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主要考查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初步掌握和運用社會工作價值觀、工作方法和專業知識來開展專業工作的綜合能力。筆者通過梳理12年來考試真題的知識點分布情況,分析研究新版教材,與考生分享通過考試的秘訣:系統複習教材,熟悉知識體系,深諳高頻考點,掌握應試技巧。
一、熟悉《考綱》範圍和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應試者是否具備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掌握專業理論和相應的方法以及有關政策法規等社會工作專業的基礎。考生備考時,一是要全面掌握《社會工作綜合能力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綱》)的具體範圍和要求;二是要具體明晰《考綱》所對應的教材知識點;三是要能夠以綱為本,抓綱理線,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掌握考點範圍內的知識內容;四是要把握重點,根據歷年題目涉及的《考綱》知識點內容,把握高頻考點進行對應複習。
二、把握知識重點和分布
根據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要求,助理社會工作師必須熟悉社會政策和法規,了解各類服務人群的特徵、需求、問題,掌握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並具備運用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知識、工作方法開展專業工作的綜合能力。因此,考生要根據這一要求去把握應知應會的知識,釐清應考的知識脈絡。
2020年新版《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教材共9章,分為3個部分——社會工作基本知識、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社會政策與法規,共37個考點。筆者重點協助考生了解要掌握的知識重點、新版教材的修改內容以及各章節的出題點和出題分值分布情況。
第一部分是1—3章,這部分是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考查的是考生對專業社會工作基礎知識的了解。內容包括社會工作的目標、對象及主要領域,社會工作價值觀與專業倫理,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此部分主要學習社會工作的特點、基本原則、目標、功能、要素及領域;社會工作價值觀的作用、內容,專業倫理及專業守則內容;人的需要層次和類型、社會環境、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以及人生成長的7個階段的生理、心理、社會特徵及面臨的問題。
新版教材根據2018年修訂的《考綱》增加了新內容:第一章增加了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基本原則,在社會工作領域中增加了司法社會工作和減貧社會工作,修改了社會工作領域的擴展。第二章內容重新進行了調整,修改了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的價值觀、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議題及其處理的一般步驟、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的作用。這部分涵蓋了本科目考試的13個考點,歷年平均出題分值在27分左右。
第二部分是4—8章,考查的是考生對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的掌握情況。這部分內容包括社會工作直接和間接工作方法,直接工作方法包括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和社區工作方法;間接工作方法包括社會工作行政、社會工作督導和社會工作研究。此部分主要考點是個案、小組、社區工作方法的工作模式、工作過程中的各階段工作重點以及方法技巧;社會工作服務方案的策劃,服務機構的類型、運作、籌資方式及志願者管理;社會工作督導的對象及內容;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區別,問卷調查和個案研究兩種方法的應用。
新版教材對三大直接方法的修改不多,僅是個別字眼的修改,而間接方法修改較多,第七章修改了我國社會福利行政體系,我國社會服務機構的性質、類型,志願者參與服務的動機;第八章修改了社會工作研究的內涵與倫理、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及一般過程等,並對原教材的內容進行了調整。這部分涵蓋了本科目考試的21個考點,歷年平均出題分值在61分左右,其中,第四、五、六章平均每章分值在14分左右。
第三部分是第九章「社會政策與法規」,該章系統介紹了與社會工作服務開展比較密切的法規政策,包括特定人群(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等)、特定領域(婚姻家庭、社會救助、勞動就業和醫療保障等)和加強社區治理、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法規。
新版教材對本章節有較大幅度的調整,包括社會政策的功能、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老年人獲得社會服務的權利、婦女合法權益的主要內容、加強困境兒童的保障政策、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政策、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規與政策、家庭暴力與虐待的救助、醫療救助政策法規、勞動合同規定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考綱》要求的加強社區治理與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法規在新版教材中仍未有所體現,需要考生去收集相關法規文件原文來了解。本章涵蓋了本科目考試的3個考點,歷年平均出題分值在12分左右。
從近6年各章節考題分值來看,出題點分布比較均勻,各章節的出題點及出題分值比較穩定。
