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雨,你們的保險達人~
明明工作時間差不多,他的養老金居然比我多那麼多!這到底是怎麼算的?
養老金並不是統一額度,而是根據每個人的情況,有一個計算公式。
掌握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以後,計算養老金輕輕鬆鬆。
注意:就算懂計算也不一定有資格領取養老金。
看看自己有沒有資格吧《養老保險交15年,每月坐等領錢?3類人不能領!》
接下來就跟小雨看看這個公式是怎麼樣的吧!
1.養老金的計算方法解讀
2.一鍵測算養老金
01養老金的計算方法解讀
<<<<<<<<<
養老金分為基本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兩個部分。
其中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每個人都有。
過渡性養老金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統帳結合前(1996年1月1日前)參加工作的人員才有資格領取過渡性養老金。
每一小項的養老金有自己獨特的計算公式,三項加起來就是我們能拿到的全部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統帳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養老金的計算方法解釋了為什麼工作時間差不多,養老金卻差很多。
是因為養老金的計算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繳費年限、繳費基數、月平均工資等。
退休年齡不一樣計發月數也不同,具體年齡對應月數如下:
1.基礎養老金
我們之前說過養老金的繳費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怎麼理解?
繳費年限直接影響基礎養老金計算結果,繳費年限越長,基礎養老金越多。
繳費基數影響平均工資指數,指數越高基礎養老金越多。
2.個人帳戶養老金
繳費基數越高,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越高,退休年齡越大,個人帳戶養老金越高。
3.過渡性養老金
統帳結合前繳費年限越長(視同繳費年限),過渡性養老金越高。
繳費基數也會影響這裡的平均工資指數,但實際指數低於1時,按1計算。
比如張三1981年在企業參加工作,2020年在深圳市退休,工齡39年,現在個人帳戶有192,000元,退休後能領多少錢呢?
小雨查到深圳市2019年社平工資10646元,張三統帳結合前繳費年限是15年,平均繳費指數按最低的0.6估算。
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是不是很簡單呢?(並不)
其實還有一個更方便的方法,那就是網上一鍵測算。
02一鍵測算養老金了解一下?
養老金測算平臺有很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http://si.12333.gov.cn)最為官方。
登錄平臺以後,找到「養老金測算專欄」,就可以預估自己的養老金啦!
有幾個參數大家可能不知道怎麼填,小雨給大家解釋一下。
1.視同繳費年限
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前,按國家和自治區計算的連續工齡,一般等於統帳結合前繳費年限。
2.實際繳費年限
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1996年之前繳費用現在年份減去1996就好。
3.以前年度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範圍在0.6-3之間,一般來說可以按0.6來計算,實際能拿到的錢不會比計算出來的錢少。
到時候不僅能收穫金錢,還能收穫快樂。
4.上年末個人帳戶儲存額
可以在wx、ZFB搜索電子社保卡或者在社保官網查看。
5.參保地上一年社平工資
以當地統計部門公布信息為準。
沒有電腦時,手機上也可以進行養老金一鍵測算。
wx搜索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點擊進入後綁定個人信息。
之後輸入相關數據一樣可以出來測算數據。
03課後複習
雖然上面的例子算出一個比較高的養老金數據,但我國目前的養老金平均水平比這要低得多。
想要得出一個比較準確的數據,需要代入自己的真實情況到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上。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一直是養老金的計算原則。
提升自己的退休生活質量,需要儘可能多繳納養老保險。
我是小雨,你身邊的保險達人~做我的粉絲可不能被保險坑。
課後作業:按你目前的繳費金額,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