育整體辦學水平而引進的一所全日制民辦完全中學。自2020年起,該校將向小學學段進行延伸,開始招收小學一年級學生,實行從小學至初中9年一貫制的培養模式。學校地址位於朝陽區太陽宮北街人大附中朝陽分校校內,第一年招收一年級兩個班,共60名學生。
人大附中朝陽分校東壩校區是一所民辦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是人大附中朝陽分校向東壩地區延伸的辦學主體,與坐落在太陽宮的人大附中朝陽分校實行「一體兩翼」的辦學模式。學校包含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小學和初中實施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輔之以外教授課的浸泡式英語課程為主要特色的校本課程;高中開設國際融合課程,與國際名校合作,助力學生赴海外升學深造。學校地址位於朝陽區管莊路181號院,第一年招收8個班,計240人。
清華附中望京學校今年已經開始招生。這所學校是朝陽區教委批覆的完全中學,編制為36個教學班,從2020年秋季開始招收初一、高一學生。
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將在秋季學期開設普通高中部,招收高一新生,其中科技特長生3名。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成立於2014年2月,由中國科學院和朝陽區教委聯合辦學。學校除了常規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信息技術實驗室外,還擁有微生物實驗室、科學方艙和科技苑等高端實驗室,為學生完成STEM課程提供了平臺和硬體設施。學校將採用雙導師培養制度,即校內教師、中國科學院院所實驗室科學家共同擔任學生導師。
海澱區
2020年海澱區預計實現中小學學位增加8000至9000個,持續擴大辦學空間仍是海澱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北大附中西三旗學校、十一晉元中學建成招生,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育英中學等已陸續投入使用。同時,八一學校小學部改擴建、二十中永泰校區二期項目、北大附中新馨苑學校也計劃在今年開工。
北部地區是海澱教育著重發力的熱點區域。從去年開始,據公開報導,這一區域至少將開工建設22所學校,包括清華附中、十一學校、中關村一小等優質教育資源,都將引入北部地區。
這一地區最近傳來消息的是清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稻香湖校區,即未來的清華附中稻香湖學校(暫定名)。就在上個月,學校啟動了師資招聘。
據介紹,這所學校坐落於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學校東鄰永豐產業基地,北鄰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景色宜人,環境優美。該學校依照「五個一」原則,即「統一校園、統一師資、統一資源分配、統一教學組織、以及統一管理運營」,辦學模式為小班化、寄宿制和走讀制相結合的方式。
豐臺區
今年,十一學校豐臺中學和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將實現招生開學。早在2019年,豐臺區教委就與北京十一學校籤約,宣布合作舉辦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北京十一學校豐臺中學、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
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位於豐臺區嶽各莊地區,佔地面積1893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7500平方米,辦學性質為普通公辦初中,建設規模為30班,學位1200個。中堂實驗學校於2019年10月開工,教學樓首層為教學用房及附屬用房、戲劇排練廳、圖書館;二至五層為教學及附屬用房。此外,地下二層為地下車庫、水上運動訓練館、體育活動室、桌球室及設備用房;地下一層為教學及附屬用房、戲劇排練廳、餐廳、廚房、設備用房及汽車庫,此外還包括教工宿舍等相關建築。
北京十一學校豐臺中學位於豐臺區南苑鄉石榴莊村,規劃用地規模24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5000平方米,計劃建成普通公辦走班制初中校,可容納學生1100人。今年初步招生規模2個班,未來將逐漸擴大招生規模。
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改擴建項目)位於豐臺區石榴莊南裡,佔地面積11462平方米,建築面積4976平方米,將新建1棟實驗樓,佔地面積7898平方米,建築面積6319,規模為24班,學位約1000個。
在豐臺科技園,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實驗學校的建設也一直備受關注。根據規劃,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實驗學校於今年竣工,建設規劃包括教學樓、實驗樓、多功能中心、體育場及配套設施。學校將建成集小學、中學於一體的「雙一流」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同時,為豐臺科技園高新區就業者提供無後顧之憂的良好創業環境。
通州區
今年9月份北京城市副中心又一所學校開學:通運小學將迎來首批一年級新生。
據介紹,通運小學為區教委直屬,列入區政府2020年實事工程。學校位於通運街道,佔地面積17977.58平米,建築總面積20957.16平米,其中地上4層11656.76平米,地下兩層9300.4平米。設計規模24個教學班,960個學位。校內建有圖書館、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科技活動教室等功能教室以及風雨操場、足球場、籃球場等運動場地。
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持續提高基礎教育學位保障能力,北京五中通州校區、潞苑小學、拔萃駿源學校、北京市黃城根小學通州校區等一批新建校陸續投入使用,有效擴充了區域學位供應,各校在打造過硬的辦學條件的基礎上,也在短時間內形成了各自的辦學特色。通運小學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將成為副中心教育邁向優質均衡的重要一步。
來源:各區教委網站、首都教育新媒體聯盟等
編輯:現教姐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