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低美感」現象之憂思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北京大學哲學教授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毋庸置疑,近年來整個中國社會的審美境界在不斷提升,但我們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著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科技帶來的便捷生活之時,似乎不懂審美,或者對「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所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醜不分、以醜為美。有研究者將當下這種現狀概括為「低美感社會」,某雜誌上也列舉出了一些人的種種審美病徵……
《美好時代》雜誌社決定針對上述現象與問題開闢專欄,展開讀者大討論。請從下列選項中任選其一,完成寫作任務:
作為該專欄的一名年輕編輯,寫一篇短評,代表雜誌社表達對這種現象的基本態度,引導讀者踴躍參與討論。
作為該雜誌的一名高中生讀者,給欄目編輯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判斷與思考,傳達中學生的心聲。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現象類材料作文題,在閱讀其他內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題目所給出的材料提供了哪些寫作內容?暗示了哪些思考方向?命題者的主要意圖是什麼?兩個任務選項有何不同?你能想到哪些與題目材料或話題範疇契合的寫作素材?並在筆記區列一個簡單的寫作提綱。
思路點撥 >>
這道作文題以「審美」為基本話題,意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審美誤區,並運用批判性思維做出判斷與思考。作文材料借北大哲學教授的觀點引出話題,先正面肯定近年來中國社會審美境界的巨大進步,然後列舉出不可忽視的一些問題,最後交代出具體的論述話題——「低美感社會」。題目的寫作任務指令有兩項,任選其一。寫作者需要對兩項任務的具體要求仔細考量。
選擇寫作任務,文體方面沒有太多特殊的要求(寫一篇短評),關鍵在於要注意內容方面的限定性。寫作時要體現出兩大目的:一是代表雜誌社對「低美感」現象表達基本的態度,二是引導讀者積極踴躍參與討論。即這篇短評的寫作重心不應該是深入的議論與思考,而在於它的啟發性和引導價值。這意味著寫作者必須有準確的身份定位,有明確的讀者意識。
選擇寫作任務,內容方面沒有特別的要求,寫作目的主要在於「傳達中學生的心聲」,有嚴格的文體限定(書信體)、明確的身份限定(高中生讀者)和對象限定(欄目編輯,潛在對象是雜誌的所有讀者)。這些限定性需要考慮到內容的選擇,特別要注意貼合「高中生讀者」的實際。
審題時對上述任務指令必須有明晰而充分的認識,但無論選擇哪一項任務,文章的主體部分仍然屬於議論性寫作,對作文材料都要做「是什麼(現象與表徵)」「為什麼(原因與危害)」「怎麼樣(路徑與方法)」三個方面的考量。就「是什麼(現象與表徵)」層面來說,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暗示,寫作者可以聯繫現實,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由此及彼的類比聯想,進而增強論述的具體性與針對性。就「為什麼(原因與危害)」層面來說,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實用主義至上、眼球經濟效應、崇洋媚外、盲目從眾以及個體審美素養的缺乏(或審美教育方面的問題)等等;另外,由此產生的後果與危害也是多方面、多層級的。就「怎麼樣(路徑與方法)」層面來說,可以有「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傳播媒介的管理」「加強審美教育,提升大眾的審美素養」以及「增強文化自信,走有中國特色的美育之路」等方面的思考。
【高分佳作】:「低美感」現象之憂思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低美感」現象。
每一個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人都會產生追求美的欲望,當今的中國大眾也確實比以往更加狂熱地追求「美」:為了追逐流行,去網紅店打卡、刷抖音尋覓明星同款;為了附和品位,裝修與家居刻意追逐北歐風、美式風;為了追求恢弘,小縣城也有大夢想,學歐美城市修廣場、挖人工湖……大家已經這麼「拼」地去追求「美」,為什麼到頭來卻被吐槽為「低美感社會」?
追求美,無非是為了讓心靈獲得滿足與享受,可冷靜思考一下,我們所追逐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美」,還是被網絡和一些媒體引導甚至是灌輸的「美」?我們所擁抱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美」,還是受外界影響甚至被外力裹挾後的「美」?
現實生活中,在一些思潮的影響下,在有些人的眼中,「蛇精網紅臉」成為時尚,「油頭粉面A4腰」是美;在網絡上,低俗獵奇短視頻大行其道;在文藝界,不管什麼題材,「伊人」「未央」「芳華」等古風詞語頻現;還有唯好萊塢大片或美劇是從的看片看劇「鄙視鏈」,時尚圈勁吹的「日韓風」……當然,比「爛審美」與「壞品位」更可怕的,是乾脆「不思考」,不少人在審美情趣和辨識能力方面流於懈怠、不求甚解、盲目跟風。長此以往,社會的審美水準與鑑賞能力必然會大大下降,更不用說創造美了。
為何會出現種種「低美感」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審美趣味的走偏移位,有審美取向的崇洋媚外,也有審美方向的簡單復古。當然,更核心、更內在的原因,則在於國人缺乏審美自信。
在過去的數千年裡,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君不見,「中國式審美」曾經獨領風騷:琳琅滿目的漢代工藝品、筆走龍蛇的晉唐書法、美不勝收的宋元山水……它們都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最美最有詩意的符號,它不僅輻射到了近鄰,衍生出東亞文化圈,還傳播到西方,對西方近現代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華傳統之美,有華麗、恢弘、浩大之風,也有質樸、清新、瀟灑之格,或絢麗,或充盈,或空靈。當下,重拾「中國式審美」,也許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審視當下,面向未來。
為此,我刊特開闢專欄,就「低美感」現象展開討論,歡迎廣大讀者積極參與,展示你的睿智,發表你的高見,給本專欄踴躍投稿。我們將從來稿中擇優刊載,為各位讀者朋友提供交流思想的機會與平臺。
從傳播媒介的角度說,在「娛樂至上」「流量為王」的誤區中,一些網絡平臺刻意迎合低俗口味,為博眼球不惜挑戰公序良俗。傳播媒介應該是審美的風向標,但當今社會,媒介似乎被「流量為王」的自媒體所「接管」,獵奇、低俗、審醜成了常態。這樣的審美病徵,降低了整個社會的審美格調,甚至造成了惡性循環。發生雪崩,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廣大「吃瓜群眾」雖然只是在看熱鬧,卻也在無形之中推波助瀾。這種大的審美環境,不利於青少年審美趣味的培養,不利於我們審美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認為,作為社會公共文化的審美價值體系,要徹底消除「低美感」這一社會現象,應該引導積極向上的審美風氣,杜絕庸俗、低俗、豔俗之風。為此,相關部門與主流媒體應該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同時,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堅守文化自信,自覺提升審美趣味,提高鑑賞水平。這世界從不缺乏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和鑑賞美的能力。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別是充分發揮像貴刊一樣有責任感的媒體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我們年青一代的生力軍作用,我相信,「低美感」的浮雲,遮不住真正熱愛美、追求美的眼光!
此致
敬禮!
一名高中生讀者
×年×月×日
【點評】
添加副標題,開篇交代寫作緣由,更有針對性。
從「現實生活」「網絡世界」和「我們身邊」三個層面概述現象,提出問題。
側重從審美主體的角度論述原因;對「破洞裝」的論述緊承上文,緊扣自我身份或角色進行分析,體現出較強的身份意識與寫作針對性。
從傳播媒介角度分析原因,與上文結合在一起,體現了分析論述的角度意識,也體現出論述的層次感;扣住「青少年審美趣味的培養」來說危害,體現針對性。
著眼於「怎麼樣」的角度,從兩個方面論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最後兩句再次強調身份意識,並明顯點題,體現了作者良好的寫作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