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金璵璠
編輯 | 魏佳
在拼多多上買iPhone,靠譜嗎?
在社交平臺上,有這麼一類人,對拼多多的態度曖昧。iPhone出新品了,他們知道拼多多百億補貼力度大,於是喊話官方「全看拼多多的了」;當拼多多上架補貼後的iPhone,他們驚訝於價格之低,但又擔心買到假貨(翻車);下單收貨後,他們會通過查三碼、付費查GSX(蘋果維修售後系統)等方式驗證,然後發帖報告是順利下車還是翻車。
微博(左)、B站(右)上的相關案例、開箱驗機視頻
劉茴就是這群人之一。她一直想入手一部iPhone SE,蘋果官方售價3299元,而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的券後價格只要2899元。對比了其他主流電商平臺的價格、看了上百條拼多多的追加評論後,她告訴燃財經,「不能保證100%安全下車,但價格確實是香」,她決定賭一把。
據燃財經了解,拼多多的補貼是在商家讓利基礎上,平臺再額外出一部分錢來做補貼。有經銷商稱,拼多多平臺要的是高端用戶以及GMV的提升,商家補貼是為了薄利多銷,各取所需,以iPhone SE這部新機為例,一部手機進貨價3000元,售價比進貨價還低100元,這背後的虧損由平臺和商家共同承擔。
在「假一賠十」正品險背後,拼多多iPhone低價背後有哪些套路?買了低價機要付出哪些「代價」?拼多多為什麼會「賤賣蘋果」?本文試圖回答這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
拼多多上買iPhone
用戶最關心什麼?
大量像劉茴一樣的用戶,最關心的是,拼多多補貼的iPhone產品是否100%沒有問題。
眾所周知,蘋果手機很難造假,而大多數用戶也知道,一部iPhone的真假比較容易驗證:在拆封前可通過序列號查詢機器何時出廠、哪個國家的版本、何時激活、保修時間,在拆封后可檢查三碼(外包裝、保修卡、手機)是否一致。
經燃財經對聚投訴、知乎等公開社交平臺上收集到的近千個案例的分析,發現用戶反饋的「翻車」案例主要分兩類,其中硬體質量問題偏多,「三碼不一致」、翻新擴容換殼機是個例。
知乎網友David稱,他於去年4月末在拼多多上的途谷官方旗艦店購買了一臺iPhone Xs Max,收貨後發現三碼(外包裝、保修卡、手機)不一致,遂申請退款,客服給出的解釋是「商家都是廠家原封發出來的,建議正常使用」,且「手機激活後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David投訴至12315。
最終12315強制商家處理退貨,但商家要求他提供第三方開箱證明,證明手機是從這一包裝盒裡拿出來的,可是David開箱時未錄視頻。
拼多多方面就這筆訂單給燃財經的回覆是,經核查該手機發出時為原裝未拆封,故無法支持退款申請,不過後續在平臺客服介入下,商家同意了退貨退款。
David發布的三碼不一致照片,以及與商家客服的對話
另一位知乎網友「看我你你你啦」發帖稱,他於去年5月在拼多多上花1499元購買了一部全新美版iPhone 7 Plus,兩天後收到了來自深圳華強北賓賓數碼店的順豐快遞。因為對發貨地點不放心,他立刻帶手機去蘋果專賣店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系統提示該序列號應是金色32G,但手機實則是一臺銀色iPhone 7 Plus,iOS系統顯示是128G。也就是說,若當事人描述屬實,這是一臺翻新擴容換殼機。
這位網友發布的檢測報告
當他找到商家時,對方只同意退貨退款,不同意賠償。這位網友表示,拼多多官方客服在收到檢測報告後的半個月時間裡,未進行回復處理。「無盡的等待,就當花一千多塊讓我看清了拼多多的真面目吧。」他在知乎上寫道。不過截至發稿,燃財經並未聯繫到該名網友。
用戶張牧於2019年11月19日在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買了一部iPhone 11 Pro Max 256G版。收到貨使用幾天後,他發現通訊有問題,不論是通話還是微信語音,聲音斷斷續續,遂聯繫商家。商家建議他出具檢測報告,稱如檢測出質量問題,將進行處理。
張牧與商家客服的對話
張牧提供的檢測報告
張牧至無錫恒隆廣場蘋果直營店檢測,拿到的報告顯示:語音測試,可見信號較弱;顧客購買14天之內,建議顧客與賣方進行退換貨。張牧將電子版報告發給賣家客服後,得到的初始回復是「申請退貨退款等待售後處理」。
但將手機寄回後,商家反饋「(商家)售後檢測(發現機器)沒有問題,無法退貨退款」,隨後將手機寄了回來。拼多多平臺客服通過電話給出同樣回復。
「我去的蘋果直營店難道還不夠正規嗎?客服只是口頭說沒有檢測出問題,不提供檢測報告,而我提供的檢測報告成了擺設。」張牧稱。
燃財經就此聯繫拼多多方面,得到的回覆是,語音信號問題為該款手機的通病,檢測單僅對用戶反饋問題進行了描述,無法判斷商品存在硬體問題,且平臺客服聯繫蘋果官方售後,其反饋商品的話筒、揚聲器等用戶反映的部件不存在問題,最終客服駁回了用戶的退貨退款請求,「消費者認可檢測結果」。
但張牧對燃財經表示,並不認可最終的處理結果。
想要維權有多難?
