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字【可可英語】加關注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來源】《詞行天下——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漏屋著
一提到機械記憶的背誦單詞,很多人都會說起「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光聽「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這個名字就夠給力的,再一看這個帶著夾鼻鏡大叔的照片,還有個什麼曲線,更加顯得權威無比。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原理,也是各種機械記憶學習法的主要依據。但時下很多流行的,很多宣稱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開發的「單詞記憶法」,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理解卻是錯誤的,那麼學習方式中自然也是存在錯誤的了。為了搞清這個問題,下面就來看一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來聽一個中國傳統相聲《黃鶴樓》和《汾河灣》中,有關「忘詞兒」的段子吧:
大叔跟帥哥在一起表演唱一段戲,輪到大叔唱的時候,大叔老是「掉鏈子」唱不上來,於是帥哥開始質疑大叔的能力。
哥:「你到底會不會啊?」
叔:「會倒是會。」
哥:「忘了?」
叔:「沒忘。」
哥:「那你倒唱啊?」
叔:「想不起來了。」
哥:「那不一樣嘛。」
叔:「那不一樣!忘是忘,想不起來是想不起來。想不起來不是全忘,不是滿忘。就這一句想不起來,你一提我就知道了。你提一句大不了我也小不了你,人有失手馬有亂蹄,慣騎馬慣跌交,推小車子備不住要倒,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溼腳的,吃燒餅沒有不掉芝麻的,吃飯沒有不掉飯米粒兒的,各位沒挑眼你挑什麼眼吶你!」
大叔聽帥哥說他「不會」急眼了,覺得說他「忘了」也是冤枉他了,他只是想不起來了,並沒有忘。大叔為自己辯護的理由是:「我一經提醒就能順利唱出來,這跟輔導一個對唱詞一點兒也不會的新手相比,顯然容易得多。這證明我對唱詞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記憶,所以我是有一定的功力的人才,你不應該笑話我。」這跟艾賓浩斯有什麼關係?呵呵,大叔的辯護詞,正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原理的核心。我們下面就來看一下關係在哪裡。
艾賓浩斯通過嚴謹的科學研究發現,人的遺忘特徵,是對剛記住的內容在短時間內遺忘速度最快,隨後遺忘速度逐漸減緩。比如剛成功背誦的內容,過了20分鐘測試,就只剩下58.2%的記憶了,1小時後還剩44.2%,8.8小時後又減少到35.8%,然後遺忘速度逐漸減緩,一天後剩33.7%,2天後剩27.8%,6天後25.4%,一個月後還能保留有21.1%的記憶。最後他總結出,記憶保留量與時間呈現自然對數曲線特徵。如下圖: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數據來源:艾賓浩斯《論記憶》
對上面這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大都很熟悉,但大部分人對它的理解卻是錯誤的。首先犯的錯誤,就是不清楚遺忘曲線上那些時間點所顯示的百分比代表的是什麼。很多人認為,不就是代表忘掉一部分之後還能想起多少嗎?比如頭一天背會了1,000單詞,第二天一測試,發現只能記得337個了,不就是「一天後只剩下33.7%的記憶」了嗎?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這個33.7%並不是「還能想起33.7%的內容」,而是「還有33.7%的記憶保留」,也就是前面那段相聲裡的大叔的「沒全忘、沒滿忘」,而並不是表明你當時能想起來的量。即便此時已經一個字都想不起來了,但今天經過提醒複習又恢復能背誦了,這次「複習」需要用的時間(或背誦次數),跟初次學習實現第一次能背誦所用的時間(或背誦次數)比,會有所減少。這個「減少的學習量」,就是「記憶保留」,這才是那33.7%的真正含義,也就是你以前所有的努力到現在真正的含金量,這才是上圖中百分比數值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