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7 月 9 日,成立於 2010 年 4 月 6 日的小米,終於用 8 年零 3 個月外加 3 天的時間,完成了從一個創業公司到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耀眼蛻變。
雖然在前不久的 IPO 路演中,雷軍說小米是一個新物種,是一家罕見地能同時做硬體、電商和網際網路的公司,但不會有人否認,在小米用八年多時間鑄就的商業體系中,智慧型手機業務毫無疑問地扮演著基石、支柱以及主心骨的角色。可以說,沒有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快速發展,就不會有整個小米今天的成就。
由此,在小米上市的高光時刻,雷鋒網與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小米在智慧型手機道路上留下的印記。
對於早期的小米來說,8 月 16 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2010 年 8 月 16 日,在小米成立四個月零十天之後,MIUI 首個內測版推出,這可以說是為小米手機的誕生鑄就了一個「靈魂」。
一年之後,同樣是在 8 月 16 日,第一款小米手機問世,我們稱之為小米 1。
小米 1 是帶著「為發燒而生」的理念而來(當然小米現在已經不強調這句話了)。在配置上,小米 1 號稱是國內首款雙核 1.5GHz 主頻手機,搭載高通 MSM8260 雙核 1.5GHz 主頻 CPU,採用 Adreno 220 圖形晶片,配置 1GB 內存、4GB 機身存儲,支持 32GB MicroSD 擴展——從各個方面而言,這都是一款「為發燒而生」的產品。
與此同時,1999 元人民幣的定價,讓小米 1 在當時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也讓小米被業內視為「攪局者」的角色。而 1999 元的價格線,成為小米發展早期的一個魔咒,既幫助小米一躍成為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一批大黑馬,也讓它在向高端化轉型的過程中遭遇了難言的陣痛。
另外,小米 1 的出現,還在中國手機市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銷售模式——電商直營。無論是不是產能爬坡問題造成的缺貨,小米在手機銷售採取的分批預約搶購的做法,都在客觀上造就了哄搶一空的盛世,這也讓小米帶來了「飢餓營銷」的負面話題。
2012 年 5 月 15 日,小米 1 青春版在小米官網問世。
從配置上看,小米 1 青春版可以看做是小米 1 的縮水版,CPU 改為 1.2 GHz,內存改為 768 MB。除此之外,小米 1 青春版的價格也相當誘人,1499 元。
如果站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小米 1 青春版的出現,也可以有另外一種解讀:也許從一開始,小米就有在 1999 的標準上有價格下探的趨勢,這在某種意義上為此後紅米系列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2 年 6 月 7 日,小米宣布旗下的手機銷量達到 300 萬臺。
2012 年 8 月 16 日,雷軍在 798 藝術中心發布了小米 2 和小米 1S。
在高通的支持(2011 年 12 月雷軍宣布高通投資小米)下,小米 2 用上了全球首款採用 28 納米技術的四核 1.5 GHz 處理器,「性能之王」「性能怪獸」「跑分天王」這樣的稱號也流行一時。除此之外,2GB 內存,1280x720p 解析度屏幕,16GB 存儲等空間,都讓 1999 元的小米 2 更加搶手。
而伴隨著小米 2 的,是 1499 元的小米 1S,相對於小米 1,小米 1S 在外觀上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處理器提升為雙核 1.7 GHz,增加了前置攝像頭。
2012 年 10 月 23 日,小米 1S 青春版以 1299 元的價位加入小米手機陣營。至此,小米在價位上已經覆蓋了 1000 到 2000 元之間的三個檔位,分別是 1299、1499 和 1999。
2013 年 4 月 9 日,趁著第二屆米粉節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小米 2S 和小米 2 青春版(又稱為小米 2A)正式發布。
相對於小米 2,小米 2S 在處理器和攝像頭上略有升級,存儲空間分為 16GB 和 32 GB 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 1999 元和 2299 元。
相對之下,小米 2A 延續了上一代青春版的定位,價格為 1499 元。
由於小米 2 和 小米 2S 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現,它們經歷住了時間的考驗。2017 年 7 月,雷軍在微博上表示,小米 2/2S 是五年前的產品,但依然有接近 500 萬人使用;而且在 2017 年問世 MIUI 9 依然對這兩款機型進行了支持。
