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排斥親子溝通,有厭倦和反抗情緒,父母要用好三把語言鑰匙

2020-08-13 親子作坊

在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裡,你本可以汲取充沛的力量,但是,你可能也退縮了。不知你意識到沒有,在面對那個讓你退縮的矛盾衝突時,你一定有辦法去處置(或不處置)它。

——溝通專家芭芭拉·派崔特

在很多家庭中,親子之間的衝突「戲劇」每天都在重複上演:

孩子的賴床問題;孩子寫作業總走神;孩子做什麼事情都磨蹭;孩子和同學打架了;父母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家裡的兩個孩子每天都相互攻擊;孩子們罵人說髒話……

對於這些大大小小的衝突戲劇,父母們感到身心疲憊。這種衝突戲劇頻繁、重複上演的原因是什麼?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出問題了。事實上,在父母感到疲憊的同時,孩子們也備受傷害。

比如:孩子小測驗沒考好,心情不好,父母不但不理解,反而說一些刻薄話語「我辛辛苦苦掙錢,養你真沒用」;孩子寫作業磨蹭,父母採取的最為直接的溝通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孩子的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犯了錯,父母問都不問清原因,就一頓打罵。

親子關係在不良的溝通中,失去了擁抱彼此的機會,只搞得彼此遍體鱗傷。父母如何通過與孩子正面溝通,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這裡有個建議,父母可以試試三把語言鑰匙——WAC溝通模型。如圖所示:

WAC溝通模型

What(什麼):什麼問題使你們感到有衝突

首先提出問題,父母要清楚自己的想法,搞清楚孩子令人感到難以溝通的因素都有哪些,重點鎖定哪幾種。想用好這第一把鑰匙,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用具體明確的詞彙進行描述

你不要用「總是」「一直」等籠統的詞彙,你需要儘可能具體且明確地描述出孩子的哪些行為是你感到反感的。記住這種描述是不帶評論的描述。我們假設孩子賴床這一種情境,你可以對比一下:

籠統的表達VS具體的描述

當父母使用籠統溝通方式時,孩子多會產生厭倦、反抗等負面情緒;而當父母使用具體的描述來溝通時,孩子容易接受,並且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出現錯誤,願意去承擔責任。

2.不給孩子的不良行為貼上負面標籤

負面標籤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色彩,是對孩子的否定、指責、否定,負面標籤對孩子有負面的心理暗示作用,往往會傷害孩子個性健康發展。負面標籤也會人為地製造溝通障礙,使孩子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比如:「你這道題都不會,怎麼那麼笨?」「你慢吞吞的,還不如一隻蝸牛。」「你真是個沒用的孩子!」父母一旦為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就更不容易和孩子溝通,找出問題所在了。

3.客觀評價孩子的不良行為帶給你的影響

你對當下發生的事件的評價需要秉承公正、客觀的態度。你需要客觀覺察為什麼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使你困擾?比如,你不能責備孩子:「你想氣死我嗎?」而是客觀思考,孩子這種行為使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Ask(問):你想要對方做什麼或改變什麼

在這一部分,你可以按照這樣幾點將問題說清楚。

首先,你必須明確你想讓孩子做出怎樣的改變。

其次,如果你對你不確定某事,不妨停下來,等一等,直到確定你明確想提出的要求是什麼。

最後,簡單明確提出你的期望與要求,同時表明你的立場。

舉例:孩子最近作業非常磨蹭。你與孩子溝通的W是——孩子寫作業速度慢,效率低,你對他的學習狀態感到擔心。那麼,孩子達到怎麼樣的效率才合適?這就是在溝通環節A中要明確的地方。你可以明確告訴孩子你期望他做出的改變:

我希望你晚飯後一個半小時內完成當天作業(期望與要求)。但是你如果做不到,我們到了9點也要關燈睡覺,你只能到了學校接受老師的批評(立場與態度)。

Certification(證明):對於對方的行為,他自己是怎麼想的?你需要證明

這一步是與孩子核實他對他自己行為的看法與決定,通常是提出一個對方可以做到回應的問題。

比如:當你告訴孩子晚上九點前必須寫完作業,作業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半小時後,你需要向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有什麼看法?」「你是否能接受這些規定?」

通常來說,無非有兩種結果。第一種結果是孩子想了想,表示同意,你們的這輪溝通完美完成;第二種結果是孩子提出不同意,那麼,你們的溝通有必要重新回到A與W部分,進行新一輪溝通。

父母在一開始使用 WAC溝通模式時,可能覺得有些生疏或找不到感覺。需要指出的是,WAC溝通法需要不斷刻意練習,才能慢慢駕馭它,使其成為一種正面溝通的有效工具。

「親子關係密碼」叢書,來自TB店鋪—「壹直讀書屋」

親子溝通是改善親子關係的重要方式,更多改善親子關係的方法,還是繼續推薦這套「親子關係密碼」叢書(TB,搜索「壹直讀書屋」)。這套書一共五本:《正面管教》《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懂孩子的心》《捕捉兒童敏感期》《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這套書籍在哪兒有呢?大家可以雲TB商鋪,找一下「壹直讀書屋」就能看到。

我是,專注親子關係與情感管理,歡迎大家關注本帳號,更多內容會持續更新!

