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幼兒園:課前鞠躬拜孔子飯前感恩謝農夫 圖

2020-12-18 人民網教育

小朋友之間謙恭禮讓。記者 邱志強 攝

  4名老師,6個孩子,最小的兩歲半,最大的六歲。與傳統幼兒園截然不同,這裡的孩子們每天都要拜孔子、讀經典、爬山,自己打掃衛生,飯前感恩、飯後刷碗,米飯吃得一粒米不剩。這個傳統文化教育主題幼兒園的負責人、退休老人劉廣林表示,要讓孩子們學會做人做事,打下快樂學習的基礎。

  上課前先三鞠躬拜孔子

  12月29日,記者來到濟南市玉函路一單位宿舍,劉廣林的傳統文化教育主題幼兒園就在一棟居民樓的一樓。

  門口貼著「行好事,做好人,存好心,說好話」四句話,小院的牆上還鑲嵌著24孝圖。8時40分,看到記者進門,屋內的兩名老師和兩個孩子一起鞠躬向記者問好。

  迎面就是孔子的畫像和銅像,「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條幅分別掛在畫像兩側。「養正學堂」四個大字懸掛在屋內另一側上方。劉廣林今年60歲,原是市中區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剛退休。3月份,他的「養正學堂」開始對外招收幼兒,主題定在國學教育。

  剛下過雪,路面溼滑,原本有6名幼兒上課,當天只來了3名,最小的是兩歲半的朵朵。9時整,開始拜孔,師生一起先後站立在孔子像前。三鞠躬前,全體師生齊聲念道,「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好」、「我要孝親尊師,知恩報恩」、「我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每天誦讀經典後爬山

  劉廣林告訴記者,學堂每周一到周五開課。每天8點半,孩子由家長送來,上午三節課,每節課30分鐘。第一節是讀誦《弟子規》,第二節是細解《弟子規》,第三節課的內容是學習有關愛和感恩的歌曲。

  「三節課結束是10點半,孩子們喝點水,然後馬上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爬山。」劉廣林說,附近有馬鞍山、四裡山,每天只要天氣正常,所有的孩子都要爬一個多小時,包括兩歲半的孩子。

  劉廣林說,他的理念就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飯前感恩,飯後刷碗

  劉廣林帶領孩子們每天中午12點返回學堂吃午飯。

  29日中午,記者在學堂看到,生活老師做好了飯菜,有南瓜絲、白菜燉豆腐、小鹹菜,主食是饅頭,還有米粥。「素食」也是這所學堂的一大特色。

  碗筷擺好,老師和學生一起坐下,就像家庭聚餐。此時,餐前感恩儀式開始。「感恩上天風調雨順、感恩厚土五穀豐登、感恩國家培養護佑、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辛勤教導、感恩同學關心幫助、感恩農夫辛勤勞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念完感恩詞,師生開始用餐。整個過程,學生獨立吃飯,米粥要吃得一粒米也不剩。午休前,孩子要自己洗涮碗筷,擦桌子、掃地,打掃衛生,然後鋪床睡覺。「睡到下午兩點鐘起床,自己疊被子,整理床鋪。」

  下午同樣有三節課,內容都是誦讀《論語》。「4點半,一天的課結束,之後是簡餐、畫畫,或者自由活動。5點多,孩子們由家長接走。」劉廣林說。

  讓孩子們學會做人做事

  一名退了休的老人,為何要開一家私塾學堂,專門教授幼兒國學?劉廣林說,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也想彌補當前傳統文化教育的不足。

  「德智體美勞中的『德』字,在學校教育裡基本是個空架子,形式化。即使有德育教材,也很少有專門的德育老師。」劉廣林舉了個例子,他經常在學校門口看到相同的情景,爺爺奶奶幫著孫子或孫女背著重重的書包,而不捨得讓孩子背,這樣的一幕讓他感到痛心。

  從2006年起,劉廣林就和熱愛傳統文化的朋友利用星期天的時間舉行傳統文化公益講座,並一直堅持到現在。直到退休,他才在朋友的幫助下,辦起了這所傳統文化教育主題幼兒園。

  劉廣林說有三個希望:希望在孩子們進入小學階段前能掌握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希望孩子們能建立起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希望為孩子們打下快樂學習的基礎。(記者 李飛)

(來源:齊魯晚報)