三、掌握考點知識的內容
筆者結合全書37個考點知識的內容,對以往12年的真題進行梳理,幫助考生找尋知識重點,掌握解題思路。
考點1:社會工作的目標
社會工作的目標包括服務對象層面的目標(解救危難、緩解困難、激發潛能、促進發展)、社會層面的目標(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和文化層面的目標(弘揚人道主義、促進社會團結)。
本考點每年均有出題,基本都是1個單選題,以案例分析題為主,考核考生對三大目標的理解應用。服務對象層面目標的考核頻率較高,尤其是考核緩解困難這一知識點。
考點2:社會工作的功能
社會工作有兩大功能。對服務對象的功能包括促進服務對象正常生活、恢復弱化的功能、促進人的發展、促進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對社會的功能包括維持社會秩序、建構社會資本、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進步。
本考點每年均有1個單選題,歷年考題中,本考點多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考生對社會工作功能的理解。
考點3:社會工作的要素
社會工作有五大要素,包括社會工作的對象、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價值觀、專業助人方法和助人活動。
本考點每年均有出題,分值在1—3分,較常見的是2個單選題,重點考核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常見的考題有關於社會工作要素的正確說法或者是根據案例請考生分析相關角色。
考點4: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基本原則
我國社會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堅持職業化、專業化、本土化的發展路徑。
本考點是2018年新增考點,該部分內容今年第一次出現在教材中,目前尚無真題。考生在複習時一要理解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二要結合實務理解如何貫徹執行和運用。
考點5:社會工作的主要領域及服務領域的擴展
本考點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主要服務領域,包括按照人群劃分的兒童及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司法社會工作、優撫安置社會工作以及按照場域劃分的社會救助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減貧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企業社會工作等領域。二是服務領域的擴展,包括從貧困群體到有需要人群、從關注社會問題到關注社會和諧發展、社會工作服務的新領域這三方面內容。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減貧社會工作」是新增加的內容,「矯正社會工作」的內容擴展為「司法社會工作」
本考點歷年均有出題,分值在1—3分,常以3個單選題或1個單選、1個多選題的組合形式出現,主要是以具體的實務案例來考核考生對實務領域的認識,其中學校社會工作的三種類型是高頻考點,治療型學校社會工作功能多次考到。
考點6:社會工作價值觀的作用
本部分知識點轉移到了新版教材的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部分。從以往的出題情況來看,本考點極少出現。建議結合教材,在複習本知識點時重點複習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意義。
考點7: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內容
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內容包含了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西方社會工作價值體系、國際社會工作界認同的專業價值觀、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操作原則、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以及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的價值觀。
本考點出題情況不穩定,有幾年分值均在5分以上,但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主要出題點在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內容及價值觀的操作原則上,前者題型以記憶類為主,後者題型以案例形式為主。
考點8: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主要內容
本考點包含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內容,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議題、基本處理原則及步驟。
本考點每年均有出題,分值不低。主要考核有關倫理難題、倫理責任的正確說法,通過一些案例考核考生對倫理難題處理的基本原則(保護生命原則、差別平等原則、自由自主原則、最小傷害原則、生命質量原則、隱私保密原則、真誠原則)的應用。
考點9: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
包含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的國際慣例、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建立的原則、我國社會工作專業的倫理守則內容、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作用。
本考點有5年出過考題,均是1道單選題,除了2009年是考核教材內容外,其餘幾年考題均是考核服務對象與社會工作者的關係處理。考生答題時一定注意堅持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專業關係原則。
考點10:人類需要的層次和類型
