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梁建偉 通訊員 趙瑞凌
「教書育人,師德為先」。在新學期初,杭州市錢江幼兒園的老師們在謝璐副園長的主持下,開展了本學期的第一次師德培訓。本次培訓以《我是老師——浙大幼兒園老師們與孩子的日常》一書為內容展開,圍繞關鍵詞「我是老師」,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分享「我」與孩子們之間的日常小片段,感受「我」與孩子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首先,謝老師通過動畫短視頻《人生路walking on by》為引子,讓老師們在觀看中思考:片中主角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動畫中簡單的畫面蘊含著深深的哲理,老師們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認為主人公境遇坎坷,有頹廢買醉的時候;有的認為主人公追求自由,不想被家室孩子束縛;也有認為主人公是打不死的小強,總是不斷向前。
對於同一個動畫內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可見對一種現象的解讀,需要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多元的思維去對待。在教學中也一樣,特別是面向孩子,對於班裡孩子不同的「學習表現」,老師們應允許他們有自己的「學習進程」。
接下來,老師們共同打開《我是老師》這本小書,跟著書中甜美可愛的教師,一起走進「我」與孩子們的日常:晨間接待,晨間活動,遊戲和學習活動,生活活動......
「你看起來有點不高興,願意說給我聽嗎?」
「跟在老師後面,一步一步走啊!」
「哈哈,大家都不願當病人,那就我來吧!」
一幕幕寫在字裡行間,一幕幕就在自己身邊,書中有自己的影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教師們輕聲閱讀著,一邊學習書中教師的所思所為,一邊分享「我」與孩子們的日常點滴。
趙燕紅老師:「下樓梯碰到其他班級,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會主動讓他們先走,這是給孩子們樹立「謙讓」的直接榜樣,給我們的老師點讚!」
何一姣老師說:「晨間接待時,能看到孩子們的細微變化,一句『你換髮型了吧,這樣特別酷!』會讓孩子開心很久,也會讓家長感受到我的細心與關心。」
徐雁菁老師說:「在平時觀察孩子們對什麼感興趣,喜歡什麼樣的方式,在設計課程時,總是在想我的教具是否新穎,設計是否合理,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最好地學習,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
最後,老師們紛紛被一則則溫暖的故事感染,通過書畫的方式,表達了「我想成為一名……的老師」,寄予了對自己「我是老師」這一身份最美好的期待。
通過本次師德培訓,老師們以「我是老師」的角色和身份,進行了自我對話,自我反思,自我期望,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孩子。而老師積極友善的態度總能在孩子那裡收穫更多的正能量,更加明確了只有站在孩子的視角,從孩子出發,才能成為一個讓孩子喜歡、信任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