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橘媽
大姨媽是女性最特別的一位親戚,讓人又愛又恨。
懷孕期間,這位親戚一直不上門,讓寶媽們感覺還不錯,但是在產後,這位親戚遲遲不上門,寶媽們又開始焦慮,而且產後這位親戚「脾氣」很可能和以前不一樣,這些變化也讓寶媽們惴惴不安。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產後大姨媽的這些事兒。
很多寶媽覺得產後經期恢復的越早越好,來大姨媽就說明子宮恢復正常了,而沒有來則說明產後恢復的不好,其實不用有這樣的壓力,姨媽早晚都會來,來的早晚也沒有好壞十分。
產後經期恢復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產後是否哺乳對大姨媽到來早晚有明顯的影響。
不哺乳的媽媽產後2-4個月大姨媽會恢復,而哺乳的媽媽可能半年到一年才會恢復。
一般來說,產後經期量和持續時間應該和懷孕之前差不多,不應該出現量特別大或者量特別少的情況。正常情況下,每個大姨媽周期只會流20-60ml的血,所以我們平常以為的量少其實並不算少,而如果流量超過80ml,就屬於血量過多。
有一些人覺得姨媽量大代表「氣血旺」,身體好,其實不是這樣的。相反的,姨媽量大的女性很容易貧血,所以平時要多吃點豬肝瘦肉之類的補鐵。
如果出現過多,而且持續時間特別長,幾乎一個小時就要溼透一條衛生間,就需要去醫院做一下檢查了。
女性都知道,正常的姨媽色是暗紅色,如果姨媽是粉色就要小心了。粉色姨媽說明體內雌性激素水平比較低,沒辦法讓子宮內膜穩定增長。又或者是宮腔或者生殖道有感染,滲出了粉色的黏液。
總之,姨媽變粉色了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及時就醫是首要選擇。
很多寶媽產後經期會變得紊亂,沒有規律,這是因為產後身體需要一個調節的過程,一般過一段時間就會逐漸調整過來,或者偶爾出現一兩次不太正常,之後重新恢復,或者是恢復後總是提前或者推遲一兩天,這都是正常的,如果好幾個月持續不正常,就需要去做一下檢查。
正常來說,女性月經周期是每21-35天來一次,每次2-8天,只要在這個範圍內,偶爾一次不準時,都不用太擔心。
還有就是在哺乳期的媽媽,經期不規律很正常。
產後激素水平波動較大,而且高低起伏不穩定,加上卵巢的恢復需要時間,而且哺乳會影響雌激素的分泌,所以如果產後寶媽一直在餵奶,那麼來大姨媽後不規律很正常,斷奶之後會逐漸恢復的。
有些女性的姨媽來了就不走了,完全沒有「生理周期」,嚴重的一流好幾個月不見停。
這種不規律出血,需要給予額外的關注,很有可能是生殖道的惡性腫瘤在作怪,比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或者只是普通的異常子宮出血。但是也需要早日到醫院檢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產後,尤其是哺乳期結束後的經期,反映了寶媽此時的內分泌情況,這個階段寶媽要注意哪些事情,幫助自己月經儘快得到調理,身體更好的恢復呢?
情緒
心情好壞對月經情況有著很明顯的影響。產後寶媽照顧寶寶非常辛苦,容易出現煩躁抑鬱等情緒,而且情緒波動比較大,月經周期受到下丘腦、垂體、中樞神經這些部分調節,而情緒對這些部位都會產生影響,進而會對月經情況產生影響。
睡眠
熬夜導致人的生理節律被破壞,內分泌的協調性被打破,容易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的現象,而且長期熬夜對寶媽整個人的身體狀況影響很大,容易讓人變得憔悴衰老,所以一定要保證一個好的睡眠。
建議寶媽可以和寶寶同步睡眠,白天寶寶睡覺的時候寶媽也睡,這樣寶寶需要醒來吃奶睡覺時間很碎,但是寶媽也可以得到更多睡眠的機會。
飲食
恢復身體、調節經期,當然離不開飲食,很多寶媽產後經期不規律,和節食減肥有關係。
寶媽們想要儘快恢復體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節食過程中大量脂肪和蛋白質被消耗,雌激素會出現合成障礙,影響月經來潮,出現量少、延期甚至閉經的情況。
其實只要孕期和月子裡沒有不加節制的暴飲暴食,正常因為懷孕而增加的體重在產後是可以自然瘦下去的,因為哺乳的過程就非常消耗能量,只要我們全面均衡的飲食,身材是可以慢慢的恢復過來,而且還很健康。
運動
產後體型恢復要配上運動,保證每天的消耗熱量大於攝入熱量,肉肉就會和我們說拜拜了。
另外,運動本身就可以幫寶媽改善人體機能,適量運動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盆腔血液供應,適當鍛鍊腰腹肌肉,燃脂的同時可以給子宮提供溫暖,改善宮寒情況,對痛經也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