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2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聆聽屈原故事 傳承屈原文化
《玉米三丘》
——來自秭歸縣文化館
玉米三丘
在屈原的故鄉樂平裡,有三塊月牙兒似的稻田,乍看,這田平平常常,可它產的稻米卻顆粒飽滿,潔白如玉。樂平裡鄉人把這三塊神奇田地稱作「玉米三丘」,並流傳下來屈原與玉米三丘的故事。
相傳,屈原被放逐到漢北的時候,曾經南漳,走興山,進七裡峽,回到他魂牽夢縈的故鄉樂平裡。
站在香爐坪的老宅前,屈原看到的卻是一片乾渴、蕭條景象:樹木卷葉、百草枯藤、稻田乾裂、溪澗斷流,鄉親們扶老攜幼,泣淚逃荒。
有人告訴屈原:「屈原大夫,樂平裡久旱無雨,毒火一樣的太陽已接連烤了九九八十一天。百姓乾渴難忍、食不果腹,再不走,就沒有活路了!」
屈原攔住鄉親們說:「禾苗離不開沃土,楚國人離不開故鄉。鄉親們,我這裡有從齊國帶回的谷種,大家隨我回去找水育苗吧!」
說著,屈原拿出自齊國帶回的三袋谷種,分發給鄉親們,交待道:「這是齊魯之地良種,大家小心補種,再育新苗。」
谷種種下了,可老天還是滴雨未下。
又過了九天,地裡的谷種都乾死了。
怎麼辦呢?屈原看著乾涸的田地,焦急萬分。情急中,他奔向裝谷種的袋子,希冀能再找到幾顆救急的谷種。說來奇怪,屈原一拿谷袋,裡面就掉下幾粒黃橙橙、金燦燦的種子。再一抖,谷種竟然一粒接一粒譁譁直落。屈原高興極了,俯在地上將種子揀拾起來,竟裝了滿滿三碗。
看著這堪比黃金的谷種,屈原決心親自栽種。他在香爐坪上挑選了三塊月牙兒似的稻田,將谷種小心種下;又在伏虎山上找到了一股清泉,引泉澆灌。沒過幾天,綠綠的秧苗就被屈原栽滿整整三塊稻田。
就在屈原和鄉親們眉頭漸漸舒展的時候,千辛萬苦找來的山泉,水量卻越來越小。譁譁流淌的泉水先還有碗口粗,再只有酒杯大,後來就如同筷子粗細了。田地又開始裂開小口,禾苗無精打採低下了頭。
望著漸漸乾涸的泉水,鄉親們焦急萬分,屈原心如刀絞。
屈原環顧四周,天地焦裂,百姓饑渴,他悲從心來,忍不住兩行清淚奪眶而出。
一滴,又一滴……屈原的眼淚滴進乾涸的泉水,滴進開裂的田地。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匯了屈原淚珠的泉水回復到碗口粗細,汩汩流淌,田裡的禾苗瞬間轉青,刷刷生長。
後來,這片稻穀豐收了,碾成米,潔白如玉,吃起來綿軟甜香;做谷種,粒大飽滿,耐旱高產。從此,屈原培育的谷種在樂平裡栽了一坡又一坡,傳了一代又一代。而鄉親們就把那三塊月牙似的稻田稱作「玉米三丘」,一直保留到現在。
送你一份秭歸A級景區
免費預約攻略
詩裡畫裡,我在屈原故裡等你~
免費預約時間
2020年8月8日-12月30日
每天7:00-21:00
免費入園時間
2020年8月8日-12月31日
(具體時間點以各景區營業時間為準)
免費預約方式
關注「秭歸旅遊」官方微信公眾號
點擊菜單「惠遊湖北」
進入活動主頁面預約
秭歸縣諮詢服務電話:0717-2881208
屈原故裡文化旅遊區:15717895515
九畹溪漂流景區:0717-2810048
三峽竹海生態景區:0717-2853012
鏈子崖景區:0717-2773016
三峽月亮花谷:13687270888
原標題:《屈原傳說《玉米三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