相關焦點

  • 穿漢服拜孔子,國學課堂學什麼
    穿漢服拜孔子,國學課堂學什麼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8.16 星期二 孩子們正衣冠、拜孔子、誦國韻、習茶道、學琴棋書畫……這是時下國學班常見的一幕幕。國學班、國學課為何悄然興起?傳統文化到底該怎麼教?搖頭晃腦死記硬背《三字經》、《弟子規》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趙黎    探訪 傳統禮儀是必修課    記者探訪的幾家國學班,大都裝飾得古色古香,孔子畫像、牌匾和擺滿經典讀物的書架是標配。
  • 第三屆中國孔子學堂國學幼兒園盈利模式研討會完美舉行!
    中國孔子學堂—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和老師來參觀學習雖然會議的前一天全國都在下雨 ,但仍然阻擋不了老師們學習國學文化的熱情,有在前一天晚上就到的,有從深圳,從牡丹江坐車20多個小時早上7點才到的,無論多麼困難!他們都是有一個目的:發大願!結大緣!學習中國孔子學堂國學幼兒園盈利模式!
  • 早上拜孔子上課念四書五經 杭州郊外有個孔子書院
    早起拜孔子  浙江在線10月22日訊杭州龍塢鎮長埭村有一個私塾,20個3到15歲的孩子在一起念四書五經,早上拜孔子,飯前念感恩詞,日出而學,日落而息。  用餐前,先感恩  早上6點起床晨讀  課程表裡沒有數學課  記者翻看了一下他們的課程表:早上6點起床
  • 張家界:暑假第一課,掀起國學熱,師生行拜孔禮傳承國學經典
    為讓國學文化滋養學生,提高道德素養,豐厚學生的人文底蘊,8月1日,武陵源國學堂假日學校暑假開學第一課組織了行拜孔禮,來自索溪峪街道周邊100多名學生及家長接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洗禮,傳承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儒家精神。
  • 蕭山孔子學堂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典禮
    一拜父母,感謝父母生我養我;二拜父母,感謝父母教育之恩;三拜父母,父母恩情,永誌不忘……」9月28日,蕭山孔學堂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典禮,暨新世紀幼兒園2020年開蒙拜師活動在蕭山北幹初中舉行。活動由杭州市蕭山區儒學學會、蕭山區孔子學堂主辦,杭州大無書院、蕭山北幹初中和蕭山新世紀教育集團承辦。
  • 杭城低齡兒童國學班調查:國學童子功 看起來很美?
    日前,記者調查發現,杭城兒童國學教育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大致有以下幾種模式:主打國學概念的幼兒園、專業的培訓機構以及各種形式的私塾等。  然而,誦國韻,習禮儀,甚至穿漢服、拜孔子,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門國學童子功,似乎,只是看起來很美。
  • 學生考試前偷偷拜孔子,只為一個好成績,現在孩子壓力是真大
    12月9日,在江西省吉安市的一所學校,一位老師在學校閒逛的時候,發現有一群學生在學校建立的孔子像前拜孔子,這些學生拜孔子的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求一個心理安慰,希望能夠考一個好成績。從這名老師拍攝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學生有的在門外給孔子鞠躬、作揖,有的乾脆走進大廳直接給孔子磕頭,讓人感覺搞笑的是門外的學生看到老師走過來以後,第一時間跑離了現場,還有兩個學生在裡面給孔子磕頭,另外一個在那裡跪地祈禱。
  • 今天開學典禮又開始拜孔子了
    :「同學們,向我們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聖先師孔子敬拜,拜,起,再拜,起,三拜,起"。」同學們,父母生養之恩大似天,我們一起感恩父母敬拜父母,拜,起,再拜,起,三拜,起「。」同學們,老師是我們人生起航的舵手,是我們知識的園丁,我們一起拜謝老師,拜,起,再拜,起,三拜,起「。 聽到此處我渾身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這是教書育人還是在培養奴才啊?
  • 是文化尋根還是時髦遊戲 海口孝廉中心推行國學啟蒙課(圖)
    一推開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素雅的唐裝、孔老夫子的畫像、90度的標準鞠躬……周末本是許多人放鬆小憩的時間,而在這間教室裡先後有近2萬人次選擇這樣獨特的方式在「充電」。國學的學習過程類似於一種新的休閒生活方式。  近年來,國學思潮漸湧,國內外興辦孔子學院、舉辦祭祖大典已不是新鮮事了,椰城海口也悄然興起了國學熱。
  • 孔子有雲「不學禮,無以立」
    通過此次培訓我主要的收穫是:一、孔子有雲「不學禮,無以立」,禮儀貫穿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中國身為禮儀之邦,禮儀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並且更加系統規範的學習了表情(眼神微笑)、站姿、坐姿、蹲姿、鞠躬、手勢、如何握手……,對於身處「小白」階段的我來說,的確是引人入勝,發人深思。二、古訓有云:相由心生。以貌取人並非是一種錯誤,因為維持良好的儀容儀態儀表是一種個人能力。
  • 中國孔子學堂——為什麼學國學的孩子,未來更有競爭力?
    國學不同於學校的課本知識,它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讓孩子學國學,不是為了讓他成為大師、首富,而是打磨思維,收穫智慧。不管孩子將來做什麼,專注、平和、知善惡、懂感恩……這些能力都會讓孩子,未來比同齡人走的更遠!
