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報報導 東方衛報記者 杜海知連續9年無職務犯罪等案件;連續9年獲得南京市和玄武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稱號;連續7年收受住院患者紅包為零;僅僅開了幾十元的方子,就能治癒在別處花費8000多元也治不好的「疑難雜症」……無數慕名而來的全國各地患者,在這裡重新獲得生活的希望。
醫學專家雲集皮研所
皮研所全稱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研究所),是衛生部直屬的皮膚病性病醫院(研究所)。佔地4.0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3萬平方米。設有20餘個臨床及科研科室以及現場防治研究基地。它於1954年在北京成立,原名為「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直屬衛生部領導。1958年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1970年遷至江蘇泰州。1984年遷至南京現址,恢復為「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皮膚病醫院」。1986年在本院設立全國性病防治研究中心;1994年調整為「全國性病麻風控制中心」;2002年調整為「中國CDC性病麻風病技術指導中心」;2005年調整為「中國CDC性病控制中心」、「中國CDC麻風病控制中心」。現有職工315名,正副研究員、正副主任醫師60名,博士生導師11名,碩士生導師17名,享受政府特貼人員16名,47名專家在國家及省級專業委員會任職,2名專家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1名專家入選新世紀百千萬國家級人選,7名專家入選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帶頭人,2名專家入選「135」醫學重點人才工程培養計劃。
下鄉義診體恤看病難
小病自己扛,大病才上醫院看,能不住院的就不住,不得不住院的也要提前出院,這就是現代一部分老百姓看病的真實寫照。為真實感受老百姓看病的疾苦,皮研所多次組織所裡的專家,深入農村,為老百姓義診。通過這些真實生動的教育活動,讓黨員專家受教育,讓群眾得實惠。2005年組織全體黨員到農民的好支書——李元龍的家鄉六合大泉村進行「學習李元龍,保持先進性」的系列教育活動,內容包括: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宣誓;參觀學習李元龍先進事跡;組織醫學專家為農民免費義診;組織黨員捐款6555元慰問20戶特困農戶;並將大泉村定為長期衛生支農點,每季度組織黨員醫學專家下鄉義診。如今,皮研所每年的義診,成為大泉村村民最大的期待。每到這一天,村裡的老老少少都守在村口,迎接給他們送來溫暖和關懷的皮研所專家們。每次義診回來,專家們都感慨頗多。今年1月13日,新任黨委書記張烈根據中紀委六次全會精神專門給全體黨員上了一堂題為「預防職務犯罪」的黨課,告誡全體黨員時刻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反腐倡廉,防微杜漸,做遵紀守法的好黨員。
商家違規停藥三個月
皮研所明確規定:禁止醫藥代表進入診療區。可有的商家硬是頂風作案,結果被所裡紀檢部門抓獲,勒令停藥3個月。「哪個是醫藥代表,我們一看就知道。他們經常來。和別的患者不同,他們一來就專挑專家門診進,進去後坐在專家對面閒聊。」保衛處何處長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為防止狡猾的醫藥代表鑽空子,皮研所專門制定了嚴格的制度,紀檢監察和相關部門也不定期到診療區進行檢查,只要發現,都嚴懲不怠。2005年就先後處理了2家進入診療區的醫藥代表,對其實施停藥3個月的處罰。據何處長回憶,當時該醫藥代表裝扮成患者,在所裡活動已有多日,何處長發現後立即上報了黨辦。黨辦當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對活動的醫藥代表進行查處。採訪中,李惠然副所長告訴記者,如今皮研所對基建物資和大型醫療設備的採購,都嚴格按照事先進行市場調研、比價審計、重點考察、議價談價、按價採購的內控程序,監察、審計人員全過程參與、跟蹤,確保陽光操作,公開透明,集體決策,有效地防止了違規行為的發生。同時,堅持醫院藥品集中招標採購,防止暗箱操作行為。據了解,2005年中標藥品360種,佔醫院年藥品總額的80%。此外,在2005年皮研所對醫院的藥品招標工作、藥品價格執行情況、醫療收費的明碼標價與標準進行了自查中,未發現有重複收費、分解收費等亂收費行為,450多項收費項目均能按照物價部門核准的收費許可證、號按文收取。
