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推薦兩部電影,一部我還挺喜歡的,一部不太喜歡。
但看電影我建議喜不喜歡只是一個標準,有的時候你還要看它值不值得,應不應該看。
我不太喜歡的這部電影是諾蘭的《記憶碎片》Memento.
我之所以說的時候有點猶豫,是因為諾蘭在中國影迷心目當中是一個完全不會出錯的大神。我特別認可他的才華,但始終覺得,觀影是個特別個體化的感受。
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諾蘭的作品始終不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直到周末我在798看了莫蘭迪畫展之後才豁然開朗,明白為什麼了。
莫蘭迪大家可以再去了解一下,他是一個一輩子生活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小鎮的畫家,經歷過二戰,到六十年代就去世了。
他的畫不講任何故事,不表達任何情緒,沒有所謂深遠的意境,就是告訴你,我畫的樹就是樹,杯子就是杯子,你不用有任何的解讀。
這次展覽上甚至有一幅畫,一個靜物裡面沒有任何影子,那就說明畫家在某一個時刻,他在畫作裡面甚至放棄了時間的概念。
然後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喜歡的電影和我喜歡的畫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希望樹就是樹,故事就是故事,時間只是一個背景。
當然如果你在影片的構成當中把時間完全打亂,組成一個全新的燒腦的結構,我會覺得很有趣,但它構不成我觀影的興奮點。
而且很多時候看一部電影,我會抗拒觀眾和導演的信息不對稱,就好像我看一幅畢卡索的畫,它很抽象,但是我會有我自己的想像,因為我能看到全貌。
但如果你把這幅畫分割成一塊一塊的,隨機扔到我面前,然後不斷問我,這個是什麼,這種信息不對稱是讓我有些抓狂的。看《記憶碎片》,這種感覺會特別深。
所以我建議大家看這部影片之前,不用在意是不是劇透,先了解劇情,包括觀影指南,了解完了再去看。
- 《記憶碎片》
這部電影講的是男主人公在家遭到歹徒襲擊,太太被QB殺害,他自己也在襲擊中腦子受傷,醒來以後,他得了一種特別罕見的病,叫短期記憶喪失症。
案發之前包括案件本身的過程他都記得,但是案發之後他的記憶只能夠保持那麼十幾分鐘,一會兒就忘記,所以他開始找到一個幫助他記憶的方法:
比如紋身
寫小紙條
拍快照
所以影片才會叫Memento.
他因為清楚記得妻子遇襲的過程,所以把兇手名字紋在了自己身上,隨時告訴自己,你要去報仇
妻子去世以後,他生活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妻子報仇。
他之前的工作是為保險公司調查騙保那些事兒,在調查騙保的案件過程當中,他認識了一個患者叫Sammy.
Sammy也是因為一次事故得了短期失憶症,但是男主就用那種慣性測試的方法測出Sammy的病是心理原因,而不是身體原因,所以拒絕賠償。
後來Sammy的妻子為了幫助老公恢復常態,試探著讓他在短時間之內重複地給她注射胰島素,最後Sammy太太就死了。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只要記住影片黑白的部分,那都是在案件發生以前的回憶,都是正常的敘述,時間流是正向的。
所有彩色部分就是現在,每一塊都是倒敘,先把一個結果告訴你,然後才告訴你發生的過程,而且每一塊跟每一塊之間的順序也是完全反向的。
知道這兩點之後再去看,就會比較享受觀影的過程。
這部電影有一點的確是我不太喜歡的,就是影片的畫外音、旁白還有說明性質的臺詞太多。
影片大家都分析了各種的精妙,我就不說了,只跟大家分享一兩個我覺得是bug的地方:
1、我不太明白紋身的意義在哪。
當然它形式感很強,男演員練的肌肉還挺好看的,一脫衣服身上都是紋身,從畫面看起來是有衝擊力的。
但是既然男主已經找到了某種幫自己記憶的方法,比如寫小紙條、拍照片,紋身真的又麻煩又疼,何必呢?而且身上的面積的確是有限的,你能紋多少字呢?
2、還有一個小bug就是他記錄的時候。
如果是我,我會拼命地詳細記下要點,而且話越清楚、簡單明了越好,我不會寫一些模稜兩可的話,比如說什麼不要相信他。我會給自己更多線索,否則之後看起來就會莫名其妙,會覺得為什麼?就給自己添麻煩。
- 《Body Heat》
我推薦的第二部電影是1981年的影片Body Heat,中文翻譯成《體熱》
相對於《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就特老派,節奏不緊不慢(不緊不慢的意思就是特別慢)。
前半小時,你幾乎以為就是一個特別老套的講男女婚外情的電影。
電影男主叫Ned Racine,是一個特別平常的小律師,在一場露天音樂會上邂逅了女主。
女主就是那種風情萬種,美豔不可方物型的,還很神秘。
男主未婚,女主已婚,兩個人就開始了婚外戀,而男主越陷越深,特為女主瘋狂,最後他決定跟女主Matty一起要除掉Matty的丈夫Edmund.
他在女主家裡把Edmund打死之後,把他的屍體移到另外一個地方,製造了一個火災的假象。
命案發生以後,警方也懷疑了Ned,因為後來幫女主處理遺產遺囑問題。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男主也開始懷疑女主,因為有一些線索指出,女主當初認識他其實都是安排好的。
影片最終的結局就是男主被抓了,判刑入獄,而女主帶著他的錢遠走高飛。
這部電影的看點就是女主的扮演者Kathleen Turner(凱薩琳·特納),她是我之前講過的一部影片Serial Mom《殺心慈母》裡面的女主。
這部影片是Kathleen Turner的電影處女作,當年的她真是美得沒邊了,大長腿,嗓音也特別性感,好像無論男女都沒法抗拒。
影片帶給人的一點思考就是很多評論都會說,女主最後有沒有愛上男主?我覺得這個問題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個電影告訴我們,初心無比重要。
女主最後多少是愛上男主的,但是因為她一開始就是處心積慮地認識,並且利用男主借刀殺人,由於初心不對,後面一切就都免談了。
電影的名字Body Heat,兩個關鍵詞。Kathleen Turner在影片當中負責body部分,至於heat——這種熱浪、熱氣襲人的感覺,導演特別好地拍出來了,你隔著屏幕都能夠感受到那種悶熱,特別適合在天寒地凍的天氣裡看。
PS:有一點我不是特別喜歡,就是電影當中女主家布置了很多風鈴,這點我特別不明白——她難道不怕睡不著覺嗎?
最後再給大家一點觀影小提示:
中間部分會出現女主的閨蜜,大家一定要記住她的長相。
因為兩個人從身形到長相都非常像,而且給女主閨蜜的臉部鏡頭大概就一兩個,連我這樣完全沒有臉盲症的人到最終都有點分不清。因為沒記住她長什麼樣,直接導致我看完之後又把影片倒回到中間,重新記憶一下女主閨蜜的樣子。
你必須要確認,否則最後結尾你就有點模稜兩可。
我想說特別感謝電影,無論是燒腦的還是特尋常的,快的或者慢的,看的時候都還挺奇妙的。
一定要看讓自己覺得愉悅的電影,但是也要看那種讓你覺得不爽的電影。英文有個詞叫get on your nerves,說得特對,因為看電影就是要打破你平常平靜的生活和心情。
——————————————————————————————————
注|文章配圖來自《記憶碎片》《體熱》視頻及網絡,圖片不為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