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最近這段時間我累到懷疑人生。
前天在超市偶遇前同事雅婷,她問我最近在忙什麼,已很少見我寫長文了。
我很無奈的說道:「別提了,忙著找房子搬家呢。」
「什麼情況,你這搬家也太勤了,記憶裡好像還沒有一年吧。」她一臉疑惑的看著我。
我說:「你這記憶力真好,確切的說只有8個月。」
去年12月,我們一家三口從租賃的130平搬到了60平的出租屋裡,讓兩位老人居住在了家裡。本想著年底等出租屋到期了,我們仨再住回家裡。但全家人再三思慮,還是覺得搬回家裡住不妥。
主要有以下考慮:
1、家裡離幼兒園有十多分鐘的路程,期間需要經過一個時長1分鐘左右的十字路口。此處正好在學校旁邊,車輛眾多,交通複雜,老人接送孩子很擔心發生意外。
2、想與老人分開居住。一來老人可以生活的自由一些,與我們一起時他們過於拘謹。二來,我們教育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來,不需要有過多的顧慮。
3、我們入手的房子,去年添置了幾件家具,雖都是精挑細選的品牌產品,放味也長達一年有餘,但我們始終害怕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4、現租住的房子有點擁擠。兒子近來一直要求需要獨立的房間,我也迫切需要一間書房來工作。
就這樣我們找了套兒子幼兒園邊上的房子,143平的大三居。我們把家裡兒子的書桌玩具全部搬了過來,也整理出了一間適合我辦公的書房。
新居所安置好後,先生問我感覺如何。
我說,經過一周的居住,最大的感覺就是身心舒暢了許多。兒子放學後,會積極主動的去他的小書桌上寫作業。晚上他休息後,我可以在自己的空間裡做自己的事情,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躲在狹小的客廳或者衛生間改稿了。
我們各自擁有的獨立環境,讓我們及時的釋放出了內心的煩躁與不安,夫妻之間的抱怨和爭執也相對減少了許多。
我們住在16層樓,視野開闊,抬頭便可見唯美的藍天白雲,林立的高樓大廈和遠處的高山樹木。兒子每天放學回來,都會走到陽臺上看看天上的藍天白雲,和自己幼兒園的操場,並時常與我分享,他在幼兒園操場玩耍的情景。
看到這些變化,我暗自竊喜,雖然花費高昂的房租,但也覺得值得。
很多人問我,搬家的目的是什麼?我想,我們所有的遷徙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吧。自從做了父母,每次搬家都會考慮孩子的教育環境,我們大人的成長環境和居住的舒適度。
古語有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事實證明,居住環境確實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成長,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這也是我們很多父母傾盡全力選擇學區房,搬家的原因了。
一個月前,瀋陽的鄰居慧慧找到我,託我幫她買點東西。她說收件地址變了,沒有住在原來我們同在的小區了。原來她搬家已經有三年了。
2017年底,他們買了套二手學區房,舉家把戶口都遷了過去。為了讓孩子可以就讀優質的小學,享受良好的教育,也為了讓他們可以擺脫郊區鄰居們收入平平的生活圈。現在居住的新家去年通了地鐵,上班通勤需要50多分鐘,比原來通勤多了20分鐘。
為了買這套房子,他們賣掉了原來的房子,又找親戚朋友借了8萬塊,付了二手房的首付。現在每個月按揭4800元。剛買房的第一年,還房貸和借款,日子過的很緊巴,第二年才緩過來。
她說換房之後比以前生活好了很多。他們全家都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她利用上班路上的時間每天堅持聽書,現在已經聽了300多本音頻書,大大的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最有成就的是,現在的居住環境,小區人員的素質比原來高了很多,禮貌謙讓,孩子也變得比以前懂規矩了很多。他們也明顯感覺到鄰裡相處起來比較輕鬆自在。
還有一點是最近幾年瀋陽的房價漲了不少,尤其通了地鐵後,他們家的房子每平漲了6000多元,這讓他們更加肯定了那次搬遷的意義。
她還告訴我,那時候大部分一起帶孩子的鄰居都搬走了,基本都買了學區房,換上了更好的生活居所。
原來大家都在努力搬遷,只為可以讓全家過上更好的生活。
前不久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女主角顧佳也做了同樣的選擇。為了讓兒子許子言能上貴族雙語幼兒園,他們賣掉了原來的家,換了套學區房。
顧佳將家裝修得豪華舒適,讓他們的居住環境做了很大的改善。同時他們的新家屬於市中心的高端小區,小區的人員非富即貴,這也給顧佳後來進軍富人圈提供了機會。
在這個人脈圈裡,顧佳認識了上層的富太太們,開闊了眼界,同時也更好的認知了自己,開啟了自己的新事業--茶葉生意。
搬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還是值得的。
我是個勤快人,但如果提起不想做的事情,一定非搬家莫屬了。尤其對於步入中年的我們,白天要忙工作,晚上忙於打包,身心疲憊,體力不支。但作為父母,為了孩子享有更好的人生,搬搬家也是值得的,誰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生遠』呢。
更何況,搬家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多的是可以讓我們整個家庭都變得更好,我想這才是遷徙的最大意義。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