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形碼標籤設計解決方案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顧客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不確定性也大大增加,在貿易物流、生產製造等領域對供應鏈效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由於物品標識和識別技術的落後,造成信息不對稱,嚴重地影響到社會物流效率。
在成熟條碼技術在物流各類中越來越普及應用的背景下,在對RFID(射頻標籤)自動標識技術開發、應用前景的一片懷疑和爭論聲中,一些IT和供應鏈的領導者們又提出EPC技術(電子產品代碼)和物連網的概念藍圖。那麼,EPC與RFID到底是什麼關係?EPC會取代條碼嗎?這些問題使業界和物流信息技術用戶困惑和茫然,急需一個科學的辨析和合乎邏輯的解釋。
條碼、RFID、EPC三者的優缺點分析
條碼標識技術的局限性
優點:1 、輸入速度快 2、可靠性高 3、採集信息大 4、靈活實用 5、成本低 6、便於企業加強。
條碼雖然在現在應用很廣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但是條碼仍有很多缺點:
(1)條碼只能識別一類產品,而無法識別單品。
(2)條碼是可視傳播技術。即,掃描儀必須「看見」條碼才能讀取它,這表明人們通常必須將條碼對準掃描儀才有效。
(3)如果印有條碼的橫條被撕裂、汙損或脫落,就無法掃描這些商品。
(4)傳統一維條碼是索引代碼,必須實時和資料庫聯繫,從資料庫中尋找完整的描述數據。
條碼的局限性具體有:
① 信息標識是靜態的
② 信息識別是接觸式的
③ 信息容量是有限的
④不能給每個消費單元的身份
⑤ 數據存儲、計算是集中的
⑥ 二維條碼只解決了信息標識容量問題
條碼標識系統在零售結算和庫存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供應鏈中還有幾個方面的不足:
(1)沒有做到真正的「一物一碼」:對每一個商品的不到位,無法實現產品的實時追蹤;
(2)傳統的EDI方式由於成本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不便於推廣,需要開發基於網際網路的EDI標準;
(3)沒有分類和屬性信息;不能實現分類查詢、統計等應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受到限制。
總之,條碼只能適用於流通領域(商流和物流的信息),不能透明地跟蹤和貫穿供應鏈過程。
EPC的優缺點:
1. 科學性:結構明確,易於使用、維護。
2. 兼容性:EPC編碼標準與目前廣泛應用的EAN編碼標準是兼容的,GTIN是EPC編碼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廣泛使用的GTIN、SSCC、GLN等都可以順利轉換到EPC中去。
3.全面性:可在生產、流通、存儲、結算、跟蹤、召回等供應鏈的各環節全面應用。
4. 合理性:由EPCglobal、各國EPC機構(中國的機構稱為EPCglobal China EPC編碼結構延伸自現行的傳統條形碼。
優點:在對象信息描述上,更為豐富、詳細,並更具時效優勢;而EPC屬於自動識別科技,不需人工操作『EPC碼的標示對象除了使用傳統條形碼的物品外,小至單一對象、盒子,大至貨櫃、貨車等,甚至擴及服務項目的物品都合適使用EPC碼,提供這些實體或虛擬對象的全球編號; EPC目標是為所有實體提供標識,除了物理實體,還可用來標識服務、組織等非物理實體。
缺點:EPC較昂貴
RFID的優缺點
優點:
1、與條碼技術相比,RFID則是一種新的自動識別技術
2、可以非接觸識讀,距離可以從十釐米至幾十米
3、可識別高速動物體
4、抗惡劣環境
5、保密性好
6、可以識別多個識別對象
7、讀寫速度
8、可重複使用
9、晶片本身可以儲存信息
10、抗汙染性和耐久性
11、可回收性
12、可實現長期跟蹤
缺點:
1、RFID成本太高,再加上RFID發射器、讀取機、編碼器及無線等設備成本高
2、涉及到隱私的問題
3、RFID標籤一旦接近讀寫器就會無條件自動發出訊息,無法確認該RFID讀寫器是否合法
4、含有金屬和水分的物體或是環境會對RFID產生影響
5、多國頻率開放頻度不一,仍有一致性上的問題
6、在批量識別是可能出現誤差
7、缺乏完整的標準體系
EPC與物聯網的關係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就是「產品電子代碼。我們開始的理解是把任何東西都搬到夠查詢全球範圍內沒意見物品信息的網絡平臺,物聯網的索引就是EPC代碼。物聯網有這麼幾個組成部分,一個是編碼,標識功能,一是中間件,功能,還有一個ONS是尋址的功能,還有EPCIS存貯的功能。
EPC相當於物聯網的內核,EPC代碼通過物聯網進行電子數據交換,EPC代碼通過RFID標籤作為載體,隨著實物在現實社會中流通。通過物聯網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任何東西都在物聯網上,每個物品都有的EPC代碼,這樣就可以通過物聯網查到其檔案的情況,防偽的問題和一系列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射頻自動識別,正式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籤中存儲著規範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