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調卡農》是德國作曲家帕赫貝爾Pachelbel 的一首作品,最初完成時是一首《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原版是三把提琴與通奏低音,但只有《D大調卡農》廣為流傳。
很多的人自然而然的認為,《D大調卡農》就是一首曲目,一首好聽的樂曲,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在巴洛克時期之前的作曲家,多以「曲式」來作曲,什麼是「曲式」?其實通常我們聽過的吉格、賦格、變奏、奏鳴、前奏曲等等都是所謂「曲式」。 而《D大調卡農》也是曲式裡的一種,如果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的話,就是「輪唱」,「輪唱」簡單來說就是有多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相互模仿、追逐,有一種綿延不斷的感覺。
從14世紀開始,就出現了這種形式的樂曲,也正因為如此,這些曲子沒有一個明確曲名,因此都是以曲式來命名樂曲,但是如果說它是一種曲名,也只是為了大家方便有個名稱去談論而已;因此卡農主要還是以一種音樂形式來定義。 所以當大家有聽到喜歡的「卡農」,一定要記下作曲家的名字,才能找到你喜歡的那一首。
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為何現在如此的出名?首先是旋律簡單,又不至於過度精緻典雅,加上它不斷重複的和諧旋律,給人讓人難忘的抒情音樂品質。
其次,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是一首高使用度和辨識度很高的音樂作品,我們經常會在電影,廣告、各種商業活動以及婚禮聽到,再加上重複性旋律,使它可以在任何時間結束都不會有突兀的感覺,因此這首歌也會成為演奏者們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