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的【日教專業系列講座】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本期合格經驗分享的這位主人公,就是我們講座的講師——冉老師帶出來的優秀學員!
這位同學本科是英語專業,最終成功合格了名古屋大學日教專業,兩個差這麼遠的專業是如何跨考成功的?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他的備考經驗吧↓↓
【學員信息】
姓名:夏同學
出身校:浙江師範大學 英語翻譯專業
合格校:名古屋大學
合格專業:日本語教育學研究科
語言成績:N1 170+ 託福90+
(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
我與日教緣分的開始
//
我和私塾的緣分還挺奇妙的。
當時隨隨便便報了一個日語夏令營,就遇上來宣傳的老師,又湊巧得知私塾有報考日本語教育所需要的學習資料,還配備研究計劃書寫作指導老師。
彼時我還是英語翻譯專業的,手頭關於日本大學院的情報和學習資源極其有限,正在掙扎要不要考MTI放棄日語,所以當發現可以走日本語教育這條路時,除了覺得資料有點貴,還挺開心的。
最開始選日本語教育的時候也沒想太多,單純就是想對日語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學著學著,尤其是掌握更多教育學和第二言語習得方面的知識後,我發現日本語教育真的不單單是一門針對日語語言本身的學科。
如果能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作為一個學習者的優勢,靈活對照自己和其他中國日語學習者的學習經歷,那麼我的學習或許真的可以給其他千千萬萬的中國日語學習者帶來有益的借鑑,想通了這些我才真正對這個專業燃起了熱情。
//
我為日教背禿了頭
//
我從大三的寒假開始準備直考,準備了大概有大半年。
當初選擇直考的理由也很簡單粗暴——省錢省事,畢竟讀研究生搞不好要再蹉跎兩年,這種消耗我覺得沒什麼意義。
考日本語教育,一般學校的面試比較注重研究計劃書,所以要把研究計劃書打磨好,再吃透。筆試主要還是針對往年真題的出題方向有選擇性地背誦名詞解釋,鍛鍊答題的思路,如果筆試成績相對比較好的話,面試也會連帶著減輕一些壓力。(當然因為我只考了名古屋大學,所以這裡也是基於我個人經驗給大家提供參考。)
主要就是跟著錄播課的進度背名詞解釋,背到主要(指涵蓋在目標校的出題範圍中的)章節全都背熟,開始刷過去問。
衝刺的時候是反覆背名詞解釋,同時多看看冉老師講例題的那幾節課,從中總結答題思路。再就是刷題要掐表,然後捋清研究計劃書的思路,再把面試時有可能被問到的問題準備一下。另外,日本語教育是真的跑不了背書,我一般背書背到快要背不下去的時候就唱出來,或者畫個花花綠綠的思維導圖。
真正考試時,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筆試時間不夠。雖然基本都複習到了,但是組織語言和整理思路挺花時間的,總體還是挺難的。
實際上,面試反而沒有我想像中那麼難,老師問的大部分問題都比較基礎。只要對自己的研究計劃書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加上有自己的思考,就可以答上來。
只有小部分據說是附加題。有很多同學可能覺得自己口語不好,羞於開口,但是在教授面前一定要有堅持把話說完的勇氣和對自己研究計劃的認識和熱情,多看看研究計劃書和私塾面試輔導的筆記,爛熟於心才不至於一緊張全忘了,相對而言還是筆試更讓我頭疼。
//
我的日教考學經驗總結
//
個人感覺,直考的性價比還是挺高的。也不是沒想過申請研究生,但是研究生要在熟悉周圍環境、抵禦日常誘惑的同時學習備考,而且從教授那裡分到的注意力和關照是有限的(一般一位教授最多三個修士,但是研究生數量就不一定了)。
然而,僅僅憑藉自己的能力很難對研究計劃書有一個成熟的設想,更別說寫出一篇完善的研究計劃書。教授或許願意指點你一下,但是幫著改應該是不太可能的。但是私塾就不一樣了,我的老師冉老師真的非常負責,願意把研究計劃書應有的邏輯結構掰碎了給我講,日常遇到問題也是馬上就給我們解答。
考上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可算沒有辜負冉老師嘔心瀝血往我腦子裡塞東西,也沒白翻爛一本書。名古屋大學的環境我也很喜歡,教授們看起來也都靠譜又好相處。
總結我自己的考學經驗,我想自己是始於無知,陷於無知,終於無知。開始學日教就對這門學科一無所知,研究計劃書寫作時也常常被自己的無知所累,而如今雖然算是入了門,但是這個領域還有更多的無知等待我去探索。
另外,請允許我用最後的篇幅吹爆冉老師,冉老師太神了!!!
日本語教育專業是一個研究範圍很廣,入試難度相對而言也不高的專業,但是對日語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非常適合日語專業的同學。當然別的專業的同學也可以選擇像夏同學一樣跨專業備考,但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
如果你對日教專業感興趣或是還想更細緻的了解一下專業內容,可私信東學君,老師會為你仔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