2013 年 7 月 31 日,伴隨著第一款紅米手機(我們稱之為紅米 1)的發布,小米在手機產品線上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系列——紅米系列。
紅米 1 毫無疑問是一款走量的產品。紅米選用了聯發科 28 nm 四核處理器,屏幕是友達的 1280x720p,而且是與中國移動和 QQ 空間合作;而在 799 元的定價下,更是讓這款千元機勢不可擋。當時的數據是,首批發售 10 萬臺,有超過 900 萬用戶通過 QQ 空間預約。
2014 年 2 月 14 日,趁著推出電信版的機會,小米直接推出紅米 1S 電信版,售價 799 元。
從小米 3 起,小米放棄在 8 月 16 日開發布會的先例,而是選擇在 2013 年 9 月 5 月發布新品,地點是在國家會議中心。
相對於小米的前幾代產品而言,小米 3 在設計上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設計,它所採用的塑料機身和弧線邊框,讓人們看到了濃濃的諾基亞風格,也由此被人批評為「史上最醜的設計」。
配置方面,小米 3 在處理器上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分別採用 Nvidia Tegra 4(移動版)和高通驍龍 800 系列(聯通版與電信版)兩款處理器——沒錯,那時候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全網通」的概念還並不流行。
2013 年雙十一,小米首次參加天貓雙 11 促銷活動,有 11 萬臺小米 3、11 萬臺小米 2s、11 萬臺紅米參與其中, 榮獲手機類品牌關注度第一,手機類單店銷售額第一。
2014 年 3 月 19 日,在紅米 1 的基礎之上,小米又推出紅米 Note 手機。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基於 MTK 6592 處理器,紅米 Note 推出了標準版、特別版和增強版三個版本,價格分別覆蓋 799、899 和 999 三個檔位。
隨後,4G 牌照的發布,紅米 Note 又在 2014 年 8 月陸續推出 4G 增強版(分別覆蓋移動、聯通、電信三家的網絡),採用的是高通 400 處理器,售價 999 元。
紅米 Note 4G 移動增強版成為小米旗下第一款開賣的 4G 機型。
2014 年 7 月 22 日,小米 4 頂著「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的口號發布。
它採用了金屬中框和前後玻璃面板,大幅度提升了機身質感;小米官方稱之為「小米創業四周年的代表作」,而有網友則稱之為「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小米手機」。
小米 4 依舊是讓人心動的 1999 元,不一樣的,卻是小米的自我定位。在那場發布會上,以前的「為發燒而生」,變成了「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而隨著小米在供應鏈上話語權的增強,雷軍在小米 4 的發布會上承諾前兩個月供貨 100 萬臺。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4 最初只賣聯通 3G 版本,後來才陸續跟進 4G 版本。
2015 年 1 月 4 日,紅米 2 發布,699 元起。
2015 年 3 月 31 日,在小米 5 周年米粉節新品溝通會上,紅米 2A 發布,它採用了主頻 1.5GHz 的聯芯 L1860C 四核處理器,售價 599 元(米粉節特價 499 元)。很明顯,這是一款專門為小米在 4 月 6 日的米粉節推出的產品。
2015 年 8 月 13 日,紅米 Note 2 發布,採用了聯發科 6595 處理器,售價 799 元起,有 899 和 999 元兩個版本。不過紅米 Note 2 發布之後,由於「友達」和「天馬」屏幕的問題,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輿論聲浪,最後小米官方道歉。
2015 年 11 月 24 日,紅米 Note 3 發布,雷軍說這款手機是「我所有的嚮往」。它採用了聯發科 6795(Helio X10)處理器,並用上了指紋識別功能,售價 999 元起。紅米 Note 3 的發布,讓紅米 Note 2 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短命的手機」。
不過,按照雷軍在發布會上公布的消息,紅米 Note 2 從 2015 年 8 月 16 日上市開始當年的 11 月 23 日,在整整百天累計銷量 609 萬臺,收入 48.8 億元。
小米 Note 被認為是小米衝擊高端的作品,不過是在當年小米系列 1999 元的價位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小米 Note 並不算成功。
