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7月中旬,按往常,我國將進入颱風「高影響時段」。然而,根據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10天,南海及西北太平洋並無颱風生成。
不過,雖然近期西北太平洋沒有颱風生成,但全球其他主要海域卻並不「太平」。在東北太平洋,熱帶風暴「克裡斯蒂娜」(Cristina)幾天前剛剛減弱為熱帶低壓;在北大西洋,熱帶風暴「費伊」(Fay)於7月10日裹挾風雨登陸美國東海岸。
7月10日,「費伊」登陸美國東海岸,紐約上空烏雲密布。
前段時間,在印度洋,1864年以來當地最強的熱帶氣旋「安攀」登陸孟加拉國,其影響一直深入,在我國珠峰測量隊登頂期間帶來了降雪……
風雲氣象衛星監測圖像
那麼,今年的颱風,以及它在全球各主要海域的熱帶氣旋「兄弟們」,有哪些特點?
且聽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詳細分解!
在高老師"講課"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熱帶氣旋的基本知識。
熱帶氣旋就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
各海域熱帶氣旋移動路徑
不同海域的熱帶氣旋,名字也都不一樣哦:
產生於西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及其臨近海域的熱帶氣旋被稱為「颱風(typhoon)」;產生於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被稱為「颶風(hurricane)」;產生於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被稱為「氣旋風暴(cyclonicstorm)」,簡稱為「氣旋」(cyclone)。
1
熱帶氣旋打哪兒來?
高拴柱
每年約有80個左右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在各個熱帶海洋上生成。
其中西北太平洋最多,約為全球生成數量的三分之一;
東北太平洋、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及西南太平洋分別每年約有15個左右生成;
其它海域,如北大西洋,北、南印度洋每年生成不足10個。
目前,北半球逐漸進入盛夏時期,逐漸進入颱風高發期,包括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相對的,南半球則將進入颱風休眠期,很難有颱風生成。
熱帶氣旋生成和發展的有利條件包括:高海溫、高溼度、高對流不穩定層結的熱力條件,一定的科氏力、弱環境風垂直切變和初始動力擾動的動力條件。
當這些熱力和動力條件得以滿足時,熱帶氣旋就容易生成和發展。
2
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偏少
高拴柱
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是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產生的。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均較歷史同期偏少。2號颱風「鸚鵡」6月14日在廣東陽江登陸,登陸強度為9級(23米/秒,熱帶風暴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
隨著2019年秋季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異常偏強西伸,南半球冷空氣活動偏弱導致越赤道氣流偏弱,赤道西風位置偏西,南海和菲律賓以東洋面的海平面氣壓異常偏高,不利於低層熱帶對流的發展,因此颱風的生成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
從7月15日中國氣象局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小編了解到,在即將到來的「七下八上」期間,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預計為3至4個,較常年同期(5個)略偏少。而颱風活動從7月底開始活躍,預計「七下八上」期間,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2至3個,較常年同期(2個)略偏多;颱風路徑以西北方向為主。
現在,我們還不能斷言,7月份連一個颱風都無法生成。在7月下旬,颱風生成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還沒發生過7月份沒有颱風生成的情況,歷史上7月最少生成過1個颱風(分別出現在1954年、1957年、1985年和1998年)。
當然,即便7月沒有颱風生成,也並不表明今年下半年的颱風活動趨弱。特別是夏末到秋季,可能出現強度偏強、影響我國較大的颱風。
3
大西洋颶風季活躍度「高於正常」
相較於颱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氣候預測中心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活躍度很可能「高於正常」。
以往,整個大西洋颶風季大約只會發生6場颶風,其中3場為重大颶風。但自1995年以來,大西洋颶風活動幾乎在逐年增加。
大西洋上生成的颶風
NOAA預測,2020年颶風季將「高於正常水準」,概率為60%。這意味著今年一共將出現6至10次颶風,其中3至6次的等級將超過3級(被認為是「重大颶風」)。
除NOAA外,其他研究機構給出的十數次預測都指出,今年大西洋颶風活動將「高於平均水平」。一些學者甚至認為,將出現9場以上颶風的「極端活躍期」。
4
北印度洋及南半球熱帶氣旋怎樣了
高拴柱
通常,北印度洋發生的熱帶氣旋只有全球總數的7%左右,但具有高度的季節性特徵。一般情況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次數有雙分型分布的特點,第一個極大值在11月份,第二個極大值在5月份。
今年生成的兩個熱帶氣旋分別出現在5月中旬和6月上旬,分別為「安攀」和「尼薩加」。在「安攀」活動期間,我國西藏東部和青海出現了較大的降雪。
此外,在北半球逐漸進入盛夏後,南半球一般進入熱帶氣旋活動「休眠期」,很難有熱帶風暴生成。
南半球熱帶風暴主要出現在西南印度洋、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和西南太平洋三海域,其共同特點是生成「最旺季節」均為2月。
整個南半球全年平均有25個左右熱帶風暴生成,今年已生成17個,佔全年總數的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