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幕氏控服:米唐
奶粉對於寶寶而言,是除了母乳以外的重要口糧,寶媽們也都很在意,從挑選到諮詢、嘗試。而一些奶粉罐子上文字數量極多,足夠把新手寶媽搞暈。今天,你只需要學會這下面的6點,就可以迅速的知道這罐奶粉的信息噢。
看點一:商標、品牌、段數
奶瓶罐上,為數不多的大字裡,肯定有品牌和商標,很容易找到。品牌(像美贊成這類的奶粉品牌)的右上角帶有「」或者「TM」標記的就是商標。
嬰兒配方奶是有段數的,是育嬰師和營養師針對不同年齡、月齡寶寶的成長需求而設計的,一般是以月齡劃分,段數在奶粉罐上都有標註。現在國內市場上的奶粉品牌,大部分都是按「0~6個月1段,6~12個月2段,1~3歲3段」來劃段的。
小知識:認清生產日期和有效日期
奶粉是預包裝的食品,都需要標註生產日期和有效日期。但表示方式會有所不同。生產日期多用:PRODDATE、MFD、MAN來表示。有效日期多用:EXP、EXP DATE、BEST BEFORE來表示。
看點二:營養成分表
國家標準規定,奶粉都需要在罐身上標明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這個含量表需要包括至少5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不同品牌、不同段位的營養成分會有一定的區別。
小知識:一些非必要的營養添加
很多奶粉裡,有一些「可添加,但非必要」的營養元素。這些添加對寶寶有著各自重要的作用,常見的有:DHA、ARA、葉酸、肌醇、膽鹼、益生元、牛磺酸、核苷酸、亞油酸、亞麻酸、左旋肉鹼、膳食纖維等等。
看點三:配料表
配料表一般都在營養成分表的附近,這個表標示的是這罐奶粉生產時所用到的所有原料。常見的像「乳糖、植物油、脫脂牛乳、脫鹽乳清粉、低聚半乳糖(GOS)」等等。而這裡有一個隱藏的知識,想知道奶粉裡哪種配料添加的更多,看順序就能知道。在配料表裡,越靠前的配料,添加的就越多,越靠後的就越少。
小知識:看表知工藝
奶粉的加工,常見的分為「幹法」和「溼法」兩種加工工藝。判斷方法就是看配料表的第一項。如果寫著「鮮牛奶、脫脂奶、脫脂牛乳」則為溼法加工,這種加工方法要求奶源地和工廠的距離要近。如果寫著「奶粉、脫脂奶粉」則為幹法加工。這兩種加工方法所出的產品在色澤上、密度上均有一定的區別,也各有利弊,並不存在絕對性。
看點四:食用方法和用量
奶粉罐上會有食用方法的說明,寶媽們一定要看清。特別是關於水溫、奶粉和水的比例說明,一定要按說明嚴格調配,並根據自家寶寶的月齡和體重餵哺應對的奶量。
小知識:衝調比例說明
給寶寶喝的奶粉,一定要按照規定的比例進行調配,不能想怎麼放就怎麼放。太稀,蛋白質含量不足,會造成營養不良。太濃,會增加寶寶腸胃和腎臟的負擔,還有過度餵養的危險。
看點五:條形碼
條形碼中,隱藏著「生產過、製造商、商品名、生產日期」等等信息,但只能參考,並不是絕對的選擇依據。
小知識:條形碼判斷產地不靠譜
網上有知識說,「看條形碼的前綴數字,能知道產地」。這是不對的,前綴數字對應的是產品的註冊國,而不是出產國。所以各位寶媽不要相信這個謠言。
看點六:進口奶粉中文標籤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進口的預包裝視頻,必須配有中文標籤和說明書,並註明原產地和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和聯繫方式。並且,已經嚴令禁止在國內貼中文標的行為,中文標籤應當在入境前就已經貼上。
小知識:了解奶粉的安全性
每一罐奶粉都有一個生產批號或者防偽標籤,一些大牌奶粉甚至還建立了奶源查詢系統。寶媽們只要根據標籤的提示,就可以通過官網或指定的查詢渠道快速知道自己購買的奶粉是否為官方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