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肩部鍛鍊中,有很多健友反應,三角肌鍛鍊沒有感覺,是斜方肌代償發力太多造成的,這個鍋真是由斜方肌來背嗎?今天我們就來闢謠,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斜方肌的生理構造
斜方肌位於脖子和背部的一塊肌肉,有的人也許小瞧它不如背部和胸部的肌肉塊大,但是斜方肌也算的上是一塊很大的肌肉,我們練肩的過程中,牽帶的肌肉並不包括整體,它是離肩部很近的斜方肌上部的一部分肌肉,它處於人體的表層,屬於最外側的一塊肌肉,在它的下面還覆蓋著岡上肌,這塊肌肉在練肩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其次了解岡上肌的生理構造
這塊肌肉起源於肩胛骨的岡上窩,肌腱在喙突肩峰韌帶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關節囊上面的狹小間隙通過,止於肱骨大結節上部,這塊肌肉受到肩胛骨神經的支配,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上臂外展時的啟動,所以通過岡上肌生理構造的分析,不難看出在練側平舉的時候,肩胛骨向外旋轉,在這個過程中,無法避免岡上肌的參與,想當然代償發力的情況就會出現。
大家都知道,我們進行肩部運動時,肩部肌肉的收縮導致骨骼圍繞關節運動,當肩胛骨向上旋轉的時候,岡上肌就會變得很活躍,和三角肌中束一起參與到鍛鍊中來。
分析為什麼人們認為斜方肌發力,影響了三角肌的鍛鍊效果
根據以上斜方肌和岡上肌的生理構造分析,岡上肌處於斜方肌的下面,斜方肌覆蓋著岡上肌,做側平舉時,從人的本體感覺和感受來說,好像是斜方肌在發力,實際上不是這樣,真正發力的肌肉是岡上肌而不是斜方肌發力,所以我們要闢謠訓練者的錯誤認識。
分析在什麼情況下,斜方肌參與率最高
每個喜歡練斜方肌的小夥伴都知道,想要練成強壯的斜方肌,離不開聳肩這個經典動作,在側平舉動作中,我們超過水平面(雙臂超過肩膀的高度),向上舉到時候,肩部出現聳肩的情況,斜方肌參與的會很多,相反在雙臂處於和地面平行位置時,斜方肌是不參與到其中的,活躍度最多的是我們的岡上肌,但是在運動中,也是無法避免的,例如我們做臥推和划船動作的時候,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的參與是難免的。
分享2個側平舉變式動作
動作1—鐘擺式側平舉
選擇適當的啞鈴重量,手臂伸直在身體兩側,雙手握鈴手掌心朝後(預備姿勢和傳統相同)。
收緊核心,三角肌中束髮力,使一側啞鈴舉到肩膀的高度,另一隻手臂向同側抬起,整個動作像鐘擺運動。
當上臂和地面平行的時候,保持動作幾秒,最大範圍收縮中束。
然後慢慢降落啞鈴,回到起點,交替進行動作。
注意事項
1、選用輕點的啞鈴重量,保持身體的穩定。
2、收緊核心,身體不要搖晃,出現代償發力的情況。
3、控制啞鈴降落的速度,充分感受肌肉的發力,持續保證肌肉的收縮。
動作2—斜板側平舉
身體站姿,雙腳著地支撐身體,使胸部以下部位緊貼在斜板上,雙臂伸直對握啞鈴在體側,保持身體的穩定。
收緊核心肌肉,中束髮力,使雙臂向上抬起,肘關節稍微彎曲。
最高點,保持動作幾秒,感受中束的發力。
然後有控制的降落啞鈴,回到原點,重複動作。
1、收緊核心,雙臂穩定上舉或者降落,保持肌肉的張力。
2、選擇重量,建議選擇輕重量。
3、想要提高鍛鍊效果,在鍛鍊中要集中注意力。#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