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東不往前伸,西不向後挪」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3 秉燭讀夏秋

我是農村漢子,我蓋了兩處房,都是親力親為,對蓋房裡面的說道很清楚。

「東不向前伸,西不向後挪」是有關蓋房採光的問題,下面我就為親們講講其中的道理。

農村蓋房是一件大事,人們對其重視程度不亞於婚喪嫁娶。畢竟百年大計,誰家也不總蓋房。

因此裡面有許多說道。比如房子向陽方向,你發現沒有?農村所有房子並非正北正南,都是稍微偏向東邊,這是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為了陽光照射時間長些。

還有就是院子要方正,不能一頭大一頭小,那是棺材院,住人不吉利。

也不能凹進一塊或者凸出一塊,那是刀背院或者手槍院,都是不吉利的院子。

農村蓋房都是橫成排,豎成行,儘量和前後左右鄰居保持一致,要顧及鄰家的感受。

比如你不要蓋的比鄰家房子高,最好一般齊(鄰家是多年的舊房除外)也不要在鄰家房子上空出「帽」。這在農村很忌諱,你這樣做是壓人一頭的意思,鄰家肯定不高興,你蓋高,鄰家就會加高攔水牆,如此一來鄰裡關係就會很緊張。

親們一定要切記「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搞好鄰裡關係很重要。

說到採光的問題,假如一排房子,你家的房子處在最東邊,蓋房時不要往前伸,為什麼呢?

太陽從東邊升起,你的房子往前伸就擋住了鄰家的陽光,萬物生長靠太陽,人也離不開陽光。你家往前伸,升起的太陽光遲遲照射不到鄰家,你想鄰家能高興嗎?你家住在最東邊兒,無論靠前靠後都可以採到第一縷陽光。為什麼要損人不利己往前伸呢?明白人不會做這種事。

「西不往後挪」意思是說在西邊的鄰家不要往後挪,還是說的採光問題,往後挪就會被東邊的鄰家擋住陽光。正確的做法是既不往前伸,也不往後挪。(統一蓋樓房不存在這個問題)