人類需要的層次和類型包括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阿爾德弗爾的ERG理論、萊恩·多亞爾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論。考生在理解這三個理論內涵的同時,還要將阿爾德弗爾的理論結合馬斯洛的理論來理解,另外要掌握需要的不同分類標準的類型。
本考點歷年均有出題,以單選題為主,從出題方法來看,主要考核的知識點是三個理論的理解,既有直接考理論內容的,也有考理論比較的,還有考理論應用的。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是考核頻率最高的。
考點11:社會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
社會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包括家庭、同輩群體、學校、工作單位、社區、文化、大眾傳媒。其中,家庭的結構和家庭教養模式、同輩群體的特徵、各要素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是複習的重點。
本考點一般是2—4分,主要考核影響人類行為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相關內容。歷年題型一是以案例來考核題幹中所涉及的社會環境,二是考核家庭的結構,三是考核家庭的教養模式。
考點12: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包括:人們要適應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影響個人行為、社會環境和生物遺傳共同對人類行為產生影響、人類能夠改變社會環境、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關係的非平衡性。
本考點歷年考試出題較少,且多是1道單選題。考生在這裡重點把握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關係的非平衡性: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的力度並不是平衡的,社會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要大一些。此外,區分正常行為與異常行為的標準也是考核的重點。
考點13:人生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徵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
本知識點涉及人出生後的嬰幼兒、學齡前、學齡、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7個人生成長階段的生理、心理、社會特徵以及主要面臨的問題。建議考生在複習時列表並結合身邊的人群案例特徵來記憶。
本考點每年至少保持1道單選題,也有4年出現了多選題,分值達到4分以上。從歷年出題來看,重點考核的知識是青少年階段、中年及老年階段的特徵和問題,常以案例形式來考核。
考點14:個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個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包括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危機介入模式、行為治療模式和人本治療模式。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和危機介入模式是考試的重要知識點。
本考點每年均有出題,前幾年重點考核心理社會治療模式,較多考核反思性治療技巧和治療模式特點的三種診斷方式,近幾年主要考核危機介入模式,包括危機的發生階段、危機介入的特點。
考點15:個案各階段的工作重點
個案工作的介入過程可以分為申請與接案、預估與問題分析、制訂計劃、開展服務、連結社會資源與協調服務、評估與結案6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自己需要處理的任務和工作重點,同時各階段之間又相互連接、相互影響,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考生需注意的是,新版教材將「問題診斷」改為了「問題分析」。
本考點是歷年考試出題重點,每年出題分值在4分以上。主要考核的是兩種題型,一是以實際案例考核發生在某一階段的內容,二是考核某一階段應包括哪些任務。其中,接案任務、轉介的內容、預估方法、計劃中的面談內的任務、開展服務的專業角色、資源的類型、結案的類型、結案形式、結案時負面情緒的處理方法、跟蹤服務的任務是經常考核的內容。
考點16:個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個案工作的常用技巧包括會談、記錄、收集資料、策劃方案、評估五方面的技巧。會談的技巧和收集資料的技巧是常見的出題點。考生要重點釐清支持性技巧、引領性技巧和影響性技巧。高頻考點是對焦、澄清、建議、忠告、對質,其次是專注、同理。收集資料的方法考核較多的是會談和觀察法。
本考點每年必出考題,最少是2個單選題。
考點17:小組工作的類型
小組工作包括教育小組、成長小組、支持小組和治療小組四種類型,在複習時要求考生從小組工作類型的目標、適用範圍等方面對四種小組工作類型進行理解並加以區分。
本考點每年均有1道單選題,主要是以案例形式考核小組工作的類型。考生要重點理解不同小組的內涵,區分教育小組是幫組員更新或掌握知識、方法的;支持小組是協助組員分享經驗;成長小組是幫助組員自我認識、探索並挖掘組員潛能;治療小組是針對行為問題的治療。
考點18: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
本考點保持每年1題,以單選題為主,考核互動模式的題目佔絕大多數。針對互動模式和發展模式,考生複習時可從其概念、理論基礎及實施原則入手理解模式,並懂得區分不同的模式。互動模式強調開放、平等、面對面的互動,互動模式下的小組是支持小組;發展模式強調積極參與、使能的原則,發展模式下是成長小組。
考點19:小組工作各階段的工作重點
小組工作各階段包括準備階段、開始階段、中期轉折階段、後期成熟階段和結束階段五階段,考生一是要掌握每一階段的組員特徵、社會工作者的任務和角色,二是掌握高頻的考點。如準備階段組員的招募方式,開始階段社會工作者的任務、組員的特徵,中期轉折階段衝突的處理方法,後期成熟階段社會工作者的任務,結束階段的任務。這裡要重點留意兩種出題方式,一是根據內容判斷所屬階段或是根據所處階段選擇對應的特徵;二是某一階段具體問題的處理方法,如在後期成熟階段協助組員將認知轉化為行動,結束階段離別情緒的處理等。