2015 年 1 月 15 日,小米 Note 帶著當時的最高配置(比如說驍龍 801 處理器)發布,售價 2299 元起,其中 64GB 版本 2599 元;後來,搭載驍龍 810 處理器小米 Note 頂配版售價達到了 2999 元。可見小米衝擊 3000 元價位的決心。
為了小米 Note 的銷量,小米為這款手機推出了多個版本,比如說女神版、竹子後蓋版等,並且在首次在小米之家開啟了售賣手機的業務。2015 年 6 月 29 日,小米 Note 發布全網通版,同時宣布小米 Note 標準版降至 1999 元——這被外界解讀為小米 Note 衝擊高端的失敗。
不過,小米 Note 全網通的出現,意味著小米手機正式開始步入全網通時代。
也許是由於驍龍 810 的撲街,小米公司並沒有在 2015 年對小米手機系列進行更新。2015 年 9 月 22 日,小米 4C 發布,它在外觀上設計其實比較一般,採用了塑料機身,但亮點在於:它採用了驍龍 808 處理器,支持全網通 2.0,採用 USB Type-C 接口——這讓它成為小米手機上第一款採用全網通 2.0 和第一款採用 USB Type-C 接口的手機。
而 1299 起的售價,也讓小米 4C 也在當年小米數字旗艦缺位的情況下,成功地擔負起了小米在 2015 年下半年銷量生力軍的角色。
2016 年 1 月,採用金屬機身的紅米 3 發布,售價 699 元起;而高配版也用上了指紋識別,定價 899 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紅米 3 起,所有的紅米手機都開始支持全網通。
2016 年 2 月 24 日,經歷了將近兩年的等待,小米 5 帶著採用 14 nm 工藝的高通驍龍 820 旗艦處理器到來。不過一個小插曲是,樂視在美國 CES 上搶發了驍龍 820,這著實奪走了不少小米的風頭;不過從量產的角度來說,小米 5 依然是國內首發驍龍 820 的手機。
不過,由於驍龍 820 處理器的成本問題,小米 5 開始呈現出超越 1999 元的價格線的趨勢。小米 5 標準版定價為 1999 元,但其實是驍龍 820 的所謂閹割版本;而小米 5 高配版為 2299 元,頂配版達到了 2599/2699 元( 2699 為陶瓷版)。
伴隨著小米 5 的發布,小米還發布了一款定價為 1699 元的手機——小米 4S,它可以看做是小米 4C 的升級版,多了一個指紋識別——但是在小米 5 的光芒之下,小米 4S 的存在感很弱,很快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2016 年 5 月 10 日,小米發布了大屏幕、大電量的小米 Max,搭載驍龍 652/650 處理器,售價 1499 元起。
紅米 Pro & 紅米 Note 4 & 紅米 4/4A
2016 年 7 月 27 日,紅米 Pro 發布,售價 1499 元起。這是紅米系列第一次達到這樣的售價。
紅米 Note 4 發布於 2016 年 8 月 25 日,搭載聯發科 Helio X20 處理器,全網通,售價 999 元起。
紅米 4 發布於 2016 年 11 月 4 日,699 元起,高配版搭載驍龍 625,899 元;而紅米 4A 則為 499 元起。很明顯,這兩款產品都是為了雙十一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 2017 年 2 月 4 日,小米宣布由於成本漲價紅米 4 和紅米 4A 都漲價 100 元。
2016 年 9 月 27 日,小米 5S 和 5S Plus 兩款手機正式發布,均搭載驍龍 821 處理器,它們可以看做是小米 5 的升級版,其特點在於用上了高通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小米 5S 售價 1999 元起,小米 5S Plus 手機 2299 元起。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5S Plus 成為首款搭載後置雙攝像頭的小米手機。
2016 年 10 月 25 日,小米舉行新品發布會,宣告了小米 MIX 的橫空出世。
小米 MIX 採用了突破 16:9 屏幕佔比的全面屏設計,並為了全面屏而對聽筒、攝像頭都進行了全新設計;與此同時,小米還請來了全球頂級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來為之站臺。
小米 MIX 的出現,讓小米在真正意義上引領了智慧型手機全面屏的風潮,也讓人感受到了小米在創新上的努力——這款產品的出現,也極大地扭轉了小米的品牌形象,甚至被外界解讀為小米手機銷量回升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與小米 MIX 相比,由梁朝偉代言的小米 Note 2 反而顯得黯淡無光;但這並不是因為小米 Note 2 不夠優秀,而是小米 MIX 的光芒過於耀眼。而小米 Note 系列也在經歷了小米 Note 2 的制高點之後,不再承擔旗艦機型的角色。
2017 年 2 月 13 日,紅米 Note 4X 在小米官網發布,售價 999 元。後來小米方面為這款手機推出了初音未來套裝版,售價 1299 元。
2017 年 2 月 28 日,紅米 4X 在小米官網悄然亮相,售價 699 元起。