保持鄰家之間的看齊是正確答案。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俗語:​「寧往前趕一座山,不往後挪一塊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農村中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都是農村老一輩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的。有的俗語是用來教育後代們,有的俗語則是關於種田養殖方面的,也有一些俗語是關於天氣的。
  • 農村俗語:「樹挪死,人挪活」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至今在農村裡還有很多俗語,經過一輩又一輩地傳誦,能留到今天的都是精華。這些俗語都是老人家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的一些大道理,再教給下一代,好讓他們不走彎路。下面教給大家五句做人的俗語,看看你聽過沒有?第一句就是「見貴勿向前,做客別向後。」從字面上看的意思就是,遇到貴人不能向前,出門做客不要向後。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在以前,人有等級之分,身份高貴的人總是看不起地位低的,因此不要隨意向前,以免惹禍上身。而去別人家中做客,應該大方得體,不能畏畏縮縮,這就是作為一名客人應有的禮儀。
  • 俗語:西高過於東,家敗損人丁,有什麼意思,你聽過嗎?
    在農村,我們會聽到很多的俗語,有的是跟氣候有關,有的是跟莊稼有關的事,有的是跟人有關。今天我們所說的是跟房子有關的俗語,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建房都是要講究風水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好運,而且房屋的建造跟南北方的地域也有關係。就比如說男方蓋房,考慮最多的是防潮,而北方考慮的更多的是保暖和抗寒。從古至今,我們蓋房都有很多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不同。今天我們看一看這個俗語所說的是什麼意思?看看你們聽過有是否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面生活都會比較寧靜和平淡一些,因為農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娛樂和休閒活動。當在農村還是有一個樂趣的,那就是聽農村老人們說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就是農村俗語,都朗朗上口沒特別有趣、其中一些俗語還帶著著一些特別有趣的故事,蘊含著一些道理,到現在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這些農村俗語其實都是農民老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一個總結,對與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俗語其實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
  • 農村俗語「南留下北留上,東留高西留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特別是俗語,作為傳統文化內容之一,更是民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黃口小孩都能隨口來上那麼兩句。而俗語之所以在民間流傳如此廣泛。是因為它的形成與流傳與農村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俗語雖「俗」,但卻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願望。因此在民間,俗語也被人們稱為「短小精悍」的百科全書。
  • 農村俗語:「要想睡得好,切莫頭朝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要想睡得好,切莫頭朝東」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就是教會我們怎麼生活、怎麼為人處世,並讓我們在以後得工作生活上不迷路。雖然這些農村俗語聽起來有些粗糙,但是這「話糙理不糙」的俗語卻正確的引領了我們的世界觀,這和一些華而不實的詩句相比,這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則是更有魅力。因此來說,這農村俗語更貼近農村農民的生活,並指導我們後人前進。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睡覺的農村俗語,而農村老話說:「要想睡的好,切莫頭朝東」,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呢?
  • 農村俗語「坑前不坑後,坑左不坑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坑前不坑後,坑左不坑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看到這個「坑」,可不是要去坑人的,也不是隨隨便便在那裡要挖坑的!「坑前不坑後,坑左不坑右」,說的是農村的一種「水井」文化,坑在這裡就是水井的意思。在自來水普及之前,農村人多數是在自家院子裡打井吃水的。整句話的意思是在說,農村人打井,要在房子前面打,不在房子後面打,要在進大門以後的左邊打,而不要在右邊打。
  • 農村俗語「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都知道農村人們的生活經驗是非常豐富的,因為除了自己能在生活中積累經驗之外,大多數年輕人都能從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輩人哪裡學習到很多的生活心得,而老輩人常常也會用農村俗語來告誡年輕人,而且我們要知道農村有許多的俗語老話常常被運用到婚姻之中,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究竟詮釋著什麼意思?究竟有沒有道理?
  • 家宅莫探頭,探頭引盜偷,這句農村俗語講的意思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雖然有不少是講述的警示、育人的意寓。不過有些農村俗語,其實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這些俗語講述的是封建迷信的玄學之說。要是這樣也就罷了,權當學習一下以前的玄學知識,了解下古人的另一種智慧。但是這些俗語的原意,又讓一些沒有職業道德的風水師,或者一些對風水一知半解的人,歪解了。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當中都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講究,其實很多地方風俗在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了,真正堅持傳統的還是只有農村當中。而農村裡也同樣代代相傳著不少老話,這些話我們將它們稱作是「俗語」,而在諸多的農村俗語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會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其實在很早期的農村生活人們還十分的喜歡狩獵,那就是打野兔和抓野雞,這些野味都是當地人特別受歡迎的食物。每當有客人和重要節日的時候,他們便會拿上各自的工具上山捕獵,滿載而歸之後就又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也給人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狀態,有一些農村流傳的習俗也漸漸的被人們摒棄,不過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農村流傳的俗語。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普及,有很多俗語被人們所摒棄,甚至被年輕人所看不起,但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而言,他們對這些俗語卻深信不疑,並且還十分喜歡這些俗語當中,所富含的一些淺顯道理。而接下來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生不睡柳,死不睡楊,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俗語「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這樣解釋合理嗎?歡迎補充指正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民間俗話,這些俗話都是農民群眾在實際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經過時代的變遷和時間的洗禮,經久不衰,這些流下來的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俗語,讀來詼諧幽默卻又富含哲理,談笑之間,就把一個活生生的道理為你陳列於眼前。
  • 農村俗語:頭九二九下了雪,頭伏二伏雨不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頭九二九下了雪,頭伏二伏雨不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有的是關於封建迷信的,有的卻非常有道理,所以我們在看到俗語的時候要懂得區分,但是現在不管怎麼樣,這些俗語距離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遙遠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以前有沒有聽過。
  • 農村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 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概括了農村人的生活百態,包羅著萬象的大千社會。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再教育後人的時候總少不了幾句俗語,所以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的總能說說上幾句,剛開始聽的時候,感覺也沒有什麼意思,可是,和生活結合起來慢慢品味,就會悟到其中蘊含的深刻的哲學道理。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騎馬拜堂,家敗人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通俗易懂,簡短意賅,意義深刻,朗朗上口的特點被傳承至今,俗語農村人常用的語言,它包括了農事,氣象,生產,人情世故,擇偶,習俗等等,可謂是包羅萬象。雖說當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情感漸行漸遠,日益淡薄,但俗語卻依舊煥發著燦燦金光,前段時間,筆者就聽到一則俗語「騎馬拜堂,家敗人亡」,今天就和大家粗略的討論下這則俗語是什麼意思,不知道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有什麼根據?在農村庭院裡,很多人都養了一些花花草草,而這些形態各異的花草也給人們帶來了點綴,增加了樂趣。在這些花草中,有富貴牡丹、有發財樹、還有長壽花、銅錢草等,而這些花對花主人來說都是非常喜愛的,從這些花的名字來看也象徵著吉祥和富貴。不僅我們平常人都喜愛花,而文人墨客也是如此,就連大詩人陶淵明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喜歡花草自然是好的,可是老祖宗卻留下了這麼一句俗語,說「花旺人不旺」,那麼這句俗語在老祖宗看來有什麼依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