患者紅包輾轉被退回
「博學技精堪稱醫者楷模,攻堅克頑無愧九州第一」——這是一廣東患者送紅包遭拒後,隨即轉送的一面錦旗。該患者下身陰囊潰破,已有1年半病史。來南京之前,已經四處尋醫花了37萬之多,上海、北京、香港等知名大醫院都去過,可收效甚微。眼看著潰破面積一天天加大,他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2005年8月中旬,他來到南京皮研所時,陰囊的潰破面積已達4/5,而且隨時有感染綠濃桿菌(特別難治的傳染病)的危險。「當時患者情緒低落,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度日如年,半年沒睡過一個好覺,因為他的炎症特別嚴重,每天要把陰囊浸泡在麻藥裡止痛,這樣才能睡覺。」回想當時的情形,主治趙醫生深有感觸。「說實話,我當時接手這個患者時,也沒有把握。我就按照常規方法,把他以前的各種治療史進行匯集、研究,並請所裡的專家進行專門會診,最終推翻了過去皮膚內科診療的思路,轉為依照皮膚外科病理治療,結果10天後,瘡面的新生肉芽就長出來了,治療非常成功。」說到這,趙醫生難掩激動。11月的一天,趙醫生夜裡值班,該患者來到趙醫生的辦公室聊天。臨走,拉了一下趙醫生的抽屜。當趙醫生發現是封好的紅包時,說什麼也不要,可患者硬是塞給了趙醫生。沒辦法,趙醫生只得將紅包上交了黨辦。沒過幾天,這面錦旗就送到了院辦。「紅包你不收,錦旗總該收了吧?」聽了這話,趙醫生明白了院裡已經將紅包退還給了患者。據悉,自1999年以來,皮研所已連續7年收受住院患者紅包為零。
幾十元治好「疑難雜症」
「怎麼才幾十塊錢,能看好嗎?」去年,一名曾被診為「疑難雜症」的患者,在拿到醫生開的藥後十分詫異,「這是不是開玩笑啊?我在家幾千塊錢都花了沒看好,這點藥就管事?」「根本不是什麼性病,只是一般的炎症。幾十塊錢夠了。」雖然醫生再三解釋,但他仍是將信將疑。可沒過幾天,所裡的電話響了。「當初來,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剛幾天症狀就……神醫啊!」電話裡,他聲淚俱下,對醫生更是千恩萬謝。原來,該患者是淮陰的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因感覺自己下身不適,去縣裡的醫院求醫,結果被診斷為難得一見的性病。怎麼好好的,就得了這麼個病?他越想越想不明白,回家更是不敢說,於是一個人偷偷看報紙的小廣告治療。結果,身上8000多元的積蓄都花光了,病情還是不見好轉,而且還越來越嚴重。怎麼辦呢?痛苦不堪的他已經被多年的求醫問診折騰的沒了力氣。最後,只得向家人一五一十說了。在家人的勸說下,這才來到皮研所。
感謝信貼滿診室大門口
「我是一位來自溧陽農村、年過60的普通農婦,從2005年3月至今,我嘴裡、胸、背等處患上了嚴重的天皰瘡,在溧陽幾個醫院和南京省口腔醫院前後治療了半年多,但收效甚微。2005年7月,我胸、背等多處天皰瘡發作,瘡面大而嚴重,讓我真是坐臥不安,生不如死。2005年12月19日,我和老伴慕名來到貴院,在二病區接受治療,該區以陳煒同志為首的全體醫生,天天到病房了解病情,認真檢查;以範曉莉為首的全體護士小姐,對病人不是親人更勝親人,不但護理心細,而且掛水注射技術好,她們每天都面帶微笑問長問短,百般叮囑,給人以莫大的溫馨。由於我患天皰瘡破損面大,天天塗藥,衣被極易弄髒,而兩位護士卻有求必應、不厭其煩、及時給患者換上乾爽的衣服。我很快就要出院了,住院治療20多天,深感貴院領導有方,既有一支技術精湛的醫療隊伍,又有為患者家屬考慮周到的生活設施,在這裡就像在家裡一樣。太多的話也不說了,在這裡,我和老伴對你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像這樣的感謝信,還有很多很多,在這裡記者也不想多加贅述。但患者們發自內心的感謝勝過了千言萬語,記者了解到,由於皮研所收到的感謝信太多,還為此專門訂立了一項制度,保衛處何處長成了「專職」看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