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應聘的殘障人士(左二)向工作人員了解崗位情況。文/圖江門日報記者/張華熾
通訊員/陳麗雯蔡冰冰
疫情之下,許多復工復產的企業面臨著產能缺乏的問題。近日,記者從多個社工組織了解到,針對企業用工需求,他們積極尋找適合殘疾人的崗位,為殘疾人開展就業幫扶。讓殘疾人走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這可以說是對殘疾人最好的關愛之一。
重度殘障人士
在家裡實現就業
「社工哥哥,我想工作,為家裡減輕負擔。」小星是一名重度智力殘障人士,今年已經30多歲了,前段時間,他向社工表達了自己的願望。
蓬江區殘疾人就業創業(棠下鎮)項目由蓬江區紅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運營,為了讓殘障人士實現就業,他們積極連結企業資源。「通過調查,項目鎖定了30名有就業意願,卻無法外出就業的殘疾人開展居家就業評估,目前有7名殘疾人已經在接受產品加工培訓。」社工李先生說。
「在家就能工作,爸媽也不用擔心了,真好。」在紅日社工的協調下,小星通過了培訓,目前在家裡為鎮上一家企業做產品加工。「簡單的手工勞作既能讓他有所寄託,又能賺錢貼補家用,謝謝你們。」小星的家人說。
據了解,蓬江區殘疾人就業創業(棠下鎮)項目針對棠下鎮16—60歲、有就業意願的殘疾人開展就業幫扶。其中居家就業旨在為無法外出就業的殘疾人提供包括居家產品加工、居家電商運營等就業崗位,讓殘疾人不需要外出就能就業,幫助殘疾人提升工作能力,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
精神障礙者
想為家裡出點力
由於社會對精神殘疾認知薄弱,大多數企業都不願意招聘精神殘疾人。「孩子也想工作,她平時堅持服藥,精神狀態穩定,沒問題的。」精神障礙者小玲的母親說,小玲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看到父親獨自一人撐起一個家,她很心疼,也想為家裡出點力。為此,小玲在母親的陪同下,找到了利民社工機構殘疾人支持性就業項目組,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個工作機會。
就業項目組社工了解小玲的基本情況及就業意願後,對接了廣東天宇供應鏈物流管理有限公司。雖然小玲在面試和實操中的表現不錯,但公司負責人仍有疑慮。為此,就業項目組社工制定精神殘疾人相關工作管理及安全應急預案,消除了企業對聘用精神殘疾人的顧慮。
「我通過面試了,4月就可以正式上班咯!」小玲通過微信與社工取得聯繫,分享這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