2017 年 2 月 28 日,小米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發布會,發布了小米 5C,它搭載了小米松果自主研發的澎湃 S1 八核晶片,售價 1499 元起。
2017 年 4 月 19 日,小米 6 發布,它是國內首款搭載驍龍 835 處理器的手機,最低售價為 4GB + 64GB 版本 2299 元,最高則為陶瓷尊享版 2999 元。
至此,小米數字系列手機終於徹底擺脫 1999 元的價格魔咒,而消費者也已經能夠坦然接受這個事實了。
2017 年 5 月 25 日,小米 Max 2 發布,搭載高通驍龍 625 處理器,售價 1699 元起。
2017 年 6 月 21 日,紅米 Note 5A 發布,主打線下,售價 699 元起。
2017 年 7 月 26 日,小米 5X 發布,搭載驍龍 625 處理器,售價 1499 元起。
2017 年 9 月 11 日,趕在 iPhone 發布前一天,小米發布了小米 MIX 2,售價 3299 元起。相對於前作,這款產品為了量產而做出了不少妥協,也讓它在給業界帶來的驚喜度上少了很多。
與此同時,搭載驍龍 660 的小米 Note 3 也淪為一款跟 OPPO、vivo 競爭的中端產品。而從這款手機開始,小米開始啟用吳亦凡來代言。
2017 年 12 月 7 日 ,小米正式推出 18:9 全面屏手機——紅米 5,售價 799 元起;紅米 5 Plus 售價 999 元起。
2018 年 3 月 16 日,紅米 Note 5 發布,該機採用 18:9 全面屏,全球首發驍龍 636 處理器,搭載 AI 雙攝像頭,售價 1099 元起。
2018 年 3 月 27 日,小米 MIX 2S 在上海發布;作為國內首發驍龍 845 的旗艦機型,小米 MIX 2S 在外觀設計上延續了前作,由此並沒有帶來太大的驚喜;不過小米 MIX 2S 在拍照上實現了大幅度提升,在 DXO 評分上達到了 101 的高分,追平了 iPhone X。
當然,價格上,它延續了 3299 元的定價。
2018 年 4 月 25 日,小米在武漢大學發布了小米 6X 手機,它搭載了驍龍 660 AIE 處理器,售價 1499 元起。
在這次發布會上,小米創始人兼 CEO 雷軍宣布小米"小米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果有超出部分,將超出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
2018 年 5 月 10 日,小米和蘇寧易購聯手,在南京發布紅米全新 S 系列新品——紅米 S2,它搭載了驍龍 625 處理器,售價 999 元起。
2018 年 5 月 31 日,小米在深圳舉行發布會,宣布推出小米 8 系列手機。
其中小米 8 搭載了高通驍龍 845 處理器,採用「劉海全面屏」,搭載了雙頻 GPS 技術和紅外人臉識別技術,售價 2699 元起。由於與 iPhone X 過於相似,小米 8 引來外界一番吐槽。
小米 8 SE 全球首發高通驍龍 710 處理器,同樣採用「劉海全面屏」,但機身更加硬朗,售價 1799 元起。
與小米 8 相比,小米 8 探索版採用了 3D 結構光技術,同時搭載屏幕指紋識別,再加上具備機械之美的透明背蓋,也讓這款手機收穫了不少眼球。這款產品被認為是「小米 8 周年旗艦代表作」,只有 8GB+128GB 版本,售價為 3699 元。
另外,雷軍表示,由於這款產品需要對廠房進行無塵改造,這款產品要到 7 月中下旬才能上市。
2018 年 6 月 12 日,紅米 6/6A 發布,紅米 6 售價 799元起,紅米 6A 售價 599 元起。
2018 年 6 月 25 日,紅米系列首款劉海全面屏機型紅米 6 Pro 發布,售價 999 元起。
回顧小米在手機上一步步走過的路,雷鋒網能夠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小米在產品線布局上經歷的種種坎坷和調整。發展到今天,小米由最初 1999 元的價格線,發展成為今天的覆蓋 499 至 3699 之間的幾乎所有價格區間,可以說是成功完成了價格區間的攀升和下探,這其中,小米在攀升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得更多一點,而小米 MIX 系列不得不說是厥功甚偉的。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支撐起小米今天的,究竟是小米系列,還是紅米系列?
此前業界曾有聲音說「沒有紅米,就沒有小米」,這固然是針對小米 CDR 招股書中所顯示的紅米手機銷量的佔比而言;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更加根本的角度去看,小米手機系列在整個小米手機的產品體系中扮演者中流砥柱的角色——某種意義上這是更加重要的角色,它成功地承載起了小米手機的品牌形象和它在科技行業的自我價值。而在紅米手機系列的加持之下,它們共同鑄就了小米商業體系的堅實基礎,二者缺一不可,都是無可替代的。
因此,應該這樣說,沒有手機業務,就沒有小米的今天。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