根據以上三位用戶的描述,他們在購買到機器後,均經歷了繁瑣的售後維權過程。另有多位用戶向燃財經反映,在拼多多上購買iPhone後,遇到售後難、維權難的問題。劉茴對此早有預期,「為了省錢,可能這就是不得不承擔的風險吧。」
以iPhone 11 Pro Max 256G為例,燃財經查看蘋果官網、京東自營、京東第三方店鋪、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的價格分別為10899元、10899元(券後價9299元)、8898元、8599元(券後價8299元)。也就是說,這款手機以目前價格計算,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的價格比蘋果官方的價格便宜了2600元。
燃財經分別詢問了這些購買渠道,商家給出的退換政策一致,均是籤收後,檢測出商品本身有質量問題,支持7天退、15天換。不過需要用戶提供蘋果官方售後出具的檢測報告。蘋果官方對此的解釋是,蘋果直營店、蘋果售後點均提供正規檢測報告。
在燃財經了解到的案例中,商家對這一退換政策並沒有完全執行。如張牧在提供蘋果直營店出具的「建議退換貨」的檢測報告後,申請退款,依然被商家拒絕。
至於售後政策,蘋果客服對燃財經表示,只要購買的是全新國行版本,就可以享受蘋果官方的1年保修期,不過不管從何種渠道購買的iPhone,都需先進行檢測是否為正品行貨、是否在保修範圍內。因此,客服建議用戶在蘋果官網或官方零售店購機,售後更有保證。
從業十年的資深手機渠道商蘇暘告訴燃財經,拼多多上的iPhone受到爭議,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拼多多給商家定的價格太低,利潤太薄,不排除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而iPhone的「真假標準」難以界定,也增加了用戶維權難度。
據湖北武漢的手機渠道商丁孟透露,iPhone除了在正規渠道購買的零售版本外,還存在後封機,以及從官方流出的官換機、官修機、演示機。這些機器因和零售機的成本差別較大,普通用戶又難以分辨,一些黃牛、經銷商便從中做起了黑心生意。據燃財經了解,拿貨價格是,零售機>演示機>官換機>官修機。
後封機,一般是指商家把原封包裝拆開,將裡面原裝的充電器、充電線、耳機等配件換成劣等品,目的是將原裝的配件拿去銷售,賺取差價。據蘇暘透露,為了攤薄補貼活動所付出的成本,有商家的確存在這種操作,「至於外包裝還原,根本不是個事,我們行業內的人,只需要一臺吹風機就可以解決。」
「(黃牛上門轉賣)拼多多上的貨,我們是不收的。」蘇暘稱,他曾經檢查出拼多多上的iPhone,配件不是原裝的。
湖北武漢的手機渠道商小貝也表示,曾經在回收未拆封iPhone手機時,遇到過拼多多渠道的iPhone有封膜重新封裝的痕跡。「(用高仿替換原裝)一套的差價目前是80塊左右。」北京手機零售商胡戈告訴燃財經,是不是原裝,一般消費者分辨不出來,所以這種情況在電商平臺一些小的數碼店尤為常見。
官換機,也就是官方換新機,指的是官方用來售後的全新裸機。據胡戈介紹,型號通常以N開頭,絕大多數是未激活狀態。
因為官換機的價格約是同類型零售機的85%,商家有利可圖,便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回收在保手機——使用技術手段讓iPhone無法開機——到蘋果官方售後換機——官換機批發給商家或渠道。這一維修政策的漏洞直接導致蘋果在中國調整了維修政策,但目前仍然有官換機從蘋果官方售後或委託的第三方售後服務商流出。
與官換機一脈相承的,還有官修機,也就是官方維修機,是以在保修期內的蘋果手機,去蘋果售後維修或更換零件後的機器,型號也是以N開頭,處於已激活狀態。
演示機,是蘋果給經銷商用於演示用途的機器,型號以3a開頭,不帶耳機。據燃財經了解,演示機如果流通進市場,一般出現在某一型號剛上市的初期,一臺可賺差價在600-800元左右。
然而,用戶一旦買到上述機器,能否被認定為是假貨,是否在拼多多「正品險(假一賠十)」的保護範圍內?