本考點是考試出題重點,每年至少6分。主要考核小組工作各階段的任務,特別是開始階段的小組氛圍營造、中期轉折階段的矛盾處理、後期成熟階段的認知轉化為行動、結束階段社會工作者的任務內容。
考點20:小組工作技巧
包括溝通與互動技巧、小組討論的技巧、小組活動的設計技巧及小組評估技巧。溝通與互動技巧、主持小組討論的技巧是出題重點。與組員溝通的技巧中,積極回應、適當自我表露、對信息進行磋商、適當幫助梳理是高頻考點;主持小組討論的技巧中,提問、鼓勵、限制、沉默、中立、引導的技巧是高頻考點,也是考生容易混淆的。考生複習時要注重結合教材中的案例對各種技巧進行理解性記憶並能加以區分。
本考點是歷年必出題的知識點,保持在4分以上。
考點21:社區工作的目標
美國著名社區工作專家羅斯曼將社區工作的目標分為任務目標和過程目標。所謂任務目標,是指解決一些特定的社會問題,包括完成一項具體的工作,滿足社區需要,達到一定的社會福利目標等。所謂過程目標,是指促進社區居民的一般能力。
本考點每年至少1題,以單選題或多選題形式出現。較多出現的考題是結合一定的情境或案例考查考生對過程目標的理解。
考點22:社區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區工作的主要模式包括地區發展、社會計劃和社區照顧,考生重點掌握三大模式的特點、實施策略和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並注意三者異同點的比較。
本考點每年至少2分,主要是3種題型,一是區分三種模式的特點,用說法正確或者錯誤的方式來考核;二是考核某兩種模式的共同點,如地區發展模式與社區照顧模式的共同點;三是考核某一種模式的具體內容,最常見的是社區照顧三種形式的具體案例。
考點23:社區工作各階段的工作重點
社區工作包括進入社區、認識社區、組織社區、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和評估六個階段。進入社區的五種方式、認識社區的問題及需要分析、制訂計劃的策略分析、實施計劃的不同階段內容及評估的兩種方式是複習重點。
本考點是歷年考試出題重點,一般在4分以上。
考點24:社區工作的常用技巧
社區工作的常用技巧包括與居民開展工作的技巧、社區分析的技巧、活動策劃與方案設計的技巧。其中,與居民接觸的過程、進入社區的方式、主持會議的技巧、居民骨幹的培養技巧、社區資料收集的方法是常見的出題重點。
本考點每年至少3分以上,單選、多選題較平均。
考點25:社會服務方案的策劃
重點是社會服務策劃的形式、社會服務方案策劃的步驟和方法。社會服務策劃的形式包括戰略性策劃、方案發展策劃、問題解決策劃、創新策劃;社會服務方案策劃的步驟包括問題的認識和分析階段、目標制定階段、方案安排階段、考慮服務的評估這四個階段。
本考點是歷年出題重點,分值在3分以上。主要考核考生對社會服務策劃形式的甄別和社會服務方案策劃中不同階段的具體要求。
考點26:社會服務機構的性質和類型
社會服務機構的性質主要包括:非營利組織,有明確、清晰的使命,提供福利服務,從業人員以社會工作者為主。我國社會服務機構的主要類型包括社會福利服務機構、社會服務類民間組織、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三類。本考點出題極少。
考點27:社會服務機構組織結構
社會服務機構組織結構包括一般結構類型和團隊式結構。直線式組織結構、職能式組織結構和直線參謀式組織結構是一般結構類型;多功能團隊、問題解決型團隊、自我管理型團隊是團隊式結構。
本考點出題頻率不高,要求考生理解社會服務機構的一般結構類型。
考點28:社會服務機構的運作
社會服務機構的運作主要是指機構內部的動態機制,即通過授權、協調、溝通、控制等過程,推動機構內部各部門、各崗位的運作。授權內容包括:一是授權任務,二是授予權力,三是所授權力要進行明確的限制。社會服務機構的協調可分為程序性協調和工作性協調。溝通包括上情下達、下情上達、與同事協調、向公眾交代等。
本考點出題頻率不高,考核授權、協調較多。
考點29:社會服務機構志願者管理
包括志願者為什麼需要管理、如何管理的內容。主要是三部分知識:志願者的志願服務動機、志願者的4個身份要素、有效志願管理的8個步驟。
本考點是每年出題的重點,多數年份都是3分以上,主要出題點在志願服務動機、志願者管理上。
考點30:社會服務機構的籌資方式
社會服務機構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政府資助、社會捐助和商業交易。個人的捐款動機包括個人需要、外界影響、利他動機;企業捐款動機包括市場營銷、公共關係、自我利益、稅法策略和社會聯誼(俱樂部)。社會服務機構籌資方法包括項目申請、私人懇請與電話勸募及特別事件籌資活動。
本考點每年均有出題,在1題以上。主要出題點在個人、企業捐贈動機和籌資方法上,特別事件籌資是高頻考點。
考點31:社會工作督導的對象及內容
社會工作督導的對象是機構新進入的工作人員、一線社會工作者、實習學生及志願者,主要內容包括行政性督導、教育性督導和支持性督導。師徒式督導、訓練式督導、管理式督導、諮詢式督導是常見的四種督導類型。
本考點並非每年出題。社會工作督導的對象、四種督導形式的區分、督導的具體內容是常見的考核知識點。
考點32: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特點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特點,主要從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係、研究和理論的關係、研究策略、資料特性、結果範圍五個方面進行比較。
本考點是歷年考試出題重點,常見的是2道單選題或者是1道單選題和1道多選題。考題常見的是對於定量研究的特點或定性研究的特點說法正確的判斷,考核定性研究的特點的頻率稍高一些。
考點33:問卷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方法的內容主要涉及問卷類型,問卷結構,問卷設計的原則、步驟,問卷調查的障礙因素及問卷調查方法的評價。問卷結構包括標題、封面信、指導語、問題和答案、編碼及其他。
本考點是歷年出題重點,均有單選題和多選題,平均在5分左右。考核較多的知識點是:問卷的類型及結構,如自填問卷與訪問問卷的使用、指導語、說明信的內容;問題的排列順序;問卷設計的方法,如設計原則;問卷調查的優缺點。
考點34:個案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方法是對單個對象(如家庭、團體、機構、組織、社區、學校或部落等)的某項特定行為或問題進行探索研究。
本考點每年均有出題,但分值不高。出題點主要集中在以說法正確作為題幹考核個案研究的特點和評價上。