  • 「國學禮·迎開學」——智慧禮儀活動在寶雞展覽館順利開展
    《芙蓉雨》寶雞市關學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陳梅萍贈送關學文化書籍啟動儀式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依次進行「拜孔子」「點砂啟智」「擊鼓鳴志」「經典唱誦」「學寫中國字」「安全小課堂」等環節,認真學習國學禮儀、經典、書法等國學文化,讓孩子們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具備相應的禮儀與規範。
  • 大冶市成龍子規緣幼兒園舉行祭孔大典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
    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雙節相逢,節前九月二十八日又是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周年,以國學教育為特色的大冶市成龍子規幼兒園先後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涵養尊師敬老愛國愛家情懷,在大冶雨潤廣場聚集列隊出發,大家精神飽滿,步伐矯健,高舉國旗和園旗徒步前往大冶市青龍山公園孔廟大成殿前祭拜至聖先師孔子,引得沿途路人不時拿出手機拍照
  • 李廣斌:學國學的孩子知書達禮 更易成才(全文)
    * 國學課現場:拜孔子、拜老師 邊玩遊戲邊學琴棋書畫「我們的教學是這樣的,每個周末我們來了以後,我們是九點鐘開始上課,但是我們八點五十孩子們就準時到了,所有的孩子會在大堂裡面首先拜一下孔子,然後齊誦《弟子規》,誦完《弟子規》以後,分頭領到各個教室裡面開始學習他們的課程。
  •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這是周代諸侯國中最早的學宮,相傳孔子常帶弟子遊泮。以後各諸侯國爭相仿效,也在國內修築泮宮,開鑿泮池。從此,泮宮就成了諸侯國大學的代名詞。  古人的「入泮禮」是一個相當莊重的儀式,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入泮禮」的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在這個環節裡,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
  • 日本: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摘要:到過日本的人,都能夠體會到日本人大事小事、有事沒事都鞠躬致謝的「煩瑣」。想教育孩子就先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成長,只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才有可能孕育出感恩的種子。感恩教育從小開始據記者了解,日本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接受感恩教育。比如,日本的幼兒園會為每個孩子舉辦生日會。孩子生日前,老師會邀請他們的父母出席。在生日會當天,學校會把孩子從出生以來的照片全部懸掛起來展示。
  • 開學首日新生開筆禮:拜孔子 點硃砂 學做人
    原標題:開學首日新生開筆禮:拜孔子 點硃砂 學做人 老師給學生點硃砂啟智。馬喜生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喜生)叩拜先師,額點硃砂,寫字做人,擊鼓鳴志……昨日在廣州市正聲小學,新入學的孩子們身著漢服,手執毛筆,進行了一次尊師崇禮的啟蒙教育,完成了人生四禮中的頭一禮——開筆禮,以最雅正的形式體驗了新學期的第一課。  「開筆禮從孔子時代流傳至今,是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
  • 昆明呈貢70名幼兒參與2020國學入學典禮
    「錦繡前程 慧雅人生 」2020國學入學典禮在昆明市呈貢區舉行,70名幼兒園小朋友和家長在新學期開學之際一起接受了一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洗禮。幼兒園小朋友接受傳統文化洗禮 供圖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錦繡雅郡幼兒園以「開筆禮」形式開啟新學期,同時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弘揚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引導幼兒小朋友感受學習樂趣、養成學習習慣,進而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 海大孔子像前擺滿貢品 學生祭拜求不掛科(圖)
    當天,記者在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內看到,學校圖書館附近的一尊孔子像成了大學生們尋求心理安慰的地方:孔子像的底座上擺滿了各種水果、零食,還有學生「貼心」地放了兩杯奶茶。對此現象,有的學生表示「這也是對孔子的一種尊敬。 」有的學生則表示反對,認為考試成績好壞在於平時的勤奮努力,和拜不拜孔子沒有關係。現場 蘋果上寫「考試不掛」「讓我們考試不掛。
  • 幼兒園畢業演出180多個孩子全部上臺 「感恩」成關鍵詞
    早報記者走訪發現,多數教育工作者認為,小學、幼兒園的畢業典禮不應該只是一場簡單的晚會,而應是一個讓孩子感受到愛心、學會做人、迎接新徵途的機會。  世外小學推「畢業課程」  6月24日,120名世外小學畢業班的同學在畢業典禮中與老師擁抱淚別,校長、老師、家長手腕上系滿孩子們送上的感恩藍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