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難、結婚難已成為我國社會不可忽視的現象,大量剩男剩女不能成家,有孤獨終老的危險。
這些都有很多原因,但根本問題在於我國男女比例失調,即使一男一女,男性也會多出3000多萬。在這種大背景下,就造成了幾男一女之間的爭奪戰,對女性的爭奪更激烈,也直接增加了男性結婚的成本,使許多家庭根本無法結婚生子,或婚後欠下巨額債務,日子過得更加拮据。
而隨著晚婚晚育思想的廣泛傳播,許多男人和女人在年輕時都不想結婚,直到年紀大了,才會想到要在父母的逼迫下組建家庭。但到了此時,還在追尋愛情的人已不多,基本都將注意力集中在物質上。
被稱為「魔都」的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之一,金融高度發達,高收入階層眾多。相應地,本地的年輕男女們基本都有很好的物質基礎,即使沒有高收入,他們也會受到本地環境的影響而形成很高的擇偶標準。
很自然地,高擇偶標準會帶來一個必然的結果——找不到滿意的對象。我想許多人都聽說過上海人民公園,這個地方很有名,因為它是上海有名的相親公園,每天都有大批為自己孩子的婚姻操心的父母來這裡替孩子相親。
老大爺、老大媽相親也很有意思,他們會用一張紙把自己孩子的基本情況寫下來,見面時問「你是兒子還是女兒?」「多大年紀?」然後再看其他的條件,看是否符合自己孩子的擇偶標準。曾有網友爆料,那裡的男女相親資料也有特點,基本上都是年齡偏大,他當時看到的最年輕的是92年出生的,年齡一般都在30多歲,十足的大齡青年相親市場。
今年,人民公園的相親市場依然火爆,最主要的還是那些為子女、子女的婚姻操心的老大爺老大媽。有網友跟老大爺聊天,問他對人民公園相親會有什麼看法?不料老大爺的回答相當出人意料。老人說:「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很純真,(人民公園的相親對象)這些人不是戀愛,而是生意,是交易,」老人說:「這裡就像交換貨物一樣,找不到真愛。」老人說:「真愛是在生活中遇到,在某個地方……」
看起來,這位大爺看得很清楚,但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對為自己的孩子相親並不抱多大希望。
有人說,「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碰巧也不太靠譜」,其實我也贊同大爺的後半句,至於前半句則不太認同,對於現代社會,這個年齡段純真的人恐怕很少,大多數早已經適應這個社會,也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對象。
關於相遇也有點不可信,一見鍾情的故事雖然美麗,但更像是一個傳說,想要遇見的可能性很小。
其實,上海老大爺所說的問題,全國各地都有。相親不是戀愛,而是一種交易,一方拿出高價彩禮就行了,這種婚姻基本上沒有感情基礎,雙方談妥了就可以結婚生子,只是組成這樣一個家庭非常脆弱,一旦某一方感到厭煩或其他原因,很容易導致家庭破裂,要知道現實中不管孩子的父母都很脆弱。
對於這一問題,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明年民法中就有規定,不得結婚取物,禁止高價彩禮。該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以買賣為目的的婚姻,使更多年輕男女有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