相關焦點

  • 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親子溝通成難題,父母要巧用「刺蝟定律」
    每次我們在社區見面,周女士總是向我抱怨她家的困境:在過去的兩年裡,與孩子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不管她談什麼話題,哪怕是真心實意的和孩子說話,女兒也經常回敬不耐煩,頂嘴。周女士脾氣不太好。母女之間的矛盾不時變得越來越激烈,導致很多糾紛和苦惱。這種現象幾乎發生在每個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父母要用刺蝟定律和孩子有效溝通,真正成為朋友。
  • 別排斥親子衝突,它是父母和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要珍視它們
    所以,如果我們能看到親子衝突的背後「恐懼」的源頭,那麼我們才好對症下藥,巧妙化解親子衝突,迎來更加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一)面對親子衝突的三個方法我們不要期盼著家裡有一天可以實現「零衝突、零爭吵」,這種情況太少見,這需要家裡的每一個成員都有非常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 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的正確方式
    常有父母發愁說: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總是沒說兩句就沒話說了,想再問點什麼他還嫌我煩。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擔心是對的,這種擔心折射出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親子溝通是門大學問!父母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但是不良的親子溝通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會讓父母勞心勞神、苦不堪言,最重要的是,不良的溝通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 孩子情緒爆發,父母不知所措?8個溝通技巧,加強親子溝通與和解
    面對孩子經常性的情緒爆發行為,家長最應該採取的就用和孩子溝通的方式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希望孩子將所有的煩惱都講給自己聽,但是家長要明白,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勇氣、有決心和家長講出自己的想法的。3、父母改變態度要想和孩子良好和平地溝通,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變和孩子溝通時的態度。
  • 溝通是親子間的橋梁,有效溝通,家長要學會「長頸鹿語言」
    阿坤的爸爸是個暴躁性子,因此在輔導作業前其實就做好了心理工作,但當情緒上頭還是沒忍住,對孩子大聲吼叫。要說阿坤爸爸對兒子不關心、對教育不重視嗎?顯然不是的,愛之深責之切,但習慣用言語或行為斥責孩子並不是好的方式。
  • 孩子情緒爆發,父母感到棘手,8個溝通技巧,恢復親子溝通與和解
    01 孩子負面情緒爆發,父母應對要謹慎相信,如果是我們自家孩子說出類似西爾斯女兒這樣難聽的話,估計有不少老母親都要蒙圈了:態度強硬一點,怕傷了孩子的心;可聽之任之的話,又怕教壞了孩子。這種場面讓老母親們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才好,現實中大多數老母親可能就是劈頭蓋腦地給孩子一頓責罵。
  • 溝通三部曲,照顧父母的情緒,照顧孩子的情緒
    「再不開學,真的要瘋了,孩子瘋,家長瘋,每科作業要打卡,語數英十點前打卡,物理化政治歷史體育一個也不能少,太緊張!」這是疫情期間網上流行的在家上網課的段子。相信大家看到類似的反應疫情期間親子的故事很多。疫情宅在家,孩子都正在上網課。父母也要在家陪著,是最考驗親子關係的時候。那為什麼越是近距離相處,親子矛盾越大呢?關鍵是當父母或者孩子有情緒時,父母不懂得如何好好說話。
  • 《親子溝通密碼》:父母會溝通,孩子會改變
    和孩子溝通,既要清除刻板印象,又要調整我們的情緒,不能因為工作方案沒通過或者和供應商談判不愉快,而把情緒帶到家中,不能讓我們的行為成為宣洩情緒的工具。二、機遇和挑戰並存 漫漫人生路,總是會遭遇一些挫折,是機遇還是挑戰,取決於我們面對挫折的態度,事情都是多面性,不能只看到壞的,而忽視他的好。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是「親子聯結」斷裂,用這一點修復親子關係!
    其實不要擔心,用專業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媽媽和安安之間的親子聯結斷裂,溝通困難,又重新聯結和好如初的過程。和孩子溝通難?了解關於親子聯結的斷裂和循環!一旦孩子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值,我們就會忍不住的想要批評孩子。
  • 除了學習就沒話和孩子聊?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懂得與孩子溝通
    童文潔不聽孩子的解釋,母子矛盾激化,方一凡被逼瘋了,也對童文潔大吼。 在這件事中,童文潔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當,不僅沒達到溝通的目的,反而逼得方一凡逆反。 孩子進入青春期,讓家長們各種頭疼,常聽到他們抱怨: 我家孩子,一點也不聽話,專門跟我們唱反調。叫他早睡,他偏要熬夜;叫他寫作業,他無動於衷;要他不玩遊戲,他偏要沉迷其中。
