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原創
作者 | 告非
盧書記接到頂頭上司電話的時候,心裡肯定是犯嘀咕的。
大連某街道幹部回家,小區門口的志願者要求她跟其他人一樣登記。這位街道幹部不樂意了,打電話讓「盧書記」跟志願者說一聲,免除登記,趕快放行。言語之中,對志願者相當不放在眼裡。
這也難怪,現在的官,官不大,官威可大了。手裡那點權勢,如果不拿出來對著老百姓顯擺,就好像白當了這個官。
確實,志願者無官無職,在正式幹部看來,屁也不是。可正式幹部也草率了,俗話說無欲則剛,志願者反正也沒指望啥,就不會舔別人的屁眼。
所以這番招搖的做派除了讓人噁心之外一點好處也沒有。志願者還把她這番敗德的嘴臉給拍了下來,捅到網上,這下「正式幹部」有得難受了。
「盧書記」事件中,街道幹部和盧書記最後都受到了處分。根據相關通報,涉事的街道幹部是大連市友誼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琛明,盧書記是街道下屬社區黨委副書記,兩者是上下級關係。「如果你是盧書記,應該怎麼辦」的話題引發了輿論熱議。
中紀委甚至還給出了所謂標準答案,意思就是遇到這樣的請託,應該堅決頂回去。好多人為此點讚。
但是看完熱鬧我們仔細想一想,盧書記今天受了處分,臉有沒有丟?確實丟了。但是問題關鍵在於:官有沒有保住?
保住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盧書記今後在官場上反而還站得更穩了。
以前有個故事是這樣:某地某個年富力強的副局級遇到一個涉嫌瀆職、不作為的事,他是當事人。按理說,他可以積極活動、為自己請託一下,但是他沒有。雲淡風輕地接受了調查和處分,被調到一個比較清閒的崗位。
很多人以為這個人完了,其實不是。在同級和領導來看,這個叫做聽話,不叫喚,識大體、顧大局,不給別人惹麻煩。是懂事的表現。幹部遭遇處分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處分也絕不意味著這個人從此一蹶不振了。在別人看來,能屈能伸、耐得住寂寞,是兩個「相當正面」的標籤。
這樣「禁得起考驗」的幹部,可能比某些從未犯事,但也從未「接受考驗」的幹部還叫人放心一些,前途無量。
果然,兩年後,又調回重要部門,繼續當副局。
官場,自有其運行邏輯,你可以不高興,你甚至可以不接受。但誰如果要參與其中,就要明白這套運行規則。這套規則,並不會因為誰不高興,或者不接受,就改變其自身性格滴。
所以,你說,「盧書記現象」會從此絕跡嗎?
呵呵。
還是給大家講個故事吧。發生在美國的故事。
新澤西警察在路上發現一輛車貼膜顏色太深(該州不允許本州車輛貼膜),且固定車牌的框架比較寬大,遮蔽了車牌上方和下方的小字,於是攔停檢查。
警察的執法記錄儀,把整個過程都拍了下來。
這一查不要緊,這車兩年沒註冊,也沒有上保險。
這車不能再這麼開下去了,所以警察讓所有人下車,要拖走車輛,讓他們自己找個人,把他們從路上接走。
一車都是年輕人。
到這裡,事情還挺正常的,但是接下來出場的這個來接人的人,浪頭可大了。
大家注意,這位女士一來就忙著自我介紹,還要跟警察一一握手、給他們名片。
然後她自己介紹自己,說自己是市長的朋友。
然後,還大包大攬,說要為這些年輕人負責,追問警察,為什麼被攔停。
警察當然不鳥她。開什麼玩笑,「現場之王」是亂封的嗎?有什麼委屈可以事後說,但在現場誰也不能妨礙警察執行公務。
警察說,他們為什麼被攔停,你可以自己問他們,司機已經年滿18周歲。我沒必要拿你的名片,你是誰我們不關心。
然後女士就來勁了。讓司機站開,然後緊逼著警察,說自己是個局長。
還說自己手下有4000名警官下屬。
她還真不是胡吹,這大妹子是民主黨的重要人物,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的12個局長之一。手下雖然並沒有真的4000個警官,但2000個還是有的。管理著3900平方公裡土地上所有的橋梁、隧道、機場和碼頭。
好麼、整整吹了一倍的牛。
而且,深挖此人背景,丫的竟然還是個法學博士。
法學博士居然跑到現場幹擾警察執法。
後來才知道,她女兒當時也在車上,可是既不是車主,也沒有開車,只是坐在後座、打電話叫媽媽接她回家而已。
這當媽的,估計是想讓自己女兒在同學面前倍兒有面子吧。所以就跳出來玩這一出。
這個大妹子還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飛機和武器製造商洛馬的法律和政治顧問。
對,洛馬就是造F-22飛機的那個。
領英上有她的信息
她還是一個婦女權益保護組織:「Shelter our sisters」的主席,領導過女權組織Vital Voice。
再深扒一下更感人:在2016年大選期間,她在希拉蕊競選團隊的財務委員會幹過活!
嚴格來說、嗯,她是希拉蕊競選籌款委員會的主席之一!
後來她還在共和黨國會委員會做過顧問、紅藍通吃!
所以,這大概是她自我感覺如此良好的原因。一直追問警察,為什麼把年輕人攔停
堅持讓別人稱呼她為局長(其實這事跟你的職務有毛關係?)
步步緊逼,把警察都逼得緊靠在車頭上,退無可退
警察也很硬氣,就是不告訴她為什麼(道理很簡單,你跟這事沒關係)
但Turner還是不依不饒一定要問
警察都被她頂在引擎蓋上了,還怎麼退?
Karen還威脅要跟警察局長去說,要找關係,耀武揚威。
當然了,到最後,警察也沒鳥她。
這段視頻公開後,Karen Turner通過abc新聞網發布了一則「漫不經心」的個人聲明來道歉。
她輕描淡寫地說:「雖然道歉,但(我)並沒有違反港口事務管理局的倫理道德條約,也沒有試圖利用職權來改變當天的執法結果。」
不過,緊接著她就主動辭去了港口管理局的局長職務。
要是不辭會怎麼樣?我估計洶湧的輿論會讓她的關係網受不了。這一點,相信她也是心知肚明:在美國的運行機制下,這種事情一旦暴露就沒辦法存在下去。
故事說到這裡就差不多了。對比「盧書記」被處分和自我感覺良好最後黯然辭職的Karen Turner的不同遭遇,相信明眼人一看就懂。
當然了,箇中奧妙,現在的空氣下,咱們是看穿不能說穿。
最後提一下,這段視頻我是從B站up主「Eric長安萬年」那裡看到的。他是一位旅美華人,有一些非常不錯的講述美國警察故事的視頻,人長得很帥,講解也非常好。對這塊內容感興趣的可以去觀看和關注。
--- 全文完 ---
商務聯繫、投稿,請加這個微信號:
hamiguagts,請註明來意。
讀者請勿加此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