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獨立報到的新生值得鼓掌
爸媽「送學」也是愛的表達
家長送孩子上學,背後的假設,是孩子儘管已經18歲成年了還尚不能獨立。可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地域和城鄉差別依然存在的國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出遠門、到過其他地方尤其是大城市的經驗。許多農村的孩子通過高考「跳出龍門」,第一次來到大城市,沒個父母送行照應,可能還真不行。可能有人會說,有的學校為了減輕學生路上的不便,提供床褥、水桶、開水瓶,而且如今交通方便,高鐵四通八達。可對於沒出過遠門的人來說,心理上的無形障礙大於有形障礙,是否需要陪同,不可一概而論。
而父母送孩子上學,也不一定全是因為孩子不獨立。不少上一輩的人,因為時代原因,錯過了上大學的機會。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如今考上大學,借送孩子上學的機會,到其他城市看看、逛逛校園,既是分享孩子的榮光和喜悅,也是對自己的一次犒賞。
中國的父母跟子女之間,「愛」字不輕易說出口,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跟孩子說過「我愛你」三個字,愛的表達不易察覺卻並不缺席,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一碗陽春麵,是月臺上笨拙的背影。送孩子上大學,也是表達愛、冀望子女獨立的方式之一。
而所謂「成長」與「獨立」的意思,也從來不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在強調獨立、個性自由的同時,傳統家庭價值裡那些好的方面,依然值得珍視。光是離開父母,精神上、金錢上還要靠父母輸血,這是假獨立,不是真成長。對父母的關心、未來的贍養,與獨立、自強,應該是並行的人生線。成年的價值和責任,也就在於此。
來源:福建共青團(ID:fj-gqt 編輯:餘俐),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報」「共青團中央」「南方都市報」,微博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