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痛、發燒、淋巴結腫大……出現這些症狀,很可能是你的「扁桃體」正在抗議。
扁桃體位於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匯處,是咽淋巴循環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但扁桃體是一個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會潛伏一些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時容易引發感染,甚至進一步誘發心肌炎、腎炎等。
為什麼你的扁桃體總發炎?出現哪些情況最好切除扁桃體?切了扁桃體會影響免疫功能嗎?專家為你解答。
扁桃體,人體的「免疫衛士」
我們常說的扁桃體是指顎扁桃體。張嘴時,舌根兩側兩個草莓狀的半圓球就是扁桃體。
咽喉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關口,而扁桃體就像一對忠誠的「衛士」,是人體抵禦外界微生物侵襲的重要防線。
正常情況下,扁桃體黏液腺會不斷分泌,當細菌、病毒想從這裡進入身體時,扁桃體可將致病菌隨同脫落的上皮細胞排出,保證機體的健康。
身體因過度疲勞、受涼、菸酒過度、有害氣體刺激等使抵抗力下降時,扁桃體就會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急性扁桃體炎是一種很常見的咽部感染性疾病,在季節更替、氣溫變化時易發病,表現為吞咽疼痛、畏寒、發熱、頭痛等,特別多發於兒童及青少年。
如果治療不規範,細菌會繼續藏在扁桃體中,最後發展成為慢性扁桃體炎,表現為咽部乾燥、有堵塞感、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等。
4種情況扁桃體該切了
雖然扁桃體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但當急性扁桃體炎反覆發作,演變為慢性扁桃體炎時,扁桃體就失去了原有的防禦功能。
不僅如此,它還可能成為細菌、病毒的庇護所。若不及時治療,炎症可向周圍組織擴散,並經血液播散至其他器官引發併發症,如慢性腎炎、關節炎、心肌炎、風溼熱、長期低熱等。
當扁桃體出現以下變化時,就應考慮手術切除:
1.一個月發炎一次,甚至一年發病四五次;
2.長期低熱,全身檢查除扁桃體炎外無其他病變者;
3.扁桃體過度肥大,妨礙呼吸、吞咽者;
4.扁桃體病變,成為誘發其他疾病的病灶時,如扁桃體炎導致了腎炎。
這些手術指徵需要醫生嚴格把握,對沒有達到手術指徵的扁桃體炎,可選擇保守治療減輕病痛。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期的扁桃體炎,不適合做切除手術,可以在急性感染控制後考慮。
扁桃體切了是否影響免疫力?
不少人擔心切除扁桃體會影響免疫功能,其實沒必要。扁桃體的防禦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變化。
出生後由於身體的需要,扁桃體在人3~5歲增大較快,免疫功能也相對活躍。
青春期後,人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完善,扁桃體的作用會逐漸下降,體積也會有所縮小。
扁桃體雖是人體的免疫器官,但它僅僅是咽部免疫淋巴環內的一部分,且當其由防禦器官變成感染的侵入門戶和病灶時,壞處已大於益處。正常來說,切除後對身體沒有影響。
醫生教你護好扁桃體
當發生急性扁桃體炎時,可針對症狀進行處理。
如果發燒,可進行物理降溫,或吃點退燒藥。
如果血常規提示有細菌感染,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沒有細菌感染證據,則應避免用抗生素。
如果咽痛較重,可先選擇進流食,如喝粥、吃麵,要是疼的厲害,可適量吃些冷粥、冷豆漿,不建議吃燙和硬的食物。
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扁桃體就容易出問題,所以要避免過度勞累,季節交替時及時添減衣物。
另外要遠離菸酒,成人每天飲水量不少於1500毫升,加強營養,規律運動。
還要避免感冒,因為感冒引發的咳嗽會加重扁桃體負擔。如果感冒了要及時治療,避免久拖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