燃財經向拼多多方面求證,對方未做正面回復,但表示平臺對於參加「百億補貼」專區的蘋果店鋪採取了資質審核、串號全程記錄、事中「神秘購買」檢測、專屬蘋果客服、假一賠十、正品險等相關監督保障政策。拼多多稱,百億補貼專區所有品牌商品採取全平臺通用政策,一旦認定為非全新國行機器,會啟動賠付政策,對該批次訂單全部消費者進行十倍賠償處理。
至於百億補貼活動中iPhone產品假一賠十的案例數,拼多多方面並未回應。
「演示機、官換機、官修機都出自蘋果官方。即使入駐拼多多平臺的商家售出這些機器,也是真蘋果,但它並不是商家宣傳的正品國行原封機。平臺在制定規則時,應該明確這一點,否則會給消費者的維權增添難度。」蘇暘對燃財經表示。
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中正品險假一賠十的相關解釋
iPhone,是誘餌嗎?
做好了全套功課和心理準備,糾結中的劉茴終於決定下單了。
「無非是兩種情況,安全下車或者翻車。」但是第三種情況發生了:下單後隔了不到24小時,拼多多發消息說該筆訂單異常,已經退款。
被強制取消訂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砍單,「拼多多砍單」的話題此前幾度登上微博熱搜。事實上,劉茴了解過砍單政策,知道被拼多多砍單是常有的事,但她以為是那些用戶操作不當,下單太多被系統檢測到了,沒想到,砍單的情況也發生在從未使用過拼多多的她身上。
為何用戶在拼多多買iPhone產品會被頻繁砍單?燃財經了解到兩種觀點。
小貝告訴燃財經,拼多多上的蘋果店鋪背後不會是小的經銷商,因為蘋果產品尤其iPhone在市場中極易套現,就存在經銷商把電商平臺當金融平臺的玩法:一方面可以利用市場行情選擇一個價格最低點進貨,另一方面,發貨與否控制在一個臨界點,跌了就發貨,漲幅太多就直接退款不發。
「而自下單付款到欠款返回,一天左右的時間裡,這些資金流就可以被拿去運作創造利潤。」小貝說。
蘇暘告訴燃財經,拼多多的訂單看起來是二人拼單模式,但實際上,有的商家是湊夠了一定數額的訂單就發貨,因為能以大量訂單拿到更低的進貨價,湊不夠就砍單。
另一種觀點是,拼多多的補貼,讓原本價格最透明的iPhone在市場中有了一定的套利空間,這就引發了黃牛搶購。但拼多多想要的是支付GMV(包含退款)以及真實用戶,而非黃牛的滿意,所以對有套利動機的黃牛進行強制退款。
拼多多亦對燃財經表示,防刷單機制針對的是黃牛,為保障更多消費者以補貼價格購買自用手機,升級了風控原則。「一部分未知來源的新帳號、長期沒有活躍記錄的帳號、短期內多次下單領券的帳號,與已被風控過的帳號產生實際關聯的帳號等,容易觸發平颱風控預警系統,存在『砍單』風險。」
不過,從目前用戶的反饋來看,風控對黃牛的查殺準確率堪憂。
2018年前後,胡戈在拼多多上開了一家手機配件專賣店。據他透露,套路一般是先刷一波基礎好評,就會有消費者因為補貼誘人嘗試購買,在使用過程中沒發現產品問題,極大概率就成了平臺的轉化用戶,但已經享受過補貼的用戶,就不再是拼多多下一波補貼的目標用戶了。
不過胡戈作為老手,從拼多多上買過數十部iPhone產品。「拼多多的防刷單機製做得最好,有任何一點關聯的帳號,下單成功後也不排除被砍單」,他的經驗是,「想要買,只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找很多人登錄不同的微信帳戶幫你買。」
因為價格比自己的拿貨價還低,同時避免一部一部零售的風險,胡戈會將手機倒賣,從中批量賺取差價。最近賺的比較多的一次是2019年底,彼時AirPods非常搶手,蘋果零售店嚴重缺貨,電商平臺的價格比原價高100塊左右,但拼多多上的價格比原價便宜100塊左右,相當於和當時零售價相差200塊。「我當時從拼多多上搶貨,再轉賣,一個能賺50-100塊。」胡戈回憶。
