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今年資產配置的焦點問題是,在疫情下,各國都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對於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得以往「金字塔型」的配置轉變為「啞鈴型」的配置。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受到嚴重衝擊,資本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黑天鵝頻飛。
資本市場在大震蕩後會迎來怎樣的變化和趨勢?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交織之下,資管機構如何做好大類資產配置?股市、債市、大宗商品如何配置?資本的下一個機會在哪裡?
11月28日,在「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上,多位投資總監和機構負責人一起對話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趨勢。
姜昧軍:資產配置從「金字塔型」變為「啞鈴型」
大江洪流總經理姜昧軍表示,今年資產配置的焦點問題是,在疫情下,各國都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對於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得以往「金字塔型」的配置轉變為「啞鈴型」的配置。
「金字塔型」配置資產是一層一層的,比如底層是無風險的,上面是信用債和一些非標,再上面是一些權益產品。
姜昧軍認為,在疫情發生後,美國基本是零利率,以前金字塔型的配置的幾層資產收益率幾乎變成零了,而資金配置有收益要求,這導致大量的資金向更高收益、更高風險的方向配置,以往資產配置中間的這部分崩塌了。
「中國現在的情況,是信託的供給明顯變少,信用債發行的速度明顯變低,也就是金字塔中間這部分的資產供給變少了。如果你只拿很低的固定收益,三A級信用債或者國債的話,又滿足不了投資人的收益要求,所以最終有一部分配置轉向更高收益、更高風險的資產,也就是權益類資產。」
「今年一大變化就是資產配置的轉移,所有的機構都在研究一個主題——權益資產。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都是這樣的趨勢。從機構來看,轉型的速度非常快。」姜昧軍說。
展望2021年,姜昧軍最關注的是貨幣政策的變數。在考慮多種不確定性後,姜昧軍認為,明年美國股票崩潰的可能性小,同時美國經濟明年強勁復甦的可能性也較小,在此基礎上,他的判判是,「中國明年的股市仍然很好,債市仍然不樂觀。」
範楷:看好大宗商品和權益市場
中信保誠基金總經理助理、多策略與組合投資總監範楷表示,今年國際原油價格一度大跌,甚至出現油價為負的現象,對國際商品的基金影響較大。
「目前的點位,在經濟復甦周期時,我們看好大宗商品,有色金屬是比較好的配置標的,尤其是銅。」範楷說。
除了看好銅等有色金融之外,範楷也看好權益市場。
他指出,今年3月份和10月份美股暴跌,由於海外資本市場股票與A股相關性很低,對於海外的FOF基金和大量資金來講,A股市場的配置價值提升了,而外資流入必然會推高A股估值。
此外,養老金入市,也為A股引入長期的資本,利好A股。
範楷認為,資產的配置之外,在策略端也可以做很多工作,除了比較常見的股債策略之外,還有比如CTA、宏觀配置等策略,它們能改善或者提升組合收益或者分散風險因子。
柳世慶:疫情造成A股大分化
民生加銀投資部總監柳世慶表示,「疫情給資本市場帶來比較大的投資機會,市場獲得了超出了年初預期的收益率,但是也使得整個市場出現了之前很少見的極大的分化。」
目前面臨的一大問題是,許多個股的估值已經貴了。
不過,柳世慶指出,「站在這一年快結束再回顧的時候,很多人覺得A股市場股票不便宜,但其實如果去看整個市場,拉開板塊,拉開行業來看,各個行業和板塊的估值分化其實是非常驚人的。」
股票估值分化的背後是各個行業和各個企業之間的基本面產生了分化。以上半年為例,在疫情的衝擊下,有的行業相對受益,比如說線上辦公和醫藥類行業,但更多的行業受損。其實在疫情之前,很多行業已在競爭和出清。整個市場的估值分化,背後體現的是各個行業之間,行業內部的各個企業之間的極大分化。
柳世慶表示,「我們不僅僅要關注疫情對市場短期影響,更重要的是要關注疫情對市場的衝擊,對行業和公司中長期的影響。」
展望明年,柳世慶說:「我猜測,明年資本市場的向上空間不會特別大,但也不會出現特別大的下行風險,我更傾向於認為,整個市場有小幅合理的正收益。」
柳世慶指出,最大的風險是有一部分板塊比較貴,但其實也有一部分的板塊是非常便宜的,有風險的同時也有機會,貴和便宜是相對的。A股市場貴有貴的道理,便宜也有便宜的問題,估值陷井的問題。對於投資者而言,實際上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甄別是否值得投資。
徐長徵:人民幣升值帶來海外投資機會
高晟財富集團總裁、聯合創始人徐長徵介紹,「我們配置的範圍是跨行業、跨市場和跨地域,我們很關注全市場的資產狀況,客戶也會經常問到,疫情對於資產配置的方案和產品的影響。我們在解答客戶的問題的時候,首先給疫情做一個定性,我們認為疫情是短期事件,認為疫情在幾年時間內,將完全消除對於整個市場的影響。」
徐長徵認為,當疫情走到尾聲時可能會出現反轉,布局時需及時轉向。
徐長徵指出,疫情中的貨幣和信用寬鬆下,有很多的資產已經走出了很好的行情,包括大宗商品,比如貴金屬有不錯的表現。「我們集團今年也投資了很多大宗商品資產,估值已提升了不少。」
徐長徵指出,對於客戶的配置來講,除了資產之外,很重要的是關於匯率的問題——人民幣升值。對人民幣升值最大的影響因素是貿易的順差,中國今年一季度疫情過去了以後,從二季度開始,貿易的順差逐步上升,三季度的數據基本上達到跟去年一二季度數據一樣的水平,這是人民幣升值的壓艙石。
現在人民幣升值進入一個上升通道,很多相關的資產可以考慮配置。一個很好的資產配置案例是最近央行到歐洲發了40億歐元負利率的債權。
「我們從去年開始布局海外市場,在香港有自己的金融機構,給客戶做海外資產配置。在今年我們一直跟客戶在推薦和溝通,可利用人民幣升值周期,選擇一些好的海外的權益資產和大宗商品的資產,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徐長徵說。
徐長徵認為,疫情期間,中國經濟的表現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回歸到疫情之後,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將減速放緩,未來10年-20年,投資人要從攻式轉變為防守反擊的策略來做資產配置。
「從去年開始,我們一直為客戶做資產保全的財富規劃的方案,我們跟客戶說,未來10年20年要關注現在既有的財富如何能夠得到存續和保障,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主要考慮如何創造新的財富,未來更多是保護戰果和家族傳承,這是我們作為財務管理機構主動做的一個變化。 」徐長徵說。
李曄:券商資管做減法
萬聯證券資產管理投資部總經理李曄表示,在資產新規出臺之前,券商資管什麼都可以做,既可以做類通道,也可以做主動管理等業務。不過,儘管背靠券商的牌照可以做很多業務,但是在什麼都能做的時候,它往往做得不好。
「從資管新規角度來考慮,我們做固收+,要做很多減法,才能把固收+做好。」李曄介紹,按照資本新規的要求,券商把通道業務砍掉了,把資管和自營之間模糊地帶的報價式的產品停掉了,跟基金公司的業務更加接軌。
「我們儘量少做貨幣類的產品,這種產品很容易賺錢,但是它阻礙真正的投資管理業務的發展。」李曄說。
(作者:龐華瑋 編輯: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