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顯輝 武玲)鄉村振興各地都在發力,潼關縣秦東鎮各地也依託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助力鄉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而寺角營村就因地制宜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互補,多條腿走路,讓群眾家門口就可以選擇到理想的產業發展方向。
記者:現在我就來到了寺角營村黃桃種植園,這個園子的種植戶是咱們寺角營村第一批種植黃桃的農戶,那我們也來問一下,大叔您種了多少畝黃桃。
潼關縣秦東鎮寺角營村村民 劉文學:種了十三畝。
記者:覺得今年怎麼樣?
潼關縣秦東鎮寺角營村村民 劉文學:還可以,因為受了霜凍,今年基本可以收回成本。
雖然今年黃桃受了霜凍的影響但劉師傅還是很看好黃桃產業。說起從何時開始種植黃桃就得提到村裡產業的發展,為了能促進當地村民增收,起初村裡引進了一家生豬養殖公司,採取群眾入股分紅的方式運作,畢竟入股需要足夠資金,只有少數人可以參與進來,什麼產業可以讓大多數群眾都能參與而且投入相對較小,村裡就四處考察最終決定發展黃桃產業。
潼關縣秦東鎮寺角營村村民 劉文學:它品質就是掛在樹上一個月不落,再一個就是你摘下來一個月不軟,可以長途運輸。
大華農業總經理 郝偉:咱這塊是最佳適生區,海拔是五百三左右,加上北邊黃河,南邊秦嶺,狹長地帶溫差比較大, 它的糖度能達到18。
寺角營的黃桃種植不僅佔據地理優勢,同時他們選擇的黃金桃上市在九月中旬前後剛好趕上國慶和中秋,目前前景看好。為了讓黃桃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目前以公司為龍頭發展為農戶提供三種合作模式。一種是農戶可將土地流轉給公司,第二種方式是農民可將土地全權交給公司耕種,最終取得收益農戶與公司三七開,第三種就是採取示範帶動的模式,為農戶提供技術種苗等服務。而劉文學就選擇了第三種合作方式。
潼關縣秦東鎮寺角營村村民 劉文學:關鍵是銷售,不管多錢主要能銷售了就行。
所以有能力想掙更多收益的農戶就可以選擇第三種方式發展黃桃種植,目前公司+農戶總共發展黃桃已經達到七百多畝。
記者:現在我來到了寺角營村的大棚園區,我看了下咱們這大棚裡已經收拾的乾乾淨淨,那楊書記,咱們之前這裡面種的什麼啊?
潼關縣秦東鎮寺角營村黨委副書記 楊雪明:之前種植了十棚吊蘭西瓜,再就是十五棚香瓜,全部已經銷售一空,看到裡面沒有什麼,現在大棚這需要烤棚,把細菌烤完後下茬才能播種。
黃桃產業讓村民看到致富的希望,村裡的大棚園區則為群眾在家門口務工提供了便利,其中有88名貧苦戶在其中務工,王三保就是其中之一。
潼關縣秦東鎮寺角營村村民 王三保:瓜出來放苗子,長出來往上面綁,鋤草,工錢一天八十,不用出遠門打工還有一份收入。
潼關縣秦東鎮寺角營村黨委書記 鄭平喜:大棚這塊,我們一方面學了技,更重要的是咱們的貧困戶群眾,可以在裡面打工務工,咱這幾個模式不一樣,帶動老百姓在家門口掙到錢留住人。
群眾入股養殖公司分紅,進入果蔬大棚學技術和務工,種植黃桃來增收益,正在發展的集體產業軟籽石榴也開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寺角營的一園四產已經形成,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多種選擇來增收,我們也希望這些產業能實實在在帶動群眾增收致富。