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發展,網絡自製劇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的粗放、低劣走向品質、主流。
在這當中,搜狐無疑是自製劇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不但做內容渠道商,還要做內容生產商。
就目前看來,其發展模式也愈發成熟,不斷向產業鏈上下遊進行滲透。而在最近風頭正盛的國民校花大賽更是這一閉環中的關鍵一環。經過四年的發展探索和完善,搜狐的「狐友國民校花大賽」不僅僅是其演員選拔的重要環節,更是一種獨有的熱門營銷IP,在各大高校當中掀起一輪又一輪浪潮。
顏時代的金礦深度挖掘:TVB式選拔引爆關注「G點」
不久前,「狐友國民校草」大賽剛剛落下帷幕,第四屆「狐友國民校花大賽」的戰火又燃燒了起來。
北京賽區海選100強合影
本屆校花大賽將設置北京、杭州、成都、西安、青島、深圳、長春7大賽區,覆蓋全國200多所重點高校。而最終經過層層選拔突出重圍,成為全國十強的「狐友國民校花」將獲得搜狐千萬級曝光資源,
男生看校花大賽,女生看校草大賽,這兩項活動覆蓋了不同性別大學生群體。有顏,有料,素人選拔,但這些素人卻通過校花、校草大賽這樣的平臺迅速積攢了大量的人氣。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選拔模式其實是種TVB式的藝人選拔和培養。與搜狐發力許久的自製劇形成很好的補充,選拔出來的校花、校草可以參與搜狐自製劇的演出。這一方面使得選秀藝人可以真正有表現機會,而不是選出過後沒有後續的包裝,這也是如今校花大賽影響力越來越大,參與度越來越高的原因;二是降低製作成本,從演員到內容再到播放,形成內容製作的全面「自營」,而不單單做視頻內容的渠道商。
除此之外,單論活動帶來的直接影響其實也是顯而易見的。
顏值經濟時代,艾瑞推出的《中國「顏值經濟」微報告》顯示,鮮肉小花展現著超強的消費力,藉助鮮肉、小花、高顏值的營銷活動,成為打造爆款的重要手段,吸引諸多年輕人的關注。
而作為活動發起者的搜狐,自然佔據了這一營銷生態的制高點。不必像其它品牌那般想方設法追熱點、蹭流量,畢竟蹭流量不如自己造流量,就像天貓的雙11,京東的618,校花校草大賽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搜狐獨有的,別人無法模仿和抄襲的營銷資源。
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校花校草們的粉絲也越來越多,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其實也起到了一種蓄勢的作用,這也為接下來他們參演自製劇奠定粉絲基礎,為自製劇成為爆款,引爆年輕人圈層,挖掘長尾價值進行預熱。
附著力法則下的產品軟推廣 以活動為契機的逐鹿中原
產品推廣難入上青天,不少產品缺的不是產品的體驗和功能,缺的是一種吸引力,一種讓用戶願意從應用商店下載到自己手機的吸引力,而這需要產品經理在營銷上多下功夫。
《紐約客》怪才格拉德威爾的才華橫溢之作《引爆點》,重點談論的就是怎樣讓產品發起流行潮,其中提到附著力法則,信息具有「附著」性,才能讓人印象深刻。
那麼怎樣使信息產生附著力呢?那就是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傳遞出去。
就像下沉市場三巨頭中的拼多多、趣頭條,它們為什麼能夠引發人們的自傳播機制?在消費網際網路被人為大局已定的時候殺出一條血路?這是因為它們找到了可以附著信息的優秀介質。
拼多多的低價、免費送等活動,趣頭條的「賞金」模式,這些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這也是兩大平臺實現快速推廣和發展的關鍵。
社交被搜狐掌門人張朝陽認作是網際網路的中原,狐友推出則是搜狐逐鹿中原的過程。那麼在社交江湖穩定多年,如何吸引用戶主動使用和推廣狐友成為搜狐逐鹿中原的關鍵。如今看來,校花、校草大賽已然成為附著狐友app推廣這一信息的優秀事件介質。