  • 揭秘和孩子溝通密碼:做好「非語言溝通」,抓住孩子語言爆發期
    最後要想培養起溝通能力和語言能力,是通過日積月累的模仿練習達成的,最後量變變為質變。在一歲左右,孩子正處於語言發展的前期,還是分不清噪音和實際聲音,所以有一部分的孩子會選擇沉默。這時候家長不必過分擔心,應該通過多鼓勵來讓孩子慢慢學會說話,最初從發出一些新音調開始。
  • 良好的親子溝通,父母的情緒是重點
    怎麼和孩子有效溝通成為當代父母的共同話題,不少父母抱怨,面對教導,孩子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聽,就算這次聽了,下次也犯同樣的錯誤,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並不好。相關研究表明,溝通的效果取決於視覺、聽覺還有溝通的內容,其中,和孩子溝通的效果55%取決於視覺,也就是說,孩子很大程度是通過看父母的表情來和父母溝通的,和藹地和孩子溝通比兇神惡煞更有效果。
  • 溝通方式的不同,決定親子是否和睦,父母應學會「非暴力溝通」
    文/心蕊編輯/心蕊家庭中親子關係是否和諧,有一個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那就是溝通方式。有些父母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為了孩子費盡心血,可孩子卻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話說兩三句,就會引起口角的紛爭。這這樣類型的溝通方式,稱之為&34;,具體是指用指責,或是抱怨的語氣與孩子交流。今天我就教父母用&34;的方式,通過思維方式的轉變、來提高父母與孩子自己的溝通效率,從而改善二者的親子關係。
  • 孩子有負面情緒,怎麼辦?身體語言先於言語溝通,更利於解決衝突
    大寶犯了錯,他內心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產生了自責和愧疚,並用自己的行動盡力去彌補。這個時候,父母「不說」要比「說」更有用。孩子在學著反省自己的行為,這是一種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方式。當老公訓斥過大寶後,先前的愧疚感一下子變成了委屈和生氣,自我成長的路徑被打斷了。
  • 父母與孩子建立好因果關係,親子溝通就會少些誤解,多些同頻共振
    再比如唐女士的寶寶,她和爸爸呆在一起的時候喜歡用手指提出要求,而不用語言,這是因為爸爸給她建立了因果關係,那就是有要求時候用手指指出來,然後爸爸就會努力滿足要求。但是由於唐女士並不會嬌慣女兒,所以寶寶也很聰明的區別對待父母。
  • 親子關係緊張?避開4大禁忌,運用2種有效溝通讓孩子願意親近父母
    這不僅僅是疫情帶來的焦慮、煩躁的情緒在作怪,更是長時間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暴露出了家庭親子關係中諸多矛盾和問題。 在我們的身邊,親子溝通普遍存在一定的問題,大部分孩子會選擇對自己的父母關閉心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親子之間的溝通很糟糕,不是大吼大叫和橫眉冷對,就是沉默不語。
  •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這樣的評價會刺激到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產生反抗抵制行動。其次,評判會讓孩子活在家長的評價裡,模糊了自己。評判的語言打壓了孩子自我認知的積極性,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缺乏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再是,評判還會遏制了孩子的抗挫力。孩子可能把評判當成生命本質的定論,使他喪失嘗試戰勝挫折的勇氣。
  • 孩子期待和父母非暴力溝通
    然而,「笨死了」「就知道玩」「丟人」「是人都比你強」「一點兒不討喜」卻是不少父母的口頭禪,傷害孩子的情感、自尊,嚴重挫傷親子關係。如何用愛的語言跟孩子溝通,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理論給人許多啟發。異化的溝通忽視彼此感受和需求盧森堡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羅傑斯,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
  • 父母和孩子越來越疏遠?巧用「用戶思維」溝通,建立和諧親子關係
    文/心蕊編輯/心蕊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和孩子有多久沒有坐下來好好溝通過呢?好的溝通方式可以了解雙方的想法,讓二者更加親近,但不好的溝通方式,反而會時二者的關係產生隔閡、矛盾,久而久之,矛盾累計,爆發就會導致情感有可能會因此破裂。
  • 《父母的語言》:淺談3T原則優化親子溝通
    羽羽媽媽樸實的語言卻道出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父母的語言》一書裡介紹了親子溝通的3T原則。以下簡單分享3T原則。 第一個T:共情關注 父母用語言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關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給予孩子回應。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樣有責任感,會把注意力放在被下達的任務上,他們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只願意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