考點35:我國特定人群合法權益的主要內容及保障方式
我國特定人群合法權益包括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群益的主要內容。本考點在新版教材中有較大改動,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中增加了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政策」和「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政策」的內容。
本考點是歷年出題重點,每年至少有1道題。其中,老年人有關法律法規是每年必出的考題。考生在這裡要熟悉記憶相關法律條文。
考點36:我國特定領域的社會政策法規
我國特定領域的社會政策法規包括婚姻家庭、社會救助、勞動就業、醫療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規,其中社會救助和勞動就業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是重點。
本考點是出題重點,至少在5分以上。其中結婚、離婚的條件,領取失業保險的條件,社會救助的條件和程序以及延長工時方面的限制、工資報酬的支付標準、失業保險金領取的期限、因工傷殘的待遇、新型合作醫療的籌資標準等是高頻考點,考生要留意一些條件和數字,儘量採用列表對比的形式來記憶。
考點37:加強社區治理與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法規
主要包括加強社區治理的政策法規、人民調解的政策法規和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法規。
本考點每年至少有1道題。2018年考的是對於法律類社會團體,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前置審查才能登記成立的內容;2019年2道單選題,1道多選題,主要考的是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產生方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房屋建築面積、人民調解法的有關內容。
四、了解考試題型和動向
(一)把握考試題型
根據《考綱》中考試說明的規定,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的題型以客觀題(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總共80題,其中單選題60道,多選題20道。考生要注意多項選擇題的答案最少有2個正確的,最多有4個正確的,沒有全對或全錯的情況。因此,單選題要求考生要選對,多選題要求考生要選準,寧可少選,不選沒有把握的答案。
(二)把握出題規律
一是理解應用型的題目增多。2015年以來,記憶型題目約佔25%,理解型題目約佔45%,應用型題目約為30%,理解應用型的題目佔比超過了70%。這類題目主要以案例為主。
二是高頻考點逐步明晰。全書共22個高頻知識點,社會工作的特點、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層面的目標、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學校社會工作的類型、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操作原則及倫理難題的處理原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家庭的結構及教養模式、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個案工作的會談技巧、小組工作的類型、小組工作的中期轉折階段和後期成熟階段的任務、主持小組討論的技巧、社區工作的模式、與居民接觸的技巧、社會服務方案的策劃、社會服務機構的籌資方式、問卷調查方法、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特點、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失業保險的領取條件、延長工時的限制等。這些高頻知識點每年均有出題,而且出題方式非常相似。
三是同一知識點的重複考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已歷經12年,單選題720題,多選題240題。39個考點將近1000道考題,在《考綱》及教材變化極小的情況下,考點反覆、相同知識點相近考題也就不足為奇,如服務對象層面的目標(緩解困難)、治療型學校社會工作、家庭結構、個案工作的會談技巧、小組類型、機構籌資方式等真題的相似度極高。
四是新增內容的出題概率高。從以往的出題情況來看,每一次教材修改,新增加或新修改的內容都是當年考試出題的重要知識點。因此,《考綱》中新增加的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基本原則和社會工作領域的擴展、加強社區治理和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法規內容是考生需要重點留意的。第二章和第九章修改較多的知識內容也需要特別注意。
在了解了考試重點和出題動向後,筆者還有一個重要提示: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是以能力為本的專業考試,要求考生具有社會工作專業素養。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跟其他考試有一點不一樣,就是考試選擇答案要求是最符合題意的。如何才是最符合題意的?這需要考生有社會工作專業素養,理解社會工作專業的價值觀,內化社會工作專業的倫理,才能站在專業服務的視角去審視問題,理解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利他主義」價值觀、「助人自助」原則以及以「服務對象為本」的出發點,找尋符合專業要求(題意)的答案。
具有社會工作專業素養,掌握應知應會的知識,融會貫通,提升專業實務能力,了解出題動態、熟悉考試題型和掌握應試技巧,積累真題實戰的經驗,方能順利通過考試!
(作者丁美方系廣東省社會工作學會副會長,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廣東省對外貿易職業技術學校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