他建議那些被拼多多砍單的用戶「必須換微信」,「如果是沒有買過某一iPhone產品,可能也是享受過其他的優惠活動了。」
時隔一天後,劉茴換了微信帳號和收貨地址,繼續下單iPhone SE,結果還是一樣,不到24小時因訂單異常被砍單了。
「在拼多多上買iPhone,用的時間和精力比付出的金錢都多。」在採訪最後,劉茴感慨道。
為什麼是拼多多+iPhone的組合?
3月,蘋果發布了新機iPhone SE,隨後就有百萬網友湧入拼多多官方微博、微信和App後臺,要求其「安排上百億補貼」。對此,拼多多百億補貼負責人宗輝回應,已安排,拼多多專門成立了新款蘋果手機補貼小組。
「賤賣蘋果」,拼多多是不賺錢的,但為何拼多多這麼重視iPhone,每次iPhone推出新品都要大做文章?
拼多多CEO黃崢曾在首封致股東的信中表示,拼多多的使命是服務最廣大的普通人,給普通人提供買得起的升級生活用品。
而從拼多多的選擇來看,蘋果產品就是很多普通人可以升級的電子產品,用蘋果產品可以達到兩層目的:幫助拼多多獲客,獲更多五環內的客。
「拼多多目前補貼最主要的目標是,調整用戶結構,增加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佔比。」華創證券海外科技網際網路研究員靳相宜告訴燃財經,蘋果產品是3C產品裡提升客單價的最好選擇,遠遠高於農副產品時代幾十塊錢的客單價。
而高客單價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是潛在的。百聯諮詢&鴻門投資創始人莊帥認為,蘋果產品有建立信任度的作用,用戶敢在一個平臺買4-5千的產品,說明已經對這個平臺足夠信任了,那再去買較低客單價的產品就沒有心理障礙了。
十號街商城總裁陳克勇更直接地表示,拼多多一直被山寨、低價等標籤困擾,蘋果產品是拼多多用於提升用戶印象的工具。
另一部分原因是,蘋果在國內手機市場的特殊性。首先,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劉興亮稱,蘋果的價格很堅挺,很少像其他品牌一樣會打折促銷,補貼蘋果產品,給消費者的感覺就是真金白銀的補貼。其次,「華為、OV在全國有統一零售價,而且有區域保護,不讓經銷商不經同意低價銷售、串區域銷售,而蘋果沒有這些限制,因此其他品牌在拼多多上拼團銷售一定是不成立的。」蘇暘告訴燃財經。
多位受訪者亦表示,拼多多下大力氣補貼蘋果產品是一步好棋,但是從目前來看,拼多多作為平臺方,對蘋果產品背後的店鋪和經銷商的監管力度,還有提升的空間。
拼多多2019年四季度財報顯示的單季4890萬的淨增年活躍買家數,遠高於京東和阿里,但同時,百億補貼期間的獲客成本也在不斷提升,2019年底,單個新增活躍用戶的成本已經上升至190元。
另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平臺可以不賺錢,但是不能一直虧錢,拼多多的補貼行為長期來看不可能一直持續。市場擔心的是,拼多多補貼換來的用戶,是沒有任何忠誠度的羊毛黨,而不是來貢獻GMV的高端用戶。一旦補貼降低或者停止,這些因補貼而來的用戶,又有多少能真正留存和轉化呢?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茴、張牧、蘇暘、丁孟、胡戈為化名。
— —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文章好看就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