2019狐友國民校花大賽線上招募報名需要下載狐友APP,註冊開通個人帳號,然後加#2019狐友國民校花大賽,發布圖文/視頻動態進行自我介紹報名參與。而支持者粉絲們也需要下載平臺來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
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完善,校花大賽的影響力已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廣大年輕人群體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這為其狐友app推廣提供了契機。藉助這一熱門活動影響廣大年輕人,從而實現逐鹿中原的目標。
可以說,在活動本身、自製劇製作以外,校花、校草大賽其實也充當著搜狐狐友app推廣的利刃,與活動熱度實現深度的捆綁。
拉新靠活動,但留存靠產品,在活動舉辦過後產品的活躍依舊高漲這也證明了產品設計的出色之處,讓用戶在短期內決定留下來。
很多次,有記者在詢問張朝陽關於狐友有什麼獨有的特點時,張朝陽總是雲淡風輕的表示產品好不好用用看就知道了。如今看來,這種雲淡風輕的背後有著足夠的產品自信作為支撐,結果確實沒有讓人失望。
充當內容生產者:由視頻內容到媒體內容的護城河重塑
無論是媒體還是視頻,搜狐的主營業務少不了與內容打交道。
正如開篇所提到的,如今的搜狐,不滿足於做內容的渠道商,還要做內容的生產者。這也使得其可以牢牢掌握內容生產的源頭、運輸和後續使用挖掘,實現旗下內容產業的全鏈條掌握。
總結如今的視頻產業,內容版權採購價格不斷上漲,成為了燒錢的無底洞,這也成為各大視頻平臺共同的痛。而在過去唯流量論盛行的網際網路江湖,追求爆款影視作品版權成為行業共識性正確。但如今看來,流量有時候會騙人,投入產出比極不對等,奈飛式的自製劇逐漸走俏,而在國內視頻平臺中,搜狐在自製劇方面無疑走在行業的前列。搜狐對自製劇出品製作環節上下遊的掌控能力已經大大加強。
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通過校花校草大賽實現對藝人的選拔、培訓,接著在內容創作、拍攝選擇合適的演員而不只是單純的唯流量論,在後續的推廣以及IP深度挖掘中又有足夠的資源和渠道,這就形成了TVB模式獨家籤約眾多伊人+穩定的創作人資源+高效穩定的製作開發這樣一種三位一體的優勢。
如今,透過搜狐剛剛發布的財報不難看出,與其它視頻平臺依舊巨額虧損相比,搜狐在內容方面的虧損大大收窄。可以預料的是,隨著模式的逐漸成熟,當越過了一定的閾值之後,搜狐也將進入了邊際效益遞增的階段。
從這個維度來看,此前張朝陽表示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實現盈利其實是有很大可能的。
而在媒體方面,搜狐也採取了類似於視頻的玩法,那就是發揮自製價值。搜狐通過5G論壇以及AI峰會以及財經峰會生產內容,控制了內容源頭,使得搜狐可以產出大量優質獨家的內容。
關於媒體,張朝陽認為媒體平臺內容有兩個側面:嚴肅媒體平臺和娛樂營銷平臺。
就了解到的,目前搜狐平臺內容的產生有自媒體的產生,有網絡劇的製作,還有短視頻的分享,包括UGC用戶產生內容。內容的分發有PC上大家看門戶,有手機搜狐網用瀏覽器來訪問,用搜尋引擎可以搜到很多搜狐的內容,還有用搜狐新聞可以用信息流的分發模式機器學習計算,還有社交網絡的分發方式,狐友的分發方式。
事實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最大的變革在於傳播方式的改變,主要特徵在於模式和渠道上的多元化,搜狐通過一面通過優質內容挖掘,吸引用戶觀看,另一方面通過媒介的全渠道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觀看喜好。內容與渠道「兩條腿」一起走,這也讓我們對搜狐媒體業務接下來發展充滿期待。
總的來看,如今的搜狐在自己的傳統業務視頻和媒體兩大內容產業上都吹響了復興的號角,並且都找到了適應於當下市場需求用戶需求的發展道路。而這也讓我們有理由去相信,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谷期後,重新振作起來的搜狐,將為我們